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早年曾以编著《古史辨》蜚声史学界。《古史辨》是一部以他的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一套古史论文总集。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古史辨》陆续出版了七大册,收辑了他自己和同时代一些史学家大量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的论文,涉及我国古代历史的很多方面。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思想固然值得我们研究,其实,反映在这部书中的他的治史方法,也同样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考辨及《尚书》研究领域所取得成就与贡献作了评介。认为,顾先生是中国现代史学界的一位领军人物,他在古史研究方面建树颇多,特别是在《尚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为《尚书》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崔述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历史辨伪学家,《考信录》是他辨伪咸就的集大成之作。他在此书中总结出了不少独具卓识的古史考辨理论与方法,成为后人从事古史辨伪的准绳。研究与探寻崔述古史考辨的理论与方法,对于丰富史学理论是颇有稗益的。  相似文献   

4.
“古史辨”一書主要收集解放前30年間國內史学界所撰寫的有关古史古書的討論文章。这书先后出了七集十大冊,共320余万言,份量可謂不少,討論范圍除主要的关于中国古史傳說、古帝王的系統問題外,更涉及到經書子書的考辨以至于陰陽五行思想等方面。由于这書是采取討論文集的編纂形式,所以各文中的意見有許多紛歧甚至絕然相反的地方,作者亦是包括多方面的人。但在这里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結論,以为“古史辨”的編纂是沒有什么眉的,只是把一些文章雜凑起來就算数的呢?我認为不能这样說,“古史辨”是有它的主導思想和中心內容的,从他的几位主要編纂人的文章來看,侭管所談的  相似文献   

5.
“古史辨”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史辨派的创始人顾颉刚遵循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对上古史进行了科学、严谨地考辨。其成果不仅对中国古史研究作出了科学的结论,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古代文学史、民族学史、民俗民间文化史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了科学方法。古史辨派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辨伪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辨伪,才能“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就顾颉刚先生《古史辨》第一册的生产语境与编纂形式对《古史辨》进行重新解读。语境分析部分,由顾颉刚、胡适和钱玄同据书信讨论构成的学者小社群,进而到"古史辨"派与其反对者的论争,随着语境分析的扩大,从而呈现理解《古史辨》的不同维度。此外,笔者认为编纂形式本身亦可视作一种文本,而《古史辨》以书信体为主的编纂形式则极具编纂者的良苦用心,对这种独特的编纂形式的解读或可透露出零星隐秘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伍铁平教授的《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文集》,是继伍先生的我国语言学第一部学术评论集《语言和文化评论集》和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学辨伪集《语言文字学辨伪集》之后,我国的又一部有关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的代表性著作。该书针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语言腐败现象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批判,对于一些学风不正现象进行了义正辞言的批评。书中体现出的呼唤学术民主、捍卫学术正义之精神及难能可贵的学风与文风,对于语言文字学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认为文集的价值在于"与史相辅"、补史之不逮,如此便形成了一种"纳文入史"的文史观念,强调文集的史学意义。首先,他以"六经皆史"的史学观为基础,完成了"纳文入史"观的理论构建,其中"文体"是他把文集纳入"道—六经—战国之文"这一史学体系的关键。其次,《文选》兼览八代、汇聚各体又各以类分的编排体例,与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史学方法相契合,这也成为后世文集与章学诚县志文征编纂的范例。对"《文选》之体"的借鉴,是章学诚"纳文入史"观得以实际运用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9.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1893——1980年)是我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位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术大师。他的古史研究,对我国近、现代史学有着深刻影响。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顾先生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继承并发扬我国历代疑古辨伪的优良传统,吸取当时考古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西方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研究方法,考研中国古代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疑古思想。他的疑古思想在当时中国历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历史学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系统考辨先秦至两汉古书中有关古史的记载,先后发表了三百多篇研究古史的文章。他们相互问难质疑,展开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古史讨论,形成了著名的“古史辨派”。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是“五四”以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潮的一个重要侧面,对促进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顾颉刚在"古史辨"兴起的学术渊源、研究内容、学术宗旨等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看法或反思.他认为,"古史辨"之兴起乃是多种因素的汇合,是古与今,中与外交融的学术结晶,即怀疑的精神和历史演进的方法;"古史辨"即史家的考辨古史,所辨内容是伪书、伪事、伪史,三者不可割裂;"古史辨"是一项长期的、开放的学术事业,有它自己的路径和旨归,破坏是手段,建设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种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实效批评、技术批评和美学批评三种.美学批评是最切近文学批评本义,最有创造性的批评.以自由和理性为美学批评的思维基点,是由文学批评对象、文学批评主体和文学批评本身等因素决定的.充分重视理性与自由的作用,文学批评才能在批评理论上兼收并蓄,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顾颉刚的古史研究与其民俗学研究之间的紧密关系一向为学界公认。受限于顾颉刚的自述,这种关系常被单向度的理解为其民俗学关注启发产生了"用故事的方式阐释历史"的视角。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实际上是其古史研究思路成熟和变化的直接产物。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古史"方法内部本有辨定真伪和追究流变两个不同取向,1924年前的古史辨讨论中,顾颉刚多取前一取向,后在胡适点拨下,转向追究流变。这一变化不仅使他跳出了与刘掞藜等人的枝节纠缠,而且促使他写出了《孟姜女故事的转变》。通过这一转向,顾颉刚的史学和民俗学研究中也纳入了全新的"民众"观。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 ( 1 893.5.8- 1 980 .1 2 .2 5) ,原名诵坤 ,字铭坚 ,号颉刚 ,江苏苏州人。著名历史学家。 1 92 6年 8月至 1 92 7年 3月任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史学研究教授兼国文系名誉讲师。顾颉刚 1 92 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期间参加新潮社 ,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毕业后跟随胡适整理国故 ,开始进行古史辨伪和民俗学研究 ,先后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助教兼《国学季刊》编辑员、北京大学预科国文讲师。 1 92 3年 5月提出“层累地造成的古史”的观点 ,在史学界造成重大震荡 ,引发了一场古史大辩论。随后 ,他把有关文字汇编成《古史辨》第 1…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集大成的古籍目录著作,不仅在目录学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篇章,而且在中国学术批评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价值。它在开展史学批评过程中凸显出多种史学方法,既从不同侧面详细而绵密考证了历史事实,又诠释了史学思想方面的不少见解和主张,对正确解读和认知史学典籍和历史现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标志着中国传统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史学同样源远流长。从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春秋》到《清史稿》,各种体裁的史书为我们留下了四千年连续不断的历史记载。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这永远值得我们自豪。但是,中国的旧史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早在北宋王安石就曾批评《春秋》不过是一部“断烂朝报”,因为《春秋》中所记的都只是些朝廷上发生的大小事件罢了。王安石的批评是十分深刻的。戊戍变法以后梁启超对旧史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说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  相似文献   

16.
《日知录》的训诂成就主要体现在经学考辨、史学考辨、考证典章制度、考释文字、考释词义、解释句意、揭示修辞手段、考释用典和校勘文字等方面。《日知录》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顾炎武对经学、史学的考辨,对清代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顾炎武对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对清代学者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顾炎武开启了清代"实事求是"的治学学风。  相似文献   

17.
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一书,蕴藏了许多有价值的史学思想和成功实践,给予后世史学研究工作很多有益的启示,在整理排比史料以及历史的文学故事化等方面,都有开路之功。更重要的是,《通鉴纪事本末》还以其创立的纪事本末体,开创了历史编纂学的新纪元,在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封建史学的向前发展,而且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史学和当代史学。  相似文献   

18.
在新近出土的战国文献中,清华简《系年》是一部具有高度人文理性倾向的史学作品。它的历史叙事,完全以人事活动为中心,克服了早期史学作品中神话传说与人事活动相互混杂的缺陷。它的叙事选材,克服了早期宗教巫术之神秘主义的影响,相比于《左传》,其理性主义色彩更加突出。它的历史思想,克服了“天命”观念的影响,展现出清晰的人文理性的历史逻辑。《系年》的人文史观,代表了轴心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一八八四年秋天中法战争之际,出版了一部洋务文集——《敦怀堂洋务丛钞》,编者是曾以批评洋务活动“遗其体而求其用”受到郑观应称道的张树声1。这部文集今天仍然值得人们注意,与其说是由于它收入了一些洋务派的论说,毋宁说是由于它还包括《太公阴符经解》、《孙子九地篇》和《火攻备要》等古代兵书。列作《丛钞》第一种的是同年夏天在上海刊行的朱克敬《柔远新书》,这  相似文献   

20.
胡适是古史辨派创立时期的主要成员 ,此为当时学界公认的看法。 192 1年胡适所作《自述古史观书》 ,提出了“缩短”“拉长”两阶段理论 ,先“缩短” ,后“拉长” ,“缩短”依靠文献学完成 ,“拉长”依靠金石学、考古学完成。 192 4年胡适所作《古史讨论的读后感》以历史演进的根本方法解释顾颉刚等人的疑古辨伪 ,实际上可以看作胡适对于古史辨派的一个指导性的纲领 ,兼有纠正古史辨派偏失的用意。由今天的知识水准看来 ,胡适的“两阶段”理论预见了 2 0世纪学术发展的真实轨迹 ,代表着古史辨派中一个比较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