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空间共同体内涵,通过合理的历史地理叙事来增进各族人民的空间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这种逻辑既符合现代民族建构的一般性规律,也贯穿于中华民族从近代到当代的整个建构过程,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在以往的历史地理叙事结构中,也存在着诸多不恰当的方式,甚至暗含着对中华民族空间共同体属性的解构性力量。面对这样的问题,须重新审视中华民族历史叙事中地理线索,基于国家性、民族遗产、历史记忆的多重视角持续强化地理要素在中华民族叙事体系中的功能,加强中华地理符号的塑造,对冲中华民族历史地理叙事中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2.
“诗性地理”的审美建构,为观众提供了对城市电影空间叙事独特的想象和认同方式。《爱情神话》通过对上海城市地理空间的诗韵勾勒、社会空间的诗性洗濯、语境空间的诗性互文,将日常叙事与文化蕴涵灌注在空间叙事的展开过程中,使城市意象表征与人物塑造、城市文化传达交融共生。影片以诗性转向建构上海这座城市有温度有力度有角度的意象表征体系,从而形成具有浪漫主义底色、散文诗气质并与上海地域文化特性高度契合的城市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叙事理论观照电视声音,认为电视声音基本的叙事功能是叙述故事,并从叙述、连接和参与事件,塑造人物、介绍人物关系、引发人物行动、推动人物之间的冲突,创造背景、造成空间感和现场感等方面阐述电视声音叙述故事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贝克特小说《莫菲》中,国际象棋具有不容忽视的叙事功能,影响了人物、空间及叙事进程三个叙事核心要素。《莫菲》的核心是困境意识,表现为三个方面:身体困境、空间困境及交流困境,其中又以交流困境最为关键。贝克特创造性地采用了国际象棋来建构小说的困境意识,包括三个层面:身体层面上,莫菲与“镜像自我”安东先生通过下棋交流,二人的对局具有自我搏斗的含义;空间层面上,国际象棋游戏的封闭空间与莫菲的生存空间都有一种异质性,且故事空间的冲突表征了人物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矛盾存在;交流层面上,小说以一局棋谱解释了主要人物无法交流的困境,引导读者对人物及事件做出判断。小说中的国际象棋既是人物在无法交流之处的交流,也暗含理性与非理性对话的无法达成。  相似文献   

5.
歌师作为说唱文学中的叙事主体,在叙事过程中有着多重身份。首先是叙事人的权威身份,在叙事过程中主导着整个故事和情节,同时还扮演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并在他们之间转换;再次作为旁观者,对人物和故事做了评价;另外还充当故事与听者之间的中介。在创作过程中,还要根据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对口传文本进行整理编辑和文化整合。歌师叙事者身份的多样性体现了口传文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非线性结构、叙述人称、叙述的自我反思等角度对卡尔维诺小说叙事艺术进行研究。非线性叙事模式表现为文本中情节与时间的无序,人物和情节的有意淡化;富有创造性的叙述人称丰富了故事的表现力,而元叙事策略挑战了故事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颠覆了传统小说艺术原有的模式和规范,向人们展示小说的虚幻性。从注重作品的内容及意义到注重作品的叙事结构,是叙事观念的深刻变化,而后现代语境中多元化、不确定性思想则是这种独特观念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月亮与六便士》秉承着毛姆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又借鉴了现代主义艺术技巧,通过淡化时间的方式,将小说叙事重点放在空间叙事上。故事在塔希、马赛、巴黎、伦敦等地点进行转换,以空间场所为叙事契机,推动故事的发展及人物的刻画,揭示出社会与人物的内在联系、空间场域所蕴含的历史意蕴以及角色的命运走向。结合小说的故事简介及非二元对立特点,探究小说的空间叙事结构与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8.
《南柯太守传》的故事空间可以分成现实空间与梦境空间。在其叙事中,故事空间一方面作为“行为的地点”,承载着人物的各种活动,更与人物的活动一起构成场景,支撑起整篇小说的基本骨架,建构起叙事脉络;另一方面,其梦境空间以及现实空间中的蚁穴作为“行动着的地点”,在凸显小说的叙事意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小说所呈现出的基本时空特点便是空间维度的强化与时间维度的淡化,以及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  相似文献   

9.
潜藏于民族集体意识中的家族情结和转型期时代语境决定了家族故事是“统一样态的 ,重复发生的”。现代家族故事的生成机制与叙述者的设置、叙事动力的输入密切相关 ,“他者”因素强行进入家族空间 ,为家族故事的生成提供了叙事动力 ,并激发了家族人物的叙事势能 ,势能的碰撞构成三种基本冲突 ,冲突的结果是“他者”因素的容纳者取得了优胜。  相似文献   

10.
文学地理与阎连科的乡土叙事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一方面,通过对“耙耧山脉”的不断书写,阎连科建构了一隅能充分调动自己情感、想象及艺术创造的独特地理空间,这一文学地理也成为其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耙耧山脉”这块独特文学地理不仅塑造了阎连科的情感结构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深度地参与了其乡土小说的主题表达,叙事方式和话语风格。阎连科在建构了自己文学地理的同时,还深刻地意识到“耙耧山脉”这一狭小地理空间所蕴含的民族性、世界性,进而通过对地理的超越,使其乡土叙事获得了更为宽广的世界意义与人类意义。  相似文献   

11.
潜藏于民族集体意识中的家族情结和转型期的时代语境,决定了家族故事有着大致相同的生成机制。现代家族故事的生成机制与叙述者的设置、叙事动力的输入密切相关。“他者”因素强行进入家族空间,为家族故事的生成提供了叙事动力,并激发了家族人物的叙事势能,势能的碰撞构成三种基本冲突,冲突的结果,“他者”的容纳者取得了优胜。  相似文献   

12.
《应物兄》在叙事上有很多富有意义的探索,它围绕一个叙事主线展开且叙事视角单一,却能借助人物的思绪、谈话及种种链接方法,形成一个驳杂丰富的文本。《应物兄》有意设置了叙述者和叙事视角的分离,用故事内人物应物兄的视角引发故事,再以超故事叙述者来解说故事,有效地规避了文本的零碎化。《应物兄》中每一节的标题设置富有深意,不仅是向《论语》的致敬,而且将整个叙事分解为众多独立的小故事,既让小说主题与诸多故事取得紧密关联,也同时让这些小故事兼有了以小见大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先验性叙事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的一种独特叙事方式,它具有预叙与元叙事的特征,作者一般通过说书人语气、人物言行、小说人物的姓名或别号、情节的设置等方式暗示情节的下一步发展或者小说人物的某种结局。先验性叙事不同于元叙事对虚构的明确而彻底地暴露,而是有意识地试图告知读者故事的真实性。叙述者通过虚拟的说书人来完成先验性叙事,但是并不充当作品中人物形象。先验的预见性因素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随处可见,这与中国特定的文化土壤分不开,也具有史书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电视叙事时间的艺术性问题,认为时间畸变是电视叙事艺术表现的基本的手段,也可以说是电视叙事的中心环节。情节是在逻辑的基础上结构起来的首尾统一的故事,情节是故事的有序序列。由于预叙这一叙述手段的丰富,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在电视叙事中聚合。  相似文献   

15.
湖北大鼓作为一种说唱艺术具有浓郁的叙事文学意味。在人物塑造上,湖北大鼓艺人在表演中特别强调"扭"字,要从这一人物跳进另一个人物的感情,即表演过程中的"一人多角";在叙事方法上,湖北大鼓采用制造冲突和化解矛盾,在装嵌与重组中,推动情节发展,完成故事叙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故事意境营造上,湖北大鼓常选用优美意象来营造梦幻意境,从而渲染故事的或喜或悲的情调,让观众很快进入故事之中,形成主客一体的说唱氛围。湖北大鼓虽然因各种原因而有式微的趋势,但其深厚的叙事文学意味使其艺术魅力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6.
艾什诺兹多部小说的创作在对生活世界和异域空间的展现中都表现出反常的特征?:遥远的异域空间召唤的是司空见惯和衰败残破的景象,而身边原本熟捻的世界却是奇异陌生的,奔走游弋于这些地理空间的人物只能是一批虚假的游客和无家可归的人。艾什诺兹独特的地理叙事艺术地再现了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困境,同时也传递着作家对人的生存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李锐的《厚土》聚焦吕梁山,借助民俗纠葛,展现民众的生存困境。《厚土》民俗纠葛情节的运用注重地域性与普泛性,往往把地域、时代的特性与人性、传统文化的共性相结合。《厚土》在构建故事、塑造人物,展现民间生活时采用了情感叙事和生存叙事两种叙事策略,并且共同构成了李锐创作的完整叙事体系——生命叙事。李锐借助民俗纠葛情节,实现以上叙事策略的同时,始终不忘对底层人物的生存、命运、人性、文化的深切反思,使作品具有突破地域的文学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多丽丝·莱辛在其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中采用特殊的空间移位叙事策略,描摹出女性在战争环境中的生存状况及其命运悲剧.其巧妙借用“地下室”、“顶层”等具体的地理空间的移位,隐喻人物心理轨迹的起伏变化,完成了对柔斯这一特别的女性形象的塑造.通过女主人公柔斯对地下室这一特殊地理空间的背离与回归,强化了女性的空间意识.小说中的空间隐含意义与女主人公心理之间拥有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一直在推动小说主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麦克为了解救陷入冤狱的哥哥林肯,故意入狱并取得其他犯人的帮助,带领大家逃出牢房,随后又在逃亡过程中再次入狱,再次越狱,与整个案件的幕后的主谋"公司"展开一系列的生死决斗……故事扣人心弦,情节紧张得令人窒息,这就是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中残酷而智慧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柏格森把时间划分为空间化的时间与绵延两种。在电影中与两种性质时间对应的是因果逻辑叙事和心理逻辑叙事,分别表现为由人物行动产生的时间和人物心理活动或者生存状态产生的时间。时间对于香港导演王家卫来说,是他电影中意义产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从故事和叙事结构两个层面,通过讲述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碎片化的叙事策略,使得时间从运动当中独立出来,当它再反射到故事中时影片就获得了更丰富的意义——让我们相信在无边的时间之网中我们能做的唯有拒绝与等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