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其核心是追求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是通过打破生死、世俗和自身的束缚,而达到的一种心灵自由的体验,和物我合一的感受。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相似文献   

2.
“逍遥”指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庄子的逍遥思想是老庄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是一种思想的境界,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对中国人的文化底蕴或者是文化意识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庄子逍遥思想产生的背景、原因,逍遥思想的含义以及影响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庄子的逍遥思想。  相似文献   

3.
史婷 《现代妇女》2013,(10):217-218
本文通过对庄子超越精神的逐层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内核,并再发掘庄子超越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使人从封闭的心灵中超拔出来,培养一个开放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徐敏 《现代交际》2014,(11):51-52
相对于西方美学,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多了许多隐秘的色彩,而老庄无疑是其中最具有美学视角的一家。老庄的美学以"道"作为核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美的问题。就庄子在《庄子》中展现的美学思想而言,虽然"心斋""坐忘""自然""虚静""神游""无为""道"等概念层出不穷,但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而"虚静"正是这一美学体系中的枢纽。本文以《庄子》为依据,从美学本质、美学形态和美学心态三方面阐述庄子的"虚静"美学观。  相似文献   

5.
王满学  毕明良 《现代交际》2022,(12):90-98+123-124
历代诠释“小大之辩”基本上有三种方向,小大同扬、小大同抑和扬大抑小。这三种解释往往未结合《齐物论》中庄子关于“辩”的思考。“小大之辩”不是对“小”与“大”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将“小”与“大”从人的主观层面排除,得到客观“道”的视角。执着于“小大之辩”的生存境域是未达“逍遥”,“逍遥”是无小无大的“道”的生存境域。  相似文献   

6.
庄子和一般人的最大不同是,人们都眼红的东西他看不上,而他看重的东西人们却往往并不在意。庄子最看不上那种追名逐利以至于为此而机关算尽蝇营狗苟的人,他骂这些人骂得痛快,与这些人的界限划得很清楚。庄子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用现在的话说,“温饱”就可以了。其实,在他做那个“漆园吏”的时候,好像连温饱也难以保证,有时候揭不开锅,需要出去向别人借米。即使这样他仍然不改其志.自我感觉很好。  相似文献   

7.
李庆钢 《老年人》2005,(12):19-19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最关心的是身体健康,见面时总要问一问:“身体好吗?”要说身体好不好,有生理和心理两个标准。但人们通常关心的是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是否健康。笔者有个同事,10多年前被诊断患有淋巴癌,医生当初断定他最多能活一年。我们去看他,问他感觉如何,他说没什么呀,跟平时一样。这个乐天派,全不把病当一回事。从医院出来后,他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不是学电脑,就是下棋打牌,或者唱歌跳舞,整天嘻嘻哈哈。他没有时间想自己的病,也从不悲悲戚戚,所以至今活得好好的。另一位同事就不同了,他被诊断出右小腿骨癌…  相似文献   

8.
邓景年 《现代交际》2010,(8):50-50,49
庄子的“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是一种文学样式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含蕴丰富,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庄子藉此叙述以无限接近不可名状之“道”的真义。“三言”阐释方式对于抽象原理理论方面,诸如文艺理论和哲学思想的描述和阐明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思想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内容,逍遥游追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三无境界,主张从有待进入无待,和人的自身内在价值的充分实现。逍遥游思想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无论对当时还是现在的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树立一种积极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逍遥是当人们面对压力时如何协调自己内心的一剂良药,其不同于消极的精神胜利,而是帮助人们解除压力和陶冶情操的精神所寄,因此学习庄子以“无为”为核心的逍遥思想,对于我们学会如何达到心里的逍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般情况下,结局决定一个戏剧的命运。开放式结局是介于悲喜剧之间的一种不冷不热的结尾方式,西方戏剧《怀疑》和我国近几年的《蒋公的面子》,都运用了这种结尾的方法。开放式结局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绵绵不断的余味,而且还将观众的地位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为戏剧的创作带来新的风气。  相似文献   

12.
李秋生 《老年人》2008,(7):21-21
庄子的结发妻子先他而去了。他的好友惠子去吊唁。到他家一看,庄子正坐在地上“鼓盆而歌”,没有半点悲伤。  相似文献   

13.
《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的作品,庄子,名周,字子休,一生崇尚自由,向往自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鲁迅曾评价道:先秦诸子的作品没有超过《庄子》的,可见《庄子》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思想体系庞博宏伟,只有真正读过《庄子》才能深深的体会到芸芸众生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上的局限性,也只有在真正读过《庄子》才能深深的体会到有些道理是如何的浅显却又如此深刻的客观存在着,并深深的打动着我们的心灵。《庄子》博大精深,我只浅谈三个方面,说一说我对庄子某些伟大思想的体悟与感触,希望在这个多元喧嚣的世界做一次回归庄子的心灵旅程。  相似文献   

14.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庄子采用以寓说道的言说方式阐述其思想。一个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包含的却是很深的道理,引起我们很深的思考,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但庄子思想表述方式——隐喻,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对艺术设计创意构思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屈巧红  刘颖 《现代交际》2022,(8):95-101+123-124
赫尔曼·黑塞是德国浪漫派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30年代是黑塞文学创作的分水岭,他从寻求救世之道到将理想寄托于精神乐园,从积极乐观到避世隐居。这一时期也是黑塞对于东方文化的探求之旅,道家哲学特别是庄子的“鲲鹏”“玄珠”“对立统一”“机心论”“生死观”等思想概念都可以在黑塞的作品中寻到踪迹。然而,黑塞对于道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欧洲人对于东方文明的探索,是“借东方之智慧,释西方之焦虑”。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灵活多变.庄子从社会底层出发,描写出了理想的社会模式即没有压迫、共同努力、精神自由、和谐统一的理想社会.凡事都有两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就是要从相对性的积极意义来阐述庄子对人性的关怀、警示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言意观上承老子的"言不尽意"论,同时又在"道无"的本体论基础上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言意观,并且揭示出"言"背后隐藏的一些东西,从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言意关系网。本文试从庄子言意观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指出其意义可在。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人性思想是道家人性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确切地说,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中国哲学中最有争议的论题之一。庄子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从道的范畴来探讨人性的本质,开创性地提出了二元人性思想,既揭示了人性中的黑暗一面,即人的欲性,又探索了如何去除人心中的欲性而达到美好淳朴的道性,在中国人性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以及尊严。纵观古今,关于人的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的话题有很多,也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哲学家,对于人生的价值和生命话题进行了阐述,其中,道家学派对于这句话记得阐述较多,比如说,道家先祖老子,在道德经当中,对生命话题的阐述是这样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阐述无生命的起源问题,而道家学派的继承者庄子,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阐述,有了其他的见解,在他的具体言论中提出了尊生的思想。本文就通过具体例子,详细解读庄子对尊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一书所要解决问题的根源乃是在于伴随着个体差异出现而出现的"成心",也即是非之心。以现代的表述方式来说就是价值判断取向的问题。作为个体陷入这种判断相对化的困境之后,将无法认识真正的作为真理"道",从而丧失其意义,成为"物物而物"的存在。而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庄子》要做的任务之一是彻底消解内在的价值判断,而《庄子》提出的解决方案即是针对内在的"坐忘""心斋"。接下来将可以看到《庄子》如何通过这种方法对人的内在进行消解,超越内在知识对人心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