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翀 《公关世界》2023,(3):44-45
乡村仍旧是我国现代多数人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原始自然空间。在现代经济推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现状下,人们内心对返璞归真的乡村田园居住生活环境有了越发强烈地天然向往。将富有自然之美、特有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乡村元素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既满足了环境的美化保护、人们精神文化的丰富和体验,又有助于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这一要求体现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基于此,文章从乡村景观的多个要点加以阐释分析,以总结并探讨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的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的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而我国民族地区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复杂性与广泛性。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野溪铺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引起了重大反响,为全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范本和参考。拟对张家界中湖乡野溪铺进行分析,总结民族地区乡村文明建设中的实践成效,提出一些建议,探究和展望新时代下我国民族地区乡村的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3.
毕节试验区作为我国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典范,尚存在生产活动缺管控、基础设施、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为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关于人才、体制机制、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契机。为此,从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的角度研究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导出体制机制、新发展理念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对策,可以为我国其他贫困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的井喷式增长,短视频平台已成为用户展示自我、塑造形象的重要媒介。乡村青年在技术和平台的双重赋权下成为用户规模扩大的增长极,城乡经济的差异、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流量为王"的规训使乡村青年急于在短视频平台快速聚集流量,完成个人形象塑造与输出,囿于自身学历、能力和媒介素养等多维因素,低俗、恶搞、扮丑等土味形象成为乡村青年的普遍表演策略。土味形象不仅影响公众对乡村青年群体形象认知,也在诱使乡村青年群体走向利益的"单行道"。主流媒体加大报道力度、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把关、地方政府提供发展渠道,打破"城市—乡村"的二元框架,才能使乡村青年正确融入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和中国青年发展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5.
建设美丽乡村是十九大提出的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大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全国整体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大荔县安仁镇大力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已取得成效。大荔县安仁镇的成功实践为正处于急剧变革的中国乡土社会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个案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城镇化道路引发的生态问题,使人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新型城镇化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安排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把新型城镇化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中。朝阳县也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城市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所以基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国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足于现阶段的乡村发展进行分析,乡村要实现真正发展,必须要发展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特色产业,而产业建设与发展需要相应的人才,因此结合乡村振兴大背景培育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有突出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在培育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讨论,选用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育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价值发挥更加突出.文章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当前实践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西北乡村建设与地域文化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在复杂的城乡系统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打通症结,解决文化、空间、生态多系统的"乡村病"值得深思。本文针对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当地普遍建设的生土建筑为切入点,以生态宜居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为目标,提出一系列相关保护与更新策略,并以定西市通渭县为例探讨。策略包括在提炼当地传统民居生态特性的基础上,以工程技术手段优化生土建筑的材料性能与建筑结构,扩大生态与社会可持续效益;凝练生土建筑文化特性为设计建设基础,以技术研究、绿色教育与艺术活动激活文化内生动力,并完善法规规范支持地域文化传承。实现将生土建筑发展成果有策略地整合,为西北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认为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后者为前者奠定了现实基础;分析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四个角度列举建设路径,包括推广生态农业、完善法律保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整治乡村环境等。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乡村人才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保障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然而,当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发展环境不优、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优化乡村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才激励等三个方面入手,以期为打造一批高质量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予以可行性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展开,建设美丽乡村,进而建立特色田园乡村,并不断发展乡村产业变得日益迫切。网络新媒体以其操作简易、使用便捷、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展开产生更大助力。沧州市也应运用新媒体平台不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文化传播和乡村经济发展。本文在新媒体语境下探析沧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沧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寻求新出路。  相似文献   

12.
张静  任凤琴 《现代交际》2022,(9):89-96+123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既是物质财富积累的过程,也是精神境界提升的过程。其中,乡风文明建设在优化乡村环境、实现精神富有、提供物质保障等方面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金钥匙”。在实践中,乡风文明建设需重视认知层面、设施层面及文化层面的问题,在树典型、强队伍、促传承等方面合力构建齐抓共管的文明乡风大格局,让有温度、有情感的乡风实践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文明底蕴。  相似文献   

13.
王玉苗 《职业》2012,(6):166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而且还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如今,乡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村落建设散发出了独特魅力。就人类学而言,村落一直是其重点关注的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田野调查法了解乡村文化建设,从主、客体的角度分析乡村发展的成效和问题。以贾家庄村为田野点,从人类学整体观的视角,运用访谈法、文献分析等方法,从贾家庄的乡村旅游发展、居民社区参与等方面,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从而探索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其破碎化、边缘化、逐步消亡的态势突出表现为乡村与自然关系割裂,乡村社会关系网络和村落空间建设日趋无序,乡村道德规则碎片化,村民思想意识麻木。而作为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乡村公共空间承载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精神信仰。以甘肃省三益村中心公共空间修复为例,通过重塑空间生态伦理,以空间营建诠释"俭"这一传统文化,并逐步引导村民自主参与建设,来实现乡村传统文化重拾。修复过程将传统文化融于村民的生产生活,使村民在参与建设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益处,同时唤醒了其自身的家园意识和文化自豪感,进而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借鉴参考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沛  杨君  谭洁  谢红霞  唐弘久  卢子龙 《城市》2016,(11):44-47
笔者以湖南省长沙市的"光明村和关山村"与浙江省桐庐县的"荻浦村和环溪村"为例,对比分析湖南省与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农业休闲观光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为摸索适合我国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乡村教师的发展对我国乡村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调动乡村学生的积极性,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均衡发展乡村基础教育,提高乡村教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发展乡村教育,必须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密不可分。本文首先对乡村旅游规划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及趋势进行概述,然后对东韩村特色发展历程进行总结,选取游客为调查对象,使用李特克多级量表问卷收集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东韩村特色产业的"画乡风情游"组分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满意度评价并结合同类乡村案例比对研究,提出可借鉴点、三项重点问题及建议,为乡村旅游规划的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朱哲毅 《科学发展》2021,(6):96-100,105
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国际化大都市郊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探索,为非示范村乃至其他地区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在资源环境约束大、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推动示范村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要着重考虑如何将"美丽风景"转化成"美丽经济",使示范村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探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示范镇,使上海的乡村振兴工作实现新突破、创造新成果、形成新特色.  相似文献   

20.
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而且还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