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谓专名,是名词中的一类,即专有名词或专有名称。因而是语词、语言形式的一类。我们常说:“语词是表达概念的,概念是反映事物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①可是当我们考虑专名时,例如:“鲁迅”,它表达单独概念,却是客观存在过的人物,没有反映该人物的什么本质。因而把专名说成是概念就造成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认为 “专名表达概念”是源于认为语词表达概念。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有人批评说这种观点跟“用言语交流思想”之类关于语言的一般定义有关。例如约翰·洛克说:“语词的功用就在于能明显标记各种观念”,“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或手段”…  相似文献   

2.
1775年8月,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桑伯格(Carl Peter Thunberg)受老师林奈(Carl von Linne)的派遣,前来给日本的植物分类。1776年春,他与荷兰大使阿兰德·费斯(Arend Feith)访问了伊豆的幕府,穿越14个县,行程1000公里,采集了大量欧洲人前所未闻的植物和种子。桑伯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系统而有条不紊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和发展的神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现代化和发展理论进行了批判的评价,它集中于3个问题:现代化和发展概念的思想基础;对不同理论所依据的西方和非西方社会历史的歪曲;现代化和发展的政策和理论内容背后的政治动机。文章最后简单论述了走向现代化或发展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4.
图腾神话与祖先神话的传承流变田兆元图腾神话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它的立足点是对男子生育权的否定;祖先的神话则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它的出现是男权确立的标志。这两类神话交织着发展。图腾神话在氏族的分化聚合与民族的冲突融合过程中,成为民族群体的象征。祖先的...  相似文献   

5.
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成员之一,历来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从神话的产生、传播、审美到未来的发展无一不被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先前的神话解释,随着后来文艺思潮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观点。神话的释源功能与历史功能渐被重视,一些文艺批评家如荣格、弗莱等通过自己的学说证实了相隔久远的神话极其相似的原因——不是所谓的影响传播,而是作为人类共同心理素质的产物,即集体无意识的产物。神话的功能也不只是单纯的人类幻想的产物,而是有根有据的人类对所面对的世界的解释,各民族通过类似的情节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具有历史价值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蛇之辨与阴阳之化——说龙在中国神话哲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艳  李俊标 《唐都学刊》2007,23(4):22-26
在中国神话中存在一个鱼-龙;龙-蛇对应转化的思维模式,它所叙述的是人类生命由盛而衰、由死而生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变化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龙相当于“道”的概念,它以亦阴亦阳,界乎二者之间,而又超越三界的神性生动地诠释了中国的传统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龙文化的传承方向和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醒 《社科纵横》2009,24(2):133-134
本文对中国龙图形和龙文化作了介绍,指出龙文化在历史继承过程中,以纵向和横向的方式传承,纵向传承的特征是继承、创新和发展,横向传承的特征是交流和融会。龙文化和艺术以图形和语言文字两种方式继承和发展。从龙的理念发展到龙的艺术是继承创新过程。要从龙的形成发展中受到启迪,增强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周琳 《学习与探索》2006,(4):208-210
当前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是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常规的、程序化的旅游方式,而是要求个性化。这种趋势形成的基本动因是现代人对休闲生活的需求和对生态旅游的需要。黑龙江在旅游个性化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应该进行旅游个性化的要素整合,在继续坚持旅游业的常规定位与发展范式的同时,探索非常规的定位和发展路径,在非标准化和非程序化旅游方面探新求异,建构黑龙江旅游的个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刘锟 《学术交流》2005,(4):169-172
《大师和玛格丽特》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和时空结构,体现出作者敏锐大胆的艺术思维和渊博的欧洲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其中潜在的神话传说背景更是给这部离奇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对《圣经》故事的演义和神话式的浪漫情节建立在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上,其中的神秘主义因素以及玄奥的逻辑关系又使阅读者和研究者有理由对作品的艺术内涵做多种角度的理解和领会。  相似文献   

10.
王平 《学术交流》2007,2(10):42-45
龙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确立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和目标,可以在古老的龙文化中追寻其思想源头和精神动力。龙,英文译为"dragon",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象征,这与中国在国际社会努力构建和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是背道而驰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在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观念、思路、形式和手段的同时,必须关注语言翻译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新审思和认识对外翻译在构塑与传播中国国际形象中"有何作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朱颖 《日本研究》2007,(1):78-85
徐福是否真的到达过日本,仍无定论。但是比照日本古代神话传说和神道的最初的传承,我们仍可以看出古代日本与古代中国文化交往的痕迹。本文通过对日本神话传说中创世观中的贵阳意识,神化宇宙观等的考证,试图来同中国历史以及神话进行比照解读。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在党的培养下,黑龙江涌现出一批散文作家。有些人,如谢树、门瑞瑜、鲁秀珍、张抗抗、丁继松、平青、赤叶等,在散文创作上已取得了颇为可喜的成就,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他们尚未象岭南散文作家那样形成独树一帜的作家群或文学流派,但已用自己的艺术实践体现出黑龙江散文的某些特色和风格。为了促进黑龙江散文的繁荣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具有独自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的文学流派,很有必要对黑龙江散文作一番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流动资金问题,实质上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近几年,在银行统管流动资金以后,企业流动资金的构成已由财政、银行双轨供给转向了银行全额信贷。信贷成了企业流动资金来源的主要形式,企业资金的松紧程度,自然集中反映在银行信贷供应的数量和供应的时间上,甚至企业生产速度快慢,往往也被归结为受流动资金供应的影响。黑龙江省流动资金供需矛盾,一直是比较突出的,资金“饥饿症”仍然处在高峰时期。近几年,国营企业流动资金急剧减少,银行信贷大幅度上升。1984年至1986年三年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社会,宗教和神话密不可分,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在佛教产生之前,婆罗门教神话早已存在。婆罗门教神话按照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吠陀神话和史诗往世书神话。吠陀神话是多神崇拜。史诗往世书虽然也是多神崇拜,但已经确立了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佛陀时代的婆罗门教神话仍处在吠陀神话阶段,所以,在巴利语三藏中,很少提及毗湿奴和湿婆。  相似文献   

15.
必须揭穿那些流传着的神话据说,当年一个外国记者挑衅地问周恩来总理:“中国有妓女吗?”周总理说:“有。”举座愕然,“在台湾。”于是人们又释然而笑。那时的中国人坚信,这一丑恶现象已经在解放初被根除了。因此没人谈论它,没人去想妓女曾在中国社会中的存在,就连我们出版的一些汉语字典、词典,一度也曾对“娼”、“妓”、“嫖”这几个字不加解释,甚至干脆删掉。那时就真是一片净土吗?不见得。但至少在社会心理中,在总体上,在当时的语言系统中,人们否认了妓女的存在。时至今日,暗娼的死灰复燃已不是什么秘密。但  相似文献   

16.
政治神话是运用超自然的非理性思维方式在政治领域制造的神话,其产生源于政治上的秩序化和合法化出现危机。汉帝国的政治神话即是在合法化和秩序化的集体诉求达至相当强烈的程度时出现的一种非理性思维。本文认为,汉赋的政治神话可以视作汉帝国政治神话在文学话语中的运用,它迫于政治的合法化和秩序化危机,主要从五德终始和谶纬符瑞这两个层面完成了政治神话的制作。其政治功能体现在,以神圣的方式建构统治权力的合法化,并为着秩序化的维持而进行永无息止的合法化论证,从而成为帝国政治的一种支持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社会,宗教和神话密不可分,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在佛教产生之前,婆罗门教神话早已存在。婆罗门教神话按照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吠陀神话和史诗往世书神话。吠陀神话是多神崇拜。史诗往世书虽然也是多神崇拜,但已经确立了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佛陀时代的婆罗门教神话仍处在吠陀神话阶段,所以,在巴利语三藏中,很少提及毗湿奴和湿婆。  相似文献   

18.
瑞典的830万居民享受着资本主义世界中最高的生活水平.人们往往把它当作一个陈列橱窗,一个表明不再存在阶级对抗、为人民"工作"的制度的例证.但是最近工业中的动乱表明瑞典模式正在出现裂缝.这次劳工危机不仅使国家处于瘫痪状态达一个多星期,也打破了瑞典是工业能保持安定的避风港的神话.  相似文献   

19.
本文最初于1955年发表在《美国民俗学杂志》68卷270号第428—444页。这是列维-斯特劳斯(1evi—Strauss)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神话的最早论文,奠定了结构主义人类学和结构主义神话学的基础。著者从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出发,对神话结构研究的方法论作了重要的探讨,并且以俄狄浦狄斯神话和美洲神话为例,总结出以二元对立、中介、结构转换等理论为核心的神话结构模式,从而对原始思维的特点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的发表给社会科学界带来了轰动。此后,结构主义成为一门全新的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神话和隐喻:作为过程的教育和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子论的哲学语境中,教育的过程被理解为输入知识的过程,学生被理解成为“学习机器”,老师被理解为“机器操纵者”,家长被理解为“机械修理者”。对教育过程的这种理解源自我们自身编造的神话,而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将有助于破除这些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