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奴役的创伤”——论七月派小说的主题意蕴刘开明一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唯一的由一个文艺理论家思想影响,并通过他个人的杂志丛书而形成的创作流派,就是又被人称为“胡风文人集团”的七月派。这是由胡风周围的作家组成的具有明显艺术倾向性的文学流派,他们或与胡... 相似文献
2.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流派色彩浓厚、影响至深的文学流派.胡风是这个流派的理论核心,促成了七月派的形成和发展.而一批作家用卓有成效的创作实践着这个流派的文学主张,由于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他们对文学探索的步伐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四十年代一个独特的小说流派,七月派小说始终未曾在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虽然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今,研究七月派小说的文章日增,可也大多限于其中某一部分作家作品,对七月派小说的整体研究比较薄弱。本文试图以“流浪意识”为开启七月派小说整体文化风格的钥匙,进而探索七月派小说家们对民族生存文化状态的独特思考,总结其现代性,使七月派小说真正在整体意义上于现代中国小说史中取得一席之地。所谓“流浪意识”,是七月派小说通过“流浪”意象营造的一种以坚持五四“人性解放”为前提的、对“个体”潜质不断探索挖… 相似文献
4.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由于长期被划为左翼文学之“异者”,其独特价值迄今被淡而化之.七月派作家群体是左翼文学的一支,但在左翼文学独尊文坛的时候又扮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七月派文学的核心价值是“人本思想”,其精神资源与19世纪西方文学密切相关.七月派赋予了中国左翼文学一个开放性视野和超越的品格.研究七月派文学不仅需要现当代的文学视域,更需要世界文学的视域. 相似文献
5.
七月派创作和鲁迅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五四文学传统核心部分的鲁迅传统在新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受到了以胡风为领袖的七月派的忠诚的继承和发扬。七月派作家们在创作中表现的“主观战斗精神”、对“精神奴役的创伤”的关注、对民众潜力的挖掘的取向,都与人们熟知的鲁迅的文学传统和精神、脉搏紧密呼应着。 相似文献
6.
路翎在继承鲁迅开创的“心灵写实”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同时,力求有所拓展和创新。他试图通过“原始强力”的描写,去发掘人民精神中的反抗因子,发现人民“自我”意识和“人”的意识的觉醒。因此,当他笔下的人物受挫、失利或失败时,就不再像“精神胜利法”那样倒回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是以强悍的力量去反抗外部现实世界,充分显示人民高昂的战斗精神和反抗旧秩序的潜在力量,从而体现人民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但是它多少有点脱离实际,并不像鲁迅概括出的“精神胜利法”那样具有普遍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写实”以其龃龉的话语方式,从三个层面上对传统现实主义实行了深度模式的解构,并在解构的过程中确立起自身在当代中国文坛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8.
路翎是主体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强烈地感受到生命中无穷无尽的、无法摆脱的苦难,从而试图通过文学作品去展现这种悲苦。路翎思考的着力点并不是如何在现实中免去烦恼,摆脱苦难,而是抱定一种超越的信念和高贵的人生态度去抒写面对苦难的精神方式。路翎面对苦难的精神取向表现为三个层次:追问、寻觅、救赎。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基本处境之一的"孤独",从来就不乏探讨者、追问者,尤其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人生价值观的大量引进,中国文人表现出对个体生命存在状态的特别关注,孤独在文学创作中不仅得到大量表现,还几乎成为一种主题景观.鲁迅、郁达夫、穆时英、戴望舒、穆旦,一个个名家高手笔端铺展的尽是寂寞意绪、孤独情怀.孤独在他们那里,或作为生存力量之明证,或凝聚作家对生命状态的沉思,或铺设皈依之必由路径.在抗战的枪声炮影中走上文坛的路翎,也不遗余力地对之进行了持续真诚关注和全程深度表达.孤独成为他小说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时时处处萦绕在作家创造的空间,这是路翎对普遍生态的某种感悟、发现与描述,其中饱含着理解与悲悯.在许多作家那里,剥离出个体生存的孤独与荒谬便是目标所在,类似于加谬与萨特,以无奈的西绪弗斯神话及"人是一堆无用的热情"①的痛语归于深刻的虚无,路翎则从某种意义上仿效了真诚的帕斯卡尔,"一边哭泣一边追求"②,竭尽己力,为孤独探由,为人类问路. 相似文献
10.
费神抄寄的那么一长段——你称之为“令人怵目的反对现实主义的新议论”——小说《人啊,人·后记》中的文字,约在三个星期以前就已收到并遵命当即读过了。我当时感到的是,在那个仿佛是娓娓地漫谈寻常事情的议论中,如果对于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12.
张恨水与“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要研究中国小说史,要了解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这一流派的创作与改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幻灭:新感觉派小说的情爱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感觉派写有大量情爱题材的小说,这些情爱小说可以分为三类:古典感伤型、都市扫描型、精神分析型。三类小说各有侧重:古典感伤型表现了一种寻梦意识,都市扫描型则体现了一种批判意识,精神分析型则突出了对命运和人性的深层挖掘。三类小说虽然各不相同,但贯穿了一个共同主题,即幻灭感。古典感伤型是梦幻的破灭,都市扫描型是现代文明的破产,精神分析型是悲叹命运的莫测和人性的滑落。幻灭感可说是新感觉派小说最突出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的世界观我们反对把红楼梦曲解为只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也反对把曹雪芹的世界观简单的说成完全等同红楼梦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因为前者的结果,就降低了红楼梦这一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使之成为自然主义的庸俗记录;后者的结果,就混淆了古典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这方面的区别。自然,我们必须首先肯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全部形象都受作者的世界观的直接指导,但也不能不承认在阶级社会里出身剥削阶级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同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的世界观是复杂矛盾的,从而他们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和他们的全部世界观,也就不能不或多或少的有所出入。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序”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使新文学叙事迅速实现着由启蒙向救亡的转型,七月派小说坚持启蒙与救亡并重的写作姿态在救亡成为显性话题的特定时代语境下时常陷入顾此失彼的叙事困境.这种困境恰巧显现出了七月派小说在发展过程中既置身于文学主流又反拨主流偏向、既听命于时代又执著于个人的悖论情境. 相似文献
16.
欧洲的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科学精神、科学理性促成了追求“写实”“求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19世纪也因此被称为“小说的世纪”。虽然此时也有非现实主义的小说,但现实主义小说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是现代科学在“科学的世纪”的西方文学中结出的重要果实。科学技术革新了报刊印刷与图书出版等大众传媒的模式,改变了作家的文学视野、审美趣味与创作方式,也改变了大众的阅读方式,从而促进了新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与成熟。现实主义小说家直面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使小说成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正是这种以描写下层民众生活为主的叙述性文学样式,赢得了普通民众的喜爱与关注,这表征了一种具有现代审美特质的文学大众化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竞新求变,表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1.对生活本真状态的深刻揭示和作家主观世界的真诚表露,辐射出搏击现实的艺术勇气;2.反思精神成为作家的自觉追求,贯穿于新时期文学全过程;3.人道情思在反映对象、形象塑造和创作过程中的流注,使作品焕发出了令人感奋的主体人格力量和生命激情;4.创作思维、艺术功能的认识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表现出艺术观念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北方论丛》1996,(2)
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的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小说是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顶峰。他的代表作品《汤姆·琼斯》是英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部巨著,被很多文学评论家当做小说创作的典范。这部小说在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小说的结构、写作技巧及小说语言等方面都为其他作家树立了榜样。《汤姆·琼斯》主题明确、思想性强,它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讽刺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虚伪和贪婪,无情地抨击了政法界的腐败现象,并探讨了人性和道德伦理问题,及自然和文明之间的关系。作者在揭露抨击社会丑恶的同时也描写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既激起人们对丑恶事物的愤恨,又鼓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哲学的重要特点是揭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精神”及“精神世界”的概念在俄罗斯哲学中有特定含义,“精神”与自然心理、“精神”生活与内心生活有本质区别:“精神”不同于“心理”,它是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灵性,然而精神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秘的主观体验,它具有独立的实在性。而“精神世界”则内含着无限的自由及其矛盾和悲剧。文章剖析了精神的客观实在性在现实中容易被否定的原因,并指出了俄罗斯精神哲学对现代生活的启发,使人们认识到精神和精神世界不仅是幻想或反映,而且也是人的生命经验内部的一种客观实在,提醒人们不要让物欲淹没了内在生命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与生命的双重观念有两种人对人自身的认知观念:历史观念和生命观念。观念是人的理性认识。历史观念是人对已有着漫长发展历史的人类的认识,生命观念是人对人类个体生命的瞬间的体验上的思想。历史观念和生命观念都是对人的观念,都是对人的认识的方式,但历史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