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山西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 ,兴盛不衰。与之相应 ,山西的传统戏场建筑数量多 ,价值高。在山西戏场建筑发展史上 ,元代 (1 1~ 1 2世纪 )是第一个高潮 ,该时期戏场建筑型制初步成熟。本文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剖析了山西元代戏场的建筑形式、空间特征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贾敏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1):98-99,102
山西民居作为我国建筑艺术的一个类别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传统民居的典范之一。通过分析研究山西民居的基本建筑形式;山西民居院落的建筑形式;山西民居建筑形式的精华———山西大院,为以后进行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李先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673-67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新文化史学的影响,学校建筑史学兴起。建筑现象学关乎人与建筑的关系,为学校建筑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下,学校建筑史研究对探寻空间的教育价值、重现师生的生活世界、理解当下的教育困境具有重要意义。英国教育史学家探讨了英国历史上的学校建筑,分析了建筑形式与教育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关注了学校建筑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学校建筑演变背后的影响因素。这些研究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在于:学校建筑史研究应解读学校建筑所传递的教育意义;可以结合其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来解读学校建筑;探讨学校建筑思想的演变对教育场域的影响,从而理解历史上师生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随着近现代城市化及交通运输现代化的进展,人工材料大量应用于城市建筑,相对减弱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以及受天然建筑材料的制约,从而加强了不同地域城市建筑的相似性。然而历史上的城市则较强地表现出建筑材料与地理物产的关系及建筑形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比如在黄土高原,因黄土有较好的垂直节理,所以依原挖土,筑凿窑洞,自然天成,而且窑洞冬暖夏凉也很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所以历史上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区的主要建筑形式;江南地区以产竹为盛,竹楼耐期通风的特点正适合水乡潮湿的空气和多市酷热的… 相似文献
5.
6.
向同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2):15-19
侗族建筑的设计是一种不可思议、十分独特的营造活动.为了弄清楚侗族人民为什么能设计出如此独具特色的建筑,文章试从建筑人类学角度分析侗族建筑的设计理念及设计原则,并对侗族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囿于通史分期模式,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作为近代建筑历史的起点。文章拟从传统建筑体系的整体断裂、新式建筑教育的初兴与新型建筑师的出现、城市的早期现代化改造三个方面,阐述了清末“新政”与“立宪”时期中国建筑体系发生的整体性变迁,结果表明,中国古代建筑史与近代建筑史的真正分界点不在1840年而在1900年代。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城市地标符号逐渐趋于同质的态势下,传统建筑作为历史的缩影直接体现着不同区域独有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建筑的文化载体功能成为当前对外传播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视觉叙事为理论框架,选取《壮美山西》(英文版)宣传片为研究语料,借助语料库软件ELAN对该宣传片展开多模态解读,旨在发现山西传统建筑文化的多模态对外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9.
刘百灵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5):21-24
洛阳古代剧场发展演变历史悠久,而现存的戏楼多为清代建筑。这些戏楼有着不同的建筑样式、风格和规模,既展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又蕴涵着洛阳丰富的戏曲演出风俗。 相似文献
10.
钟砚涛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经济的发展,广告宣传的需要,使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建筑与众多广告信息所拼贴出来的城市里。这些广告现象我们可称之为“建筑广告”。真正的“建筑广告”并不是日常所见的商业广告招牌那么简单、狭义,而是将广告与建筑两者融为一体的更高要求。达到这一要求需要用合理的设计布局来制作“建筑广告”,如主宾互换、虚实藏露、错位拼合、拼接融合、动静相宜等设计布局。 相似文献
11.
李晓军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80-83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拈出"意境"一词,以之论元剧之美。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境,历来学术界争论较多,但基本观点偏重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所论元剧"意境"之美则侧重于表现戏剧情景逼真、语言质朴、自然通俗、落尽铅华之美。王国维慧眼独具发现了元剧之意境美,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其别样之美,从而奠定了元剧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2.
牛慧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4-45,190
小店河清代民居群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封建大家族的宗法等级观念、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另外,传统饮食方面,小店河民居也表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3.
陈尚敏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1):96-101
围绕选举制度和教育机构来重建士人教育养成的史实,这是既存教育史研究的基本视角。就清代甘肃进士而言,影响其养成的因素往往显得更为多元,诸如游学他乡、地方官培植以及家族的经济资助、教育背景、婚姻缔结等。进士作为科举的终端,常被喻为蟾宫折桂,他们的教育养成更能说明上述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晚清重臣胡聘之任山西巡抚期间,致力于山西近代工业的发展,政绩显著,然而无论是当时的晋人还是后来的学术界都认为他出卖了山西矿权,将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文章以一份记载山西保矿运动历程的珍贵史料《石艾乙巳御英保矿纪闻》为依据,结合其他相关史料,首先对胡氏“借洋款办矿”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其次探讨他与福公司进行交涉时的具体情形,查究其是否有意卖矿,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胡氏在办理山西矿案时态度极为审慎,不曾有意“卖矿”,他为维护国家利权做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5.
牛保秀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2):93-101
义学是清代中国乡村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山西,义学逐渐取得国家、绅士以及乡民的支持,破除寺庙文化的阻碍,在乡村社会不断扩展。在义学取代寺庙成为乡村重要公共事业的过程中,透过绅僧冲突、僧民冲突诸多事例,可以看出义学的发展推动着山西乡村社会文化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构,促使其朝着近代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6.
信维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6):611-614
明清时期,晋商雄踞中华,饮誉欧亚,在中国商业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晋商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淀了卓越的经营理念,诸如信誉至上、利以义制以及以和为贵等.这些理念不仅是晋商经商的制胜法宝,而且对当今企业管理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陆思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65-69
文章以《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中心,以书中所收录学人的取舍标准作为切入点进行考论,再将其置入其与《国学概论》、《清儒学案》和《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八)》四部著作所组成的清代学术研究体系中进行考察,从而阐明钱穆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观点演变与其著述体例建构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王昌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1):112-117
夏孙桐为为《清史稿》出力最多之人,也是最早的《清史稿》研究者之一。而夏氏的这些贡献,至今未能被后世研究《清史稿》的学者们重视。文章试图梳理夏孙桐对《清史稿》成书过程的记述和研究,以期了解夏孙桐在《清史稿》修纂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清朝前期(1644~1839年)湖南境内发生的生物灾害主要为虫灾和疫灾。虫灾以危及稻麦的蝗灾为主,疫灾既有危及人体的瘟疫也有危害耕畜的牛瘟,对社会生产生活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