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主义概念虽缘起于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物化社会的批判,但其文化表征在当下中国有着众多表现.其原因主要是文艺大众化时代的众声喧哗为消费主义提供了滋生的间隙;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内部结构失衡也潜伏着消费主义诱因;西方文化殖民消费主义对中国进行的话语侵略及中国文化本身落后思想的沉渣泛起.应对消费主义文化,既要看到其在历史进程中起到的人性回归个体和去意识形态化作用,也要建构批判性的文艺价值观,核心就是坚守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文艺的人文关怀去重塑人的道德良知和精神信仰.并对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文学生产——消费流程本身加强警醒和自律,进行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是产生并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理论范式和社会思潮。其崇尚感官刺激、物欲至上、享乐第一,忽视人的精神追求和全面发展,是一种有悖于人的本质的消极文化形态。消费主义思潮渗透于日常生活,它在对传统价值进行解构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对消费主义思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董玲 《北方论丛》2012,(2):145-148
消费主义是消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批判消费主义是当前消费伦理学的前沿性课题,追问消费主义的伦理基础是文化批判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自消费革命以来,西方消费伦理思想大致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是消费的去道德化;二是消费的伦理价值重构。两次变革一方面以过度消费取代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自然消费;另一方面,还以奢侈消费为善的道德判断颠覆了节俭消费的美德传统。解读西方消费主义文化与消费伦理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认清当前消费生活颠倒性的实质内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开始进入了消费主义时代,文化消费成了消费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文化消费呈现出多样化、市场化、全球化、大众化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也导致了我们的文化消费存在一些问题,表明我们的文化消费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我们的文化消费,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在文化消费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变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历程,折射了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和精神风貌,而且它还是一种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形式,经历了从政治倾向到经济倾向再到多元倾向的发展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的、“去主流意识形态化”的、“消费主义化”的、体现虚假“需要”和虚假“平等”性质的意识形态形式,并且具有极强的消费文化意味.因此,必须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青年化、故事化和立体化,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整合功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实效性,引领网络青年流行语的正确发展方向,使广大青年能够真正理解、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论信息消费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消费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信息消费主义是信息时代来临和消费主义兴起的产物.信息消费主义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及其衍生品的一种过量需求甚至畸形与病态的消费活动,其根源体现在技术和生产力的转型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是对"信息生产主义"困境的一种应对.信息消费主义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现实的和潜在的负面影响,它导致信息的价值被扭曲、消费的意义丧失以及人的异化,因此需要通过积极推进正确的信息消费价值观和建设健康的信息消费文化来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纽带和灵魂.西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利于增强全区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矛盾的化解,更有利于在西藏地区尖锐复杂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形势下,在全区形成一种核心价值导向.但西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面临着经济发展滞后,宗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消解以及消费主义对传统宗教社会的强大冲击等现实.针对西藏社会存在的特殊矛盾和主要矛盾,提出因地制宜的理念、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圣元  刘方喜 《河北学刊》2008,28(1):190-194
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我们当前正经历着的消费社会转型密切相关,而消费社会的转型正在对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观等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文化研究中存在着现实感和本土意识不强、价值观倾斜等问题,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文化研究的良性发展,在理论上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研究的中国化;在实践中重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功能的新变化,正确对待消费活动中的文化需求,摆正文化消费的位置;在价值观上对在全球日益泛滥的极端消费主义保持足够警醒,促使我国的文化研究健康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消费发达的时代,它表现为追求享乐、审美趣味的低俗和媚俗、迎合功利和文化产品的模式化缺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文化消费,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培育当代文化审美观和培养科学的文化消费观,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于今玺 《理论界》2013,(4):53-5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这种内在联系决定了:在现阶段,建设先进文化的关键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推动文化价值观念创新,实现先进文化发展质的飞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文化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文化建设的质量、水平和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这些应是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主义思潮是西方全球化意识形态战略的组成部分,其传播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为了积极应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内化,政治理论课必须有效利用科学理论、传统文化和国际背景资源,强化意识形态视野,积极培育整体理论视野和批判性视野,形成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提升社会实践质量,构建节俭、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消费主义幸福观进行了概括:不是把消费看作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一个强要环节,而是将过度的物质消费视为人的身份、地位的表征,将物欲的满足视为人的价值的体现,将炫耀式的物质消费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消费主义幸福现混淆了"需要"与"欲望"、忽视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侵犯了他人的消费权益,是西方国家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在消费主义文化下,我们要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保证幸福观的合理,追求幸福时行为要符合中道原则,物质幸福要与精神幸福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当生产方式逐渐被现代性车轮碾平的时候,消费似乎已经成为塑造和表征人的文化认同和自我认同的主要因素。消费已经成为界定人们的存在、个性、政治立场、价值观和文化定位的标志。我们应该把人们的消费转向发展性消费,特别是精神发展的消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借助现代性力量构筑人们的现代认同而避免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时代,后现代的文化语境、高风险的时代困境和新媒介的工具效应导致当代青年价值观取向上的多元化、个体化、世俗化;在价值观认知上对传统价值审美的颠覆、对价值虚无导向的推崇和对主流价值认同的迷茫;在价值观实践上对功利主义的追捧、对个人主义的标榜和对消费主义及拜金主义的膜拜等后现代症候的出现。高校应面向现实、面向青年、面向实践,培养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自觉,从硬认同、软认同和潜认同三个层面加强对自媒体时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肖显静 《人文杂志》2004,(1):170-175
消费社会是通过生产消费主义文化来生产消费的。消费主义文化的核心是商品符号意义的生产。它使得商品具有符号象征性 :不仅是一种能指 ,也是一种所指 ;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也具有符号价值、象征价值。如此 ,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性 :一是消费符号 ;二是符号的消费。而所有这一切必然导致消费的异化 ,引发资源和环境危机 ,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段晶晶 《理论界》2014,(12):68-71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关键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181-187
现代性是分析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视角。深刻理解现代社会变迁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对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系统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性变迁,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内生性演化、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未来前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以增强我们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文化传承具有密切联系。为此应当从文化传承视阈来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路,把“文化育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理念,把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促进大学生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创新作为新目标,把培养大学生对文化的理性认识能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作为新内容,把新媒体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把高校全过程教育作为新方法,以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实效性,要探索各种有效方式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而厚重,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各地高校可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文化的全球化及其对我国的渗透与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主义文化 ,是 指起源于20世 纪初期 美国 的一种 社会 文化现 象。 在全球 化浪 潮的强 烈冲 击下,美 国式的消费主 义文化在全 球迅速蔓延 。消费主义文化在我 国的日益渗 透,对人们的生 活方式、价值 观念以及我国 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都产生了诸多危害。这 些危害给我 们当前如何抵 制和控制西 方消费主义 文化的侵蚀提供了某些 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