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消费主义概念虽缘起于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物化社会的批判,但其文化表征在当下中国有着众多表现.其原因主要是文艺大众化时代的众声喧哗为消费主义提供了滋生的间隙;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内部结构失衡也潜伏着消费主义诱因;西方文化殖民消费主义对中国进行的话语侵略及中国文化本身落后思想的沉渣泛起.应对消费主义文化,既要看到其在历史进程中起到的人性回归个体和去意识形态化作用,也要建构批判性的文艺价值观,核心就是坚守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文艺的人文关怀去重塑人的道德良知和精神信仰.并对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文学生产——消费流程本身加强警醒和自律,进行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2.
邵笑  曲波 《学术探索》2023,(2):15-21
从历史发生学来看,消费主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意识形态统治,并借由符号再生产机制参与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建构。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危机的集中体现,其结果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日益紧张。只有解蔽与超越消费主义建基的资本主义文明,才能从根本上确立更适合人类生存的文明样态,而历史唯物主义无疑为此提供了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最彻底的批判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在对消费主义进行彻底批判的同时也敞开了超越消费主义、重建现代社会的建构路径,即实现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当代重构,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对此展现出了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转型的理念原则和实践创新,内在蕴含着对消费主义的当代超越。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个人和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生活的实现离不开消费,消费文化影响着人们对消费的态度和消费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着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它的兴起却对人的幸福造成全面不利的影响。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既应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扩大居民消费创造物质前提;又应批判消费主义,构建和谐消费文化,这样才能发挥消费及消费文化对实现人的幸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视觉文化批判通过对影像与现实的关系梳理,认为消费社会带来了符号的绝对性控制力量以及人的主性体终结,从而对消费社会采取拒斥和否定的态度.本文从影像与实存的关系,主体性以及消费社会三个理论维度,分析了西方盛行的文化批评理论所依据的先验影像论、本真主体性以及意识形态批判的缺陷,并进一步指出西方理论在应对中国影像现象时出现的各种偏差,提出辩证地思考媒介理论、构建与具体实践结合的方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文化——一种意识形态存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志鹏 《天府新论》2010,(2):115-119
伴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发展,消费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日益凸显,并且借助全球化的浪潮迅速向全球蔓延,力图将整个世界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影响,作为“文化载体的意识形态”以消费主义文化为表现形式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本文首先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界定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内涵及特点。认为消费主义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消费主义文化是由“以消费为动力”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意识形态实践方式转变的表现;消费主义文化产生于“文化工业”;其运行和扩张以“文化主导权”的形式来实现;消费主义文化造就了异化的人,增加了人们对社会制度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煽动着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望,在消费者(包括普通民众)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欲购情结"(Buying Mood).汽车作为为个人及家庭提供空间和便利的移动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汽车社会的巨大成本往往被掩盖在它的便利之下.可以说,汽车交通对于社会、自然乃至人本身都构成了巨大的负担或代价.  相似文献   

7.
消费主义批判与消费伦理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消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的必然.消费主义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态势的同时,也使现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等伦理困境,表征着消费主义的局限性.这一局限性成为消费主义批判的逻辑前提.反思、消解、超越西方的消费主义,自觉地建构"合理的"消费伦理,有助于推进正处于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的当今中国社会"健全的"发展和新型的社会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是产生并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理论范式和社会思潮。其崇尚感官刺激、物欲至上、享乐第一,忽视人的精神追求和全面发展,是一种有悖于人的本质的消极文化形态。消费主义思潮渗透于日常生活,它在对传统价值进行解构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对消费主义思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于博瀛 《北方论丛》2016,(1):142-146
消费社会不同于其他社会的特征,早已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以体现。在实践维度上,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通过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正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从一个社会整体性的健康发展角度来看,这种导向作用可以分为积极的导向作用和消极的导向作用。面对消费社会带来的信仰危机、生态危机,应积极倡导负责任的消费。负责任的消费,应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来克服消费主义,并努力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10.
虞卓 《理论界》2006,(10):122-124
转型时期青年的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研究的热点课题,它与社会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我国现在的时代背景与美国消费主义时期有类似之处,本文通过与美国消费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比较,分析了我国青年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针对现状提出青年价值观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主义作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当代的生活形态和文化生态。消费主义在当代主要表征为炫耀性消费和先行性消费,由此带来了当代人的价值失落和“消费人”的生成,造就了享乐主义的消费伦理。当代社会需要建构一种合乎科学发展的“适度性”消费伦理,对消费主义进行理性规范与约束,从而实现消费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社会已总体步入消费社会的今天,以研究人的消费偏好和刺激人的消费欲望为特征、奉行消费主义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大行其道。这不仅会使人陷入物质消费的泥潭、沦为单纯的消费机器而无法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而且会导致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西方主流经济学或许能解决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但无法解决经济发展的效果问题,更不可能解决人类发展的终极关怀问题。要走出消费社会的陷阱,就必须大力倡导"需要经济学",它主张以"使用价值经济学"扬弃"价值经济学"、以"需求经济学"扬弃"欲求经济学"、以"人本经济学"扬弃"资本经济学"、以"生态经济学"扬弃"消费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文化是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思想文化根源,体现了人们在现实中难以安顿自我身心的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丰富的身心安顿之道,能够有效地淡化或消解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危机。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倡导回归自然,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在山水、田园中安顿心灵的有效途径。这是一种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具有可持续性的消费方式,它通过回归山水、田园,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依赖。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们的外在事功追求与自我德性完善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给了人们在工作及自我修养中发现人生意义的智慧。在今天,二者的结合,有助于克服消费主义文化产生的根源———劳动及消费的异化。  相似文献   

14.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从西方舶来的社会思潮,已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对消费主义开展有效批判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二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担当;三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对消费主义进行批判应遵循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一持万、以行证道的批判逻辑,帮助大学生破除消费主义导致的“伪丰盛、真破坏”的生态伦理困境、“伪优越、真分化”的社会伦理困境、“伪自由、真物化”的个体伦理困境,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新时代可持续的理性消费原则、公平共享的正义消费观念、“以人为本”的发展消费方式,以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主义霸权统治的生存论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扩张,消费主义正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以挥霍性消费为基本特征的消费社会。消费已经背离了需要和使用价值而成为“异化消费”。作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观念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态度,消费主义成为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正在成为资源匮乏、环境危机的催化剂,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商品、文化和意识形态越来越深地受到电子传播的影像影响,形成影像社会.影像成为存在与同一性的本身,影像改变了语言的指称、地位和作用,影像成为新的形而上学.传统的主要以逻辑和思辨为方法的理性意识形态逐渐为以感性画面为主要方法的影像意识形态所取代.与传统的理性意识形态相比,影像意识形态诉诸于感性的画面、强大的拍摄和制作播出技术能力,在各个方面具有更强大的控制力量,但其本质上仍然属于唯心主义的虚假意识,对社会起着辩护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消费主义及其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红娥 《学术论坛》2005,(11):115-119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消费主义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弊端就是把国人合理生活的追求与消费主义表现混淆起来,因此明确区分两者,对于建立一个以合理利益追求为主动力的健康工业社会来说是势在必行的。文章从消费主义造成人与社会发展困境的角度出发,既把正当生活追求与消费主义表现区分开来,又分析了中国消费主义的具体表现,最后通过中西文化传统的对比,就中国能否超越消费主义、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江畅  张景 《山东社会科学》2015,(2):28-32,37
从思想源流看,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涉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传统及传统文化、西方近现代价值文化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真正源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的基础。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也要将当代中国价值观融入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但这种融入是一种开新,而不是一种复兴。对于西方近现代价值文化,我们的态度应从侧重学习吸收转向侧重借鉴比照,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超越,努力使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当代人类最先进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当下中国正在经历从生产相对过剩到绝对过剩的历史跨越,消费主义在中国获得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消费者在符码与炫耀性消费的驱动下,主体意识遮盖了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的区隔;投资者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悄然改变并形成了消费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消费主义具有了正向的伦理意义;执政者基于政治合法性的考量,在小康社会建设与消费主义扬弃二者之间纠结不已;坚持科学发展,建立正确的消费模式,消除生态危机,这些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的心理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世界大战后盛行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把占有和享用的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象征,主张消费是精神满足的根本途径。当代心理学在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强调用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取代以物为中心的增长观;主张重视人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批判对物质财富过分贪婪地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