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特性,其产生离不开既有的生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选择,起源于我国长期以来经济体制中计划与市场配置绩效的理性比较;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内在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学说不是教条,而革命行动的指南;社会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理论——实践是一个反复无穷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些论断,已成为我国上下包括学术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明确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这个选择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的深化过程,有其深刻的历史动因。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作一分析,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 一、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选择这个一目标模式提供了深刻的内部历史动因 从1949年建国时起,经过三年恢复国民经济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到1957年,中国初步建立起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的形成,除了借鉴当时苏联的经验之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它有利于解决建国初期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突出效率,又能注意公平,它有利于社会主义双重目标的实现,是公平与效率的适度选择。1、市场经济是高效率的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需求信号,由千百万个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5.
<正> (一) 社会主义是当代举世瞩目的重大现实问题。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人们都在议论它、探讨它,只是由于出发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罢了。 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法国的文献中。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就其外延来说,它既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种关于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克服牺牲多数人来达到少数人发展的社会对抗状态的思想。它是一种关于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商品经济,从最抽象的层次上讲,就是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交换经济。人类对商品和商品经济的认识就是从商品交换开始的。离开交换,商品、商品经济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交换关系的总和便是市场。马克思曾说:“生产劳动的分工,使它们各自的产品互相变成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使它们互相成为市场。”(《资本论》第3卷,第718页)列宁也说:“哪里有社会分工,哪里就有市场。”(《列宁全集》第1卷,第83页)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中,市场从来就是和商品经济联系在一起的。但这并不是说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发达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场变革。有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有待理论工作者进一步学习和调查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仅就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对策,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方式与计划方式高度统一的新型发展机制。它具有许多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特点。 一 社会主义者从理论上肯定市场经济,具有两个前提:一是承认市场体制是人类现有生产力条件下唯一可取的社会劳动组织形式,因而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确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国家四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那么,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呢?这是由中国国情或者说是由旧中国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毛泽东同志说,“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96页)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分社会历史阶段的标志是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的实现形式。决定生产方式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水平 ,而不是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传统政治经济学错误地认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要求 ,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只能是资本的生产方式 ,资本的生产方式在运行层次上就表现为市场经济 ,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范畴就是资本的生产方式。资本的生产方式并不是永恒的 ,资本的生产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产生并将不断地产生否定资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吴振坤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依据(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据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社会化的和市场化了的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十四大决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支撑点赵厚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革命性变革,它必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经济体制总是不能脱离社会其它方面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作为经济体制,它要受基本经...  相似文献   

13.
<正>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改革新目标的确定,是十四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体制改革理论的新的重大突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虽然在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问题上,逐步摆脱旧的传统观念,承认两者可以结合,明确我国社会经济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但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上,长期来未能彻底摆脱旧的传统观念,因而一直把社会主义有计划商  相似文献   

14.
包晓光 《社会科学》2005,(7):106-108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生产方式的内在变革以及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资本占有方面的多层分化,引发了“历史话语权”、“历史表述权”的调整和重新配置。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看待中国当下文艺的历史意识,成为文艺研究者与创作者需要反思的新课题。有鉴于此,本刊邀请了五位当代文艺思潮的理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审视了中国当下文艺的历史意识,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并有所反馈,以便我们组织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的历史过程,是马恩列斯毛邓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计划与市场理论发展上递次推进的历史过程。它表现为:马恩的社会主义有计划无市场理论——列宁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用市场理论——斯大林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局部有市场的理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事求是地阐明这一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邓小平同志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我们认识邓小平同志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对发展社会主义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有助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解放和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今天,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客观事物发展是曲折和复杂的。社会主义也不例外,它自身发展的过程必然也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有时甚至会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困难。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现状和前景,这对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哲学思考贺祥林在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有极少数学者并未去认真领会其中的丰富内容与重大关系,就急于渲染什么选择了市场经济就不需要再提计划经济的观点,似乎市场经济成了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认识义和利的关系1、不能否定正当的物质利益原则纵观古今中外,理想从来没有脱离对利益的追求。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所以是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就是因为它能根除贫穷,带来富裕生活。共产党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所以,在人民群众中深深扎下了很。利益归根到底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所有领域进行活动的动因。谋取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天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邓小平南巡谈话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起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就是要加快走向市场经济”。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的历史里程碑。 目前,我国市场秩序混乱,市场运作不规范,市场法则不健全,市场信号不准确,市场管理不严格。这种状况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为,任何改革都有一个过程,都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毛志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初,中国法学会就敏锐而又卓识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法律经济的重要命题。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应当依法运作和以法调控,这无疑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