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陵老巫 《社区》2013,(32):11-11
海兰问我读过三遍的书有哪些?我想了想,说了几本。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曾读过几遍《聊斋志异》,但很少看过蒲松龄的其他著作。最近,从路大荒同志整理的《蒲松龄集》中,读了《志异》外的其他作品,对蒲松龄其人其文,对他为什么能写出《志异》这一孤愤之书,有了进一步的体会。现将一些笔记,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读书不多,也一直没多少长进,但我经常尝试着读各种不同风格的书。王小波的书我前两年就买过,也读过一些他的杂文,但那时还不怎么喜欢。最近我又迷上了王小波的文字。比如最近看过的:小说《革命时期的爱情》,杂文集《思维的乐趣》。不但从书上看,也从网上阅读。如果要我谈谈读王小波的感觉,我认为用两个字来概括很贴切,那就是:有趣。由此我几乎可以断定,他必定也是个有趣的人。因为只有有趣的人才能写出有趣的文字。此外,王小波本人也把有趣当作他一生不可动摇的信念,还说假如这世界上没有有趣的事他情愿不活。他的妻子李银河评价他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一向觉得他有两个东西比较突出,一个是他的那种已经形成了的个人的写作风格,我觉得这个并不简单。另外,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路,这从他的杂文里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4.
我读过埃米·费希尔故事的所有三种版本(这比耶稣故事的版本还要少),我也知道达拉斯的豪华娱乐场所里的所作所为,我看过费吉的袒胸露臂或伍迪毫无幽默可言的幽默表演,我也看过切尔西·克林顿爱抓人的猫索克斯被偷拍的照片——这也许令人难以置信,但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这一切而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改善。所以,我是否了解某个人,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商晓娜     
幸福宣言:孩子们快乐就是我的快乐你知道什么是博客吗?嘁!问这么老土的问题!嗯是有点土,估计你不但知道,而且看过,甚至自己也有一个博客呢。那么再请问,你读过中国首部校园博客小说吗?这个……这个好像没看过。嘿嘿!终于给问住了吧?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思想史上,马基雅维里是一个奇特的人物,他似乎有着两张不同的面孔,一是在《君主论》中呈现出来的绝对君主主义者的面孔,另一是在《论李维》中所展现的共和主义者的面孔.不过,在研读过他的主要著作之后,我却发现他的思想从《君主论》到《论李维》是一以贯之的.因为马基雅维里是在同一时期撰写这两本著作的,而且它们之间交织着某些共同的观念,即“现实主义的共和主义”.  相似文献   

7.
陈鲁民 《社区》2011,(32):43-43
文人的背书功夫大小,与他的学问成就成正比,这个结论大体上是不会错的。 早年,章太炎在台湾做记者。一次与同学李书聊天,他自信地说:“在我所读的书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内容都可以背诵出来。”李书不信,把自己读过的经书全搬了出来,想考倒他。不料,章太炎连哪一句出自哪本书的哪一页都丝毫不差。章太炎后来成为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8.
试验     
前些日子,登门拜访一位朋友,除了“酒逢知己”和话也投机之外,临走,还接受了一项“任务”:我的这位朋友要我做个“试验”。 啥“试验”?说来不无兴味。 当时,我的这位朋友见我起身告辞,他若有所思,随即从案头一摞书报杂志中抽出一本《求是》,翻开,指着上面的一篇文章问我读过没有?我一看,不是别人的,正是刘华清的文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便点了点头:“读过读过,很好很好。”  相似文献   

9.
听说潘钧同志得了绝症,我心如刀割。他曾经准备在他有生之年编一本自选集(大部分文章我都拜读过),嘱咐我写一序言,我自然义不容辞,因为从1995年起,我国语言学界为了维护语言现代化成果和语言学的学术尊严,开始同一个学术骗子进行艰苦的斗争,从那以后我们就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相似文献   

10.
“我是活实!”——一这是翁偶虹先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话。翁先生生前对我说过何止千句万句,但在他去世後逐一回忆,还是这句话首先“跳”了出来。在我调进中国京剧院的时候,翁先生已经退休,他的关系早就放在街道上了。他从不来剧院,因为这时他已经不写剧本,而专。O写回忆京剧的文字了。但是,我对翁先生一宜是心仪的,从SO年代看他的《响马传入到80年代初看他的《锁麟囊入我都一宣猜想:这位编剧翁偶虹,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读过他不少谈创作的文章,其中讲过他编剧的一些方法,诸如“草蛇灰线法”、“背面敷粉法”、“费匣弓箭…  相似文献   

11.
看过徐静蕾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我惊诧了,徐老师用影像还原的她所读的来信和我读的那封信仿佛并非一人所写。我所读过的那封信是个哀伤、绝望、疯狂、神经质的女人死前最后一刻的呓语,她的爱情强烈如硫酸,偏执如雪崩,并且那些文  相似文献   

12.
干天全既写自由体新诗,也写古体诗词.读过他的新诗的人很多,读过他的古体诗词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我与他素交十多年,知道他写新诗的同时也写古体诗,但他很少将古体诗示人.  相似文献   

13.
若何 《社区》2011,(5):24-24
闲暇时.总喜欢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这是上学读书时养成的习惯,至今依然。那些句子,或富含哲理,或颇有趣味。某天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发现躺着一本《泰戈尔散文诗全集》,其实,他的诗我读过很多次了。  相似文献   

14.
新年之初,从老朋友摄影家徐建中那里得到两张他自制的光盘。花了100多分钟看完它,不但饶有兴味,而且欣赏同事加朋友的作品,别有一种情谊在其中。我的第一感觉,其实不在老徐的摄影作品上,因为此前在他的书里、展览里,都已经见过读过。让我惊讶的是,他竟把它制成光盘,大半生的  相似文献   

15.
张广天认为,《红楼梦》是一本高干子弟的书,它描述的是人的生存尴尬,他说自己的这部戏恰恰在精神气质上是和原著最接近的我对张广天不熟,他的戏我从前没看过;他的歌我倒是听过,不怎么喜欢,那不是我的style;他早年间招呼的"汉藏和声"我从来没有倒腾清楚,我对于左派右派之类的公知都不感冒。然而这些都不耽误我看张广天的新戏《红楼梦》,在开场半小时之后,我发现开始喜欢这部戏了。  相似文献   

16.
陈毅研读《红楼梦》陈毅自幼就爱读中国古典文学书籍,其中一本是《红楼梦》。他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曾对《雅俗抄》书中所说的“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这段文字,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8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期,斗争艰苦,条件险…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张恨水确乎是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他确实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30岁以上的,几乎人人都读过至少是看过他的作品。另一方面,许多人对他的了解又少得可怜,几乎都局限在以下几点:一个是那部被拍了三次电影两次电视剧的小说《啼笑因缘》:一个是鸳鸯蝴蝶派、黄色小说家的恶名,再多些的就是关于他爱慕冰心的“恨水不成冰”的桃色传闻。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夏天,我收到艾思奇夫人王丹一老人委托人送来的一套珍贵的《艾思奇全书》。我在60年前读过艾思奇的一些著作,也听过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南京军事学院大礼堂给全院师生讲的课。我以他的《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为教材向我军干部讲授过。所以对这八本全书,甚感亲切。初读之后,对艾思奇的优秀品质,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认为这些优秀品质,是一切共产党的理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19.
一位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李达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但恐怕很少人知道他还是我国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还在三十年代初期,我在大学读书时,曾读过日本穗积重远著的一本《法理学大纲》,是由李鹤鸣译成中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当时我还不知道李鹤鸣是谁。解放后,李达同志到武  相似文献   

20.
老伴兴趣广泛,读书、写稿、琴棋书画无一不爱。看他每天默不作声忙碌的样子,我常调侃他,说他像个“社会活动家”。他倒也能借题发挥,说能称上“家”的人,身边该有个好“秘书”。 他这话还真说到点子上了。其实,我就是他不折不扣的“秘书”。他粗心大意记性不佳,用的书,写的稿子,都会顺手一扔,常弄得刚读过的书,转眼又不知去向,急得他乱翻乱找,这样一来,耽误时间不说,还搞得心情不愉快。针对这些情况,我给他的书一一编号,一本本记录在书册上,该用哪一本了,一查书册便知。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他接受了,乐得直夸我是个好“秘书”。给老伴当“秘书”可不容易,衣食住行,事事得操心。他看书写稿时,我给他泡香茶一杯,续水也有讲究,不然,他会埋怨你打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