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到广西我偕黄旭初从南京乘飞机回到桂林,已经是秋凉时分,但南国的天气仍然很炎热,游子归来的心更热。在离开南京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白崇禧又谈了一次话。他吩咐我,回广西要好好地观察一下那里的政治、经济情况。他说,“把广西建设好,仍然是我们(指桂系)事业的基础。”他要我同黄旭初及他手下的人好好商量。我劝他此时国共纠纷有增无减,不如借题出国考察,周游列强,可增加见识,也可广交朋友,一二年后再回来。我并具体建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改组派,全称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成立于1928年夏,总部设于上海,许多省市都有其地方组织。其实际领袖为汪精卫。1930年北平扩大会议召开,改组派上海总部便宣告解体,各地方组织也基本停止活动。1932年1月,蒋汪再次合作。蒋介石重新上台,汪精卫及其亲信又成为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官员,早已停止活动的地方组织亦不复存在,至此改组派彻底瓦解。国民党改组派自成立到解体,虽仅存二年时间,但在当时政治生活中曾起一定作用,颇有影响。本文仅就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政治主张及其阶级实质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孙中山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孙中山在长期革命实践后,毅然坚定地改组了国民党,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东征及北伐进军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使中国革命大大推进,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孙中山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前进,追求真理的革命家气魄,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时,对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进行一些探讨,于今天祖国统一大业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福建社科情报》2005,(4):27-27
马氏国民党于党主席就职仪式和中常委选举后已正式上路,虽然马英九和王金平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国民党内对王金平死忠的“立委”也大有人在,但现下形势比人强,拥王“立委”多不愿在此时再惹事端,影响国民党年底县市长选情。  相似文献   

5.
李宜春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154-158
新政学系与黄埔系、CC系并称为蒋介石最倚重的三大嫡系派系.新政学系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是资深官僚、高级军人、实业金融巨子、名流学者的松散结合体,其政治立场相对而言较为温和,不固执于国民党一党专政.新政学系在国民党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与国民党在大陆的败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反共内战的巨大消耗,国统区的财政经济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尽管国民党政府也曾采取过一些挽救措施,并于1948年8月实行了一次以发行金圆券和强制限价为主要内容的“币制改革”,但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危机并没有得到缓和。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危机和总崩溃,不仅打破了人民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党的幻想,推动他们起来为生存而斗争,而且还加剧了国民党的军事危机和政治危机,促进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的矛盾分化。所有这些,都大大加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败亡。  相似文献   

7.
派系政治是权力封建化的产物。国民党政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派系斗争贯穿其始终。林林总总的大小派系及其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变化无常的争斗分合,既是国民党政权落后本质的直接反映,又是历史合力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矢量,曾对民国政治史的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可以说,理清派系斗争的头绪,是揭开国民党政权内幕的钥匙。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般学术著作均很少涉及这个领域,更不见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只有一些旧时的政  相似文献   

8.
正确评价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战场,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在反抗日本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应基本肯定;当然也必须看到国民党抗战的被迫性和动摇性。  相似文献   

9.
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访晤了孙中山,得出了应该实行国共合作的结论。他去北京向苏俄第一个驻中国使团团长巴意凯斯汇报工作后,便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对此完全赞成。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南京政府时期的发展代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最高成就,但是中国现代化并未就此走向成功。究其原因,政府自身现代化要素之不足乃是关键。具体而言,南京政府的现代化意识有了极大突破,但并未克服根本缺陷;其现代化资源具有一定优势,但不足以提供最佳供给;政府能力则经历了由聚集到锐减的变化过程。另外,各要素之间缺乏良性互动,难以形成互补和发挥整体效应。由于上述历史局限性,中国现代化必须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黄文华 《天府新论》2005,(Z1):260-262
从抗战胜利到国民党统治彻底崩溃的四年多时间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内战的最终爆发,伪国大的召开,民盟的被解散,人民的反内战,直到国民党在军事上的一败涂地,社会的舆论始终关注着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舆论的分析、褒贬、扬抑在客观上对大众有着导向的作用,对国民党的看法由"国民党的反动派"到"国民党反动派",揭示了国民党政权崩溃的过程和政治原因,也是在这种逐渐明朗的舆论下,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最终陷入孤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中政会”辨析王建科,刘守仁在中国国民党历史上,曾有一个“中政会”(中央政治委员会或中央政治会议)的重要机构。对于它的职权范围、性质和地位、与国民党“中常会”(中央常务委员会)的关系、存废演变等,以往论著涉及甚少,纵有涉及,多系语焉不详,甚或定...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山西抗日游击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山西抗日游击战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它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华北日军的力量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对阻止日军进攻西北、西南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 ,由于国民党的阶级本质所决定 ,并且由于对游击战争认识的偏差 ,国民党山西抗日游击战最终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4.
10月11日新鲜出炉的32名国民党中常委,在接过新任党主席马英九颁发的证书后不到两周,由于中常委贿选传闻不断,从10月23日开始,爆发请辞潮。截至10月25日下午,32人中已有31人决定请辞(唯一坚持不辞职的台北县议长陈幸进,也于10月25日晚间同意于26日临时中常会上请辞),加上10余名候补中常委放弃递补,国民党组发会初步决定11月14日对中常委进行补选。  相似文献   

15.
明年的县市长选举,是台湾政党轮替后的第一次蓝绿正面较量。选举的结果对执政的国民党和在野的民进党,都将具有指标性的意义。因此,虽然离选举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两党均已提前开始布局选战,以期在明年底的选举中获胜。  相似文献   

16.
李玉 《中州学刊》2004,2(1):92-95
民初国民党的基层组织分为交通部、支部与分部三级,重要交通部主要有上海、九江、汉口、保定、芜湖等,各省均设有支部;在组织建制不断完善的同时,基层党员数量亦在迅速增加.基层组织的快速发展,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打下了基础,但同时也暴露了其组织庞杂、党性不纯等缺陷.  相似文献   

17.
1937年2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国共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历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对这次会议的评价,在目前高等院校“中国现代史”教科书和“国共关系史”的著作中,较普遍地称为“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笔者最近在查阅国共两党的有关文件、资料后,感到上述结论有商榷的必要。一、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是在“西安事变”发生两个月后举行的  相似文献   

18.
李益杰 《天府新论》2001,3(2):92-96
本文深刻地揭露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腐败现象及其对抗日战争的消极影响,并以此阐明要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究竟依靠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南京政府时期的发展代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最高成就,但是中国现代化并未就此走向成功.究其原因,政府自身现代化要素之不足乃是关键.具体而言,南京政府的现代化意识有了极大突破,但并未克服根本缺陷;其现代化资源具有一定优势,但不足以提供最佳供给;政府能力则经历了由聚集到锐减的变化过程.另外,各要素之间缺乏良性互动,难以形成互补和发挥整体效应.由于上述历史局限性,中国现代化必须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改组派的性质比较复杂,史学界对此有二说:一说改组派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改良主义派别;一说改组派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在野派。①平心而论,这两个看法都未免失之笼统、偏颇,不能反映改组派的历史全貌。笔者认为,改组派的性质并非始终如一,而是前后有变化的。那么,改组派最初属何种性质?后来又转化为何种性质?转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本文拟从三个方面阐明这些问题。不当之处,敬请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