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艺术情感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的本质是情感,艺术表现的是情感,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作为人类自我肯定的活动,是精神范畴的需求和交流。而情感是对人的主体肯定的冲动,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那表现正是人在情感交流中最直接、最深刻的形式,是它使人真正认识了那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主体;探寻到生命底层的性灵和从未体验过的本能升华。艺术情感的表现是情感的内在实现,它不是为表现而表现,而是情感形式由生成到实现的结果。情感形式——它就是论证的源本,只有探寻到它,我们也就明确了情感的表现。为排除许多相似和混淆,我们先找到形式、情感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布鲁斯音乐作为非裔文学的组成部分,它本身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它也是由美国黑人发展创新出来的一种音乐形式,在黑人和白人中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布鲁斯音乐又不单纯的只是一种音乐风格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形式,甚至可以被称作是一种特定时期背景下的政治形式,具有多元性,尤其以《萨尼的蓝调》最为典型。《萨尼的蓝调》的叙事风格,一方面表达了黑人民族丰富的情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品的多种深层含义,使得布鲁斯音乐从形式上和本质上都得到了很多的提升,对于传承非裔文学独特的音乐叙事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通行着一种观点,认为文艺要通过形象给人以思想教育,仅仅把形象看成是给人以思想教育的手段。我认为,现在看来,这种认识很不够了。应该看到,文艺通过形象给人的,决不只是思想教育。艺术形象的内容也决不仅是思想。艺术形象,是读者对文艺作品进行审美活动时主要的审美对象,它并不只是表达思想的手段和形式。它本身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爱音乐、爱歌唱是人类的天性。运用音调感和节奏感给人以愉情悦性,达到陶冶性情、启迪智慧、培养美德的目的,也是出于人的本性。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通过一个雅典来的陌生人的口指出:“……谁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快乐和欢娱,我们就认为他是最聪明的人,以及胜利的获得者”。他又说:“就音乐的好处应当由它所引起的快乐这一点来说,我也同意多数人的意见。但是,这快乐,并不是随便什么人的快乐。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  相似文献   

5.
《宗经》篇是《征圣》的承接,刘勰提出了学习圣人的具体途径,也就是学习经典。后人在评价《宗经》的内容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它是刘勰盲目崇尚经典的表现。这主要是基于刘勰所推崇的上古经典存在的许多糟粕。其实,《宗经》不是宣扬儒家思想,它只是作为一个文学创作的思想核心,影响着刘勰乃至他以后的中国文人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6.
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音乐审美的过程。音乐美表现在音乐自身,如:起伏的施律,张弛的和声,理住的结构,丰富的情感等诸多方面。音乐审美需要对音乐美作出必要的评价。什么样的音乐是美的,什么样的音乐是不美的,在审美中要有评价的标准。这个评价标准产生于审美主体和客体的高度统一。我们必须把音乐美作为一种相对于审美主体的客观存在,在这个基础上确立其审美标准。比如,贝多芬的交响曲的美对于欣赏主体来说是客观存在着的,它并不  相似文献   

7.
音乐的非语义性导致了音乐表达功能上的特殊性,本文谨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物质材料的局限性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在于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其物质材料的,是通过声音的运动构成抽象的形象。它不擅长表达具体的概念和实在的客体,而侧重于情感的表现。音乐通过音响对欣赏者听觉的刺激,唤起对作曲家所创造的形象的把握,它把欣赏者带进为音  相似文献   

8.
"情感的零度介入"是新写实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新写实小说作家们就是不含感情的"冷血动物".从专业的文学艺术角度来说,"情感的零度介入"只是作家在创作文本时所采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技巧,此时作为叙述者的作家和现实生活中的作家本人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相似文献   

9.
人是音乐的主体,音乐为人而存在,而不是人为音乐而存在;音乐是人学,它是以活生生的人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从而探寻和追问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沟通音乐和人的是情感,情感体验是音乐审美活动中的核心,也是音乐本体的动态形式的内在规定。总之,音乐展现的是人的世界、人的生存的价值与意义,音乐中隐藏着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关于表现型艺术的理论与作为视觉艺术典型的绘画的表现型实践均始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早于他们数千年,这就是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虽然来源于象形,但作为书法艺术,它早已超越造型而进入了一个纯表情领域,原先来源于象形的点画已经变成了一种几乎与其内容和象形的对象物脱离的纯表情符号,这种符号既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模拟,也不是对汉字内容的形象化,而只是以其本身形态和运动对主体情感的比拟,只是人们情感律动的对应物。书法艺术虽然属于视觉艺术,但是它同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有着更同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乐记》指出:“乐者,乐也”。音乐何以同于快乐?从《乐记》对音乐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乐源自于音,音源自于声,声源自于情,情源自于性,性归于善,尽善为仁,君子以得仁以为乐。所以由快乐的内心向外表达就是音乐之所出(即创作),其逻辑路径为:乐(快乐)——仁——善——情——声——音——乐(音乐)。音乐向听者内心渗透就是快乐之所归(即欣赏),其逻辑路径为:乐(音乐)——情——善——仁——乐(快乐)。作乐者由快乐的仁心发端为动人的音乐,鉴赏者再由动人的音乐开启快乐的仁心,以此建立起儒家视阈中审美活动与道德自觉完美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论音乐欣赏中的审美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作品通过具有感知能力的欣赏者的知觉感知成为审美对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领悟作者意图的创造性的欣赏,使音乐作品进入听众意识之中,重建活动就显得有意义.音乐作品有它的自在性,知觉主体在感受音乐作品时要积极介入,但不能随意.在音乐欣赏的活动中,知觉主体总是带着某种审美标准去评判审美对象,对于不符合自已的审美标准的音乐作品,可能会作出与音乐作品原意相左的理解.在不同时期的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的偏离也时有存在.另外,审美心理定势对音乐欣赏活动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嵇康的音乐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文章<声无哀乐论>里,他认为音乐是属于外界的客观事物,哀乐是属于内心的主观感情,就是说音乐是客观存在的,声音只有快、慢、高、低的变化与和声的协调,人们听到音乐之所以发生丰富的情感变化也就是人们的哀乐,只是人们内在的情感变化与音乐并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艺术发声学角度,分析了湘西民歌和以之以题材而创作的优秀歌曲中的衬词。认为衬词既是一声音符号,更是一个情感符号,不同衬词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存在显著差异。衬词在音乐旋律中出现,可造成色彩的对比,强化音乐层次的立体感;衬词与节奏的配合,装点着起伏的旋律线条,将音乐情景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5.
想象与情感设计是声乐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创作、演唱、声乐训练和表演心理素质的调节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歌曲《问云儿》是一首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典型艺术歌曲代表,只要演唱者从想象与情感体验到演唱诠释进行精心设计,就会将单纯的歌曲演唱真正提升为至臻完美的声乐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16.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掌握良好的发声方法的同时,还应注重歌唱的呼吸、共鸣、语言、情感四大要素。正确的发声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呼吸基础,歌唱呼吸方法是实现歌唱机能调节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歌唱表演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共鸣是声、字和感情的窗口,良好的共鸣会使吐字、声音和感情表现富有特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声乐艺术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声乐确切的文字语言,是任何其它音乐形式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在歌唱的艺术表现中,每个演唱者还必须积极投入。歌唱中的投入,主要是情感的投入,这种情感不是单纯的,应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通过运用全方位的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而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不但要重视声音技巧的训练,同时还应重视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声乐教学要从分析音乐、分析歌词、歌唱技法、歌唱情感四个方面掌握对歌曲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的心理感知是主体欣赏音乐时的初级的感性的心理活动,它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心理环节。心理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基础,没有感知便没有音乐欣赏。要提高人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一是使之掌握必须的音乐知识,二是经常参加音乐活动,特别是音乐欣赏活动以锻炼音乐感知力。  相似文献   

19.
对音乐本质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音乐不能承担唤醒人们的良知或阻止罪恶的重任。音乐在美学本质上不具备概念性,所以它不能提供属于社会价值范畴的道德劝告或良心教化。美好的音乐与创作者的高尚道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音乐阐释和欣赏是主观的,对它的联想是因人而异的。必须在认识音乐本质的前提下,才能更纯粹、更完全地领略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目前有些音乐理论会使我们对音乐的认识产生误解:以为音乐能够表现形象、传达思想、教化灵魂。这些都是有着强烈的工具论色彩的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20.
樂、藥、疗三字同源,反映远古先民对音乐、药物、治疗三者联系的认识。上古人们对音乐与情志又脏气之间的互动关系已有深刻的体验,概括为五音五行五脏理论。古人的重要建树是:揭示音声与人格情志、脏气体质的关系;建立音、情、脏三者互相推求的闻诊方法;倡导以音乐调治身心。音乐长期被作为儒家教化工具而淡化了医学效用,发掘研究和发展这一传统疗法,有助于构建中医身心治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