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反映,货币流通的客观需要量,是完全由商品流通的规模来确定的。正常货币流通的需要量就决定于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变动和货币流通的速度三个因素。如果是黄金铸币,那末,它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由人们很自然地通过贮藏手段进行调节。黄金币值不决定于市场商品量的多少,而决定于黄金本身的价值。但纸币却是另外一种情况。马克思说:“如果流通中金量决定于商品价格,那末相反地,流通中纸票的价值却完全决定于它自己的量。”(《政治经济学批判》第85页)因此,当纸币数量超过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时,每个单位的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必然要减少,具体点讲,如果  相似文献   

2.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黄金并没有退出货币的历史舞台》的论文,就黄金与货币的关系问题,与李崇淮同志进行商榷.以后,李崇淮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又发表了《就当前货币形式答谭寿清同志》,同时在《江汉论坛》1984年第7期上,发表了《联系实际研究和运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一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我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纸币能否直接代表商品价值?2.马克思关于信用货币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信用货币能不能摆脱"货币由一种特殊商品来充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1993年以来,随着市场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由温和型向恶性型发展,这个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能否有效地抑止通货膨胀直接关系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试图对通货膨胀现象作些理论分析,并提出遏制通货膨胀的若干对策思路.一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当流通货币量超过可供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时,势必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这就是说,通货膨胀包括互有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纸币发行过多,这是产生通货膨胀的起因;二是通货贬值,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纸币这一价值符号代表的金量减少了,这是实质;三是物价上涨,这是通货膨胀的标志.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理论界有成本推动说,体制转轨说、结构说,还有价格改革说等等.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说,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失衡.总需求的存量和增量都大于总供给,这样在需求拉动下,扩大的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可供量.结果价格上涨,由此引发了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投资需求,一是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膨胀既可表现为投资需求膨胀,也可表现为消费需求膨胀,还可表现为两者同时膨胀.改?  相似文献   

4.
研究社会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国内学者大都遵循马克思著名的货币流通公式.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货币需求函数公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马克思提出的金属货币流通公式是: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①进而,马克思又论述了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②如果用符号表示,按马克思的本意.可将金属货币流通公  相似文献   

5.
货币是交换过程转化为流通过程的条件。它的运动规律和价值规律有着内在的联系:货币是在等价交换制约的交换过程中产生,也由等价交换规律所制约。货币流通规律的物质内容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又表现为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纸币)流通规律。这一规律还与货币的信用符号(信用货币)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紧缩性货币政策既是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也是国民的善良愿望.然而,这一政策的每每操作,却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结果,也就是说,货币的发行量总是较大地超过了货币的实际需要量.窃以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而是某种内在因素逼使我们作出的不得已选择.一、金融机器:仍在带病运转1、马克思提出的著名的金属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一定时期中待销售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单位货币流通速度).进而,马克思又论述了纸币的流通规律: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币需要量)/(流通中纸币总量).在这里,马克思认为金属货币以及纸币的需量均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商品交易量,这三个变量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变化,公式的实质是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从马克思的货币需求公式中,我们可得知,公式的实质是货币需求公式.我国目前的货币需求理论遵循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实际操作的货币需求公式是:货币需求增长率=(1+经济增长率)×(1+物价变动幅度)/(1+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1公式中,自变量也只局限于三个:属于商品流通速度的(1+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属于商品交易量的(1+经济增长率);属于商品价格的(1+物价变动率).在我国货币需求的这一公式中,  相似文献   

7.
一、汇率和汇率机制的形成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单位之间的折算比例,从现象形态上来看,汇率的产生,是由于两种不同货币单位之间进行相互兑换的需要.但在这背后,则隐藏着更深刻的经济原因.汇率从根本上来说,乃是国际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产物.当商品交换逐渐扩展到国际领域时,商品在国际间的让渡,就同交易各方所持有的货币的地方性和政治性发生了矛盾.因为在各个国家内部起作用的价格标准、铸币形式以及价值符号等,是在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习惯或国家的强制而获得社会意义的,对其他国家来说.它们并没有法定的效力.因此,当一国要把商品转移到另一国时,就必须由黄金来衡量和表现其价值,并通过黄金的媒介而在国际间实现其转移.  相似文献   

8.
纸币具有与其它种类货币不同的特殊流通规律。当前 ,控制币值稳定的主要手段  是运用纸币流通规律来实现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币制沿革的历史说明 ,愈是实行开放的市场性货币体制 ,就愈是能够规避金融风险、实现币值的长期稳定。推进货币体制改革 ,实现人民币与多币种的自由兑换和汇率的随行就市自由浮动 ,不仅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而且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理论界对当今纸币是否代表黄金问题,作过深入的探讨和有益的争论。笔者赞同当代纸币脱离黄金的观点,但还认为:这个问题与马克思货币理论体系遇到的挑战和发展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系。如果当今纸币脱离了黄金,那么有关货币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必然发生相应变化,马克思在以“金货币”为研究对象得出的货币定义、职能、规律等基本理论就不可能一成不变照样适用。因此发展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已成为当今理论界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纸币同黄金的关系问题,不能只就货币自身来讨论。因为,货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离开商品生产这个根源进行讨论,是舍本求末。本文拟以商品生产的发展为线索,对货币形式的发展做一些探索。 一、货币形式的变化是商品生产发展的结果 货币的本质,在于它将潜伏于商品中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和具体劳动与抽象劳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金融业早就滋生并发育于这个国家的土地上,有着丰厚的货币文化沉积层。从货币来说,早在夏、商以前就已出现珠玉、黄金、白银等货币,所谓“夏、商以前,币为三品”,“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白银为下币”就是指的这件事情。到了唐代,出现了纸币雏形的“飞钱”;宋代时纸币正式开始在市面行使,如会子、交子等;到元明时流通“元钞”、“宝钞”,“钞”的观念已逐渐为世人所接受。从金融机构来看,随着封建社会中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早在盛唐之前已产生货库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市场货币流通量过快增长所导致的物价上涨。这是因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有限资源约束的社会商品有效供给。货币超量供给必然推动物价总水平的大幅度上升。如果没有货币的超经济发行,经济中就不会出现全面、持续的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3.
元朝有一整套相当完善的纸币流通制度,被西方人看作是中国皇帝的“点金术”,在世界货币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但是,对于封建政府来说,与纸币流通相伴而产生通货膨胀,也是必然之事。元朝并不例外。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对元代的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元代的通货膨胀及其危害 元代初期有一套较完备的纸币管理制度。例如:发行纸币有十足的金银作为储备;设立平准库,准许民间以纸币兑换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人民币的货币理论,应当根据人民币本身的性质来分析。可是当前理论界对于人民币的性质,在认识上还是存在着很多分歧的。而且,有些分歧还是很对立的。具体地说,人民币的性质到底是什么?人民币和黄金有没有关系?金(银)币本来是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人民币能不能说还是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人民币是不是金的符号?人民币是不是通过金价而换算商品价格?马克思提出过纸币流通规律,这和今日一般人所说的货币流通规律有什么差异?当前为什么有人感慨地说,人们总是把纸币流通规律和货币流通规律混同起来?等等。为此,我通过学习,就上述各个有关问题作些辨析,以求有助于问题的澄清。不过,我认为上述各种说法的分歧点,其思想根源基本上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是金的符号,代表着黄金一定量的价值,即客观上存在着含金量。国家规定或者不规定人民币的含金量,这属于货币制度问题,属于上层建筑。拿社会主义国家的通货来说,有的国家规定了含金量,如罗马尼亚在1954年规定,1列伊含金量为0.14811克;南斯拉夫1973年规定,1第纳尔含金量为0.0433330克。而我国和朝鲜就没有规定含金量。就是在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国家利益,在一个时期内可以不规定含金量,但在另一个时期根据情况的变化,也可以规定含金量,这种具体政策并不是一成  相似文献   

16.
商品供求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商品供求之间的矛盾,首先是商品内部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货币作为媒介出现在商品交换中之后,使用价值同价值的矛盾,俨然分为两个界线鲜明的阵营,一方是一定数量的使用价值的所有者,一方是一定数量的价值符号——货币所有者。于是,使用价值同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理论中最难的部分之一。马克思曾引用英国议会议员格莱思顿的一句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在马克思以前,就有许多人研究过货币理论,但谁都没有马克思研究得那么透彻。这里,我主要谈三点体会:一、关于纸币和黄金的联系;二、关于纸币流通规律;三、关于货币拜物教。  相似文献   

18.
古代流通的主要是铜币 我国的货币,不论是金属货币还是纸币,都比西方出现得早。 近年从商墓中有铜贝出土,证明公元前十世纪时,中国已有金属货币。在使用金属货币以前,我国以贝壳充当货币。后来由于真贝的数量不够,人们就用蚌壳、软石或兽骨来仿制,最后用铜来铸造。中国最早的铸造货币,除了用铜铸的贝币以外,还有用铜铸的刀币、布币和环钱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禁止各种刀币、布币和环钱流通,把方孔银的“秦半两”定为全国统一的货币。中国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 古代的纸币 中国也是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产生于十世纪,即北宋的“交子”,每两、三年兑换一次,换发新交。古代的纸币尺寸大。上面印有金属钱币的图样和花纹,好似木刻版画。  相似文献   

19.
纸币流通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重要经济规律之一。现就纸币流通规律的内涵、作用及其与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等问题,谈谈个人学习的体会,并对我国经济理论界存在的分歧意见提出一些看法。关于纸币流通规律内涵问题我国理论界对纸币流通规律内涵的看法,主要有如下三种:第一种看法,以郭大力同志为代表。他认为:“一个为纸币流通所特有的规律,单纯地说就是:纸币的发行,必须在数量上受到限制。这就是说,纸币的发行量,必须限制在没有纸币流通时流通中必要的货币量的范围以内。”其结论是:“纸币流通的规律实质上就  相似文献   

20.
李嘉图的货币理论一开头还是正确的。最初“李嘉图认为在货币价值已定的前提下,流通手段的数量决定于商品的价格,并且把作为价值符号的货币看成一定金量的符号,而不像休谟那样看成商品的没有价值的代表。”但是,后来他离开了说明问题的正路而采取了相反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