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尔佩的《趣味批判》这本美学论著的重要性在于,作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位著名理论家,它的这一著作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语言学转向”中的一种代表之作,从中可以窥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语言学转向”中的某些认识和作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再发展: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2 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引入中国 ;80年代以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建构完成。此间 ,受国内极“左”思潮及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历程并不顺畅。总结 2 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不断拓新研究领域 ,加大理论研究力度 ,是 2 1世纪史学理论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沃尔佩学派主张重新阐释传统马克思主义,又反对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反对现代西方语言理论和结构主义的霸权。其立足于“语义辩证法”基础上的“审美语义学”体现了该学派弥合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语言学裂隙的努力,并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酝酿“语言学转向”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4.
追索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的百年行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以学术范型为重要关节点来研究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是一个由 2 0世纪之前积蓄变革势能 ,到 1 9、2 0世纪之交从“诗文评”向“现代文艺学”的“蜕变”,再到 2 0世纪 40年代之后的“定格”,最后到 70年代末开始“突破”的过程。这百余年的历史 ,有两个时段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最为耀眼 ,因而给我们感触最深 ,一是最初的二三十年 ,一是最末这 2 0来年 ;而中间几十年则略微平缓单调了一点。“学术政治化”是百年文艺学学术研究的总体特征之一。百年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要发展文艺学 ,必须不封闭 ,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面向新世纪的马列文论研究”学术讨论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于 2 0 0 0年 5月 8日至 5月 11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聚首上海社会科学院 ,共提交论文四十余篇 ,就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回顾与前瞻、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即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回顾与前瞻  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回顾与前瞻是本届年会的重要议题。与以往会议及同类议题相比 ,参加本届年会的专家学者更注重的是“前瞻” ,而不是“回顾”。面对世界进入全球化进程的历史发展趋势 ,佛山大学社科…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胚胎和诞生地。以此为起点,20世纪出现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一条路线从属于政治,在革命的风暴中曲折发展;另一条路线则脱离政治实践,转向文艺学、美学自身的研究。前者以列宁、毛泽东为代表,后者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面对时代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复杂现象,我们必须汲取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使其在发展中具有更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与现实中寻求前行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初期王国维、蔡元培等人从西方引入近现代文艺美学观念,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以来,中国的现代文艺学研究即步入多元纷争、异质交融、综合创新之途。在这一历史进程之中,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大多数文艺学研究者的价值追求取向的话,那么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点上寻求文艺学综合创新的境界则成为研究者们的基本学术使命。20世纪上半叶,经过近40年的酝酿、探索与发展,产生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实现了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第一次创造性理…  相似文献   

8.
古罗马的哲人西塞罗说过:“历史确实是岁月和真理之光的见证。”(《论演说术》)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不但是人类文艺发展史上最科学、最有魅力的杰作,而且将继续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奔向21世纪。正像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并非风平浪静一样,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也是充满着艰难曲折和各种严峻的挑战的。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仅受到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从右的方面的攻击,同时也受到来自“左”的方面的各种干扰。近几十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世界影响的日益扩大,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也不得不折服于…  相似文献   

9.
严昭柱在《求是》第3期著文认为“文学多元化”口号有三大破坏作用。1、它否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原理。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原理受到了全面“爆破”,主要有: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等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原理,没有哪一条能得以幸免。2、它在文学领域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这个口号的纵容下,几乎将西方资产阶级文学思想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全盘搬进当代中国文坛,宣扬极端个人主义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艺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根基。西方当代哲学主张把情感、意志、意向、纯粹意识等作为新的哲学基础 ,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但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对此 ,连一些西方思想家都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艺学建构中的基础地位 ,但不能用之代替文艺学的方法 ,更不能用之代替文艺自身的规律。 3 0年代的苏联文艺界和中国的“左联” ,都曾有过沉痛的教训。同时 ,要寻求一个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统摄 ,又最为切近文艺活动的“类方法”作为文艺学的逻辑起点。“类方法”是低于哲学层次的方法 ,“类方法”之间是互补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文艺学著作中 ,影响较大的就有三种形态 ,其“类方法”分别是认识论、生产论和“掌握论”。它们各有优长和局限 ,比较起来 ,“掌握论”更切近文艺活动的实际 ,亦远非尽善尽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与批判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自觉地实现了一种“文化转向”,从单纯的武装暴力革命转向一种更为深刻的总体性革命。这种文化转向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而且以深刻而敏锐的方式切入了20世纪的核心问题。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主体性的文化革命观,到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针对现代社会的全方位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关注着20世纪人类的精神状况和文化境遇,即普遍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问题,这应当是决定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定位的最基本的特征。其理论资源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马克思学说的批判本性;二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理论思潮的文化批判理论。前者显示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继承性和思想根源,后者则暴露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各种具有人本主义特征的批判理论的“家族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一2 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美学呈现了多元、多变的发展轨迹 ,出现了种种“转向” ,如“非理性转向”、“心理学转向”、“语言论转向”、“文化研究转向”等。但迄今为止 ,人们却忽视了其中另一种重要的转向即“美育转向”———在由古典形态的对美的抽象思考转为对美与人生关系的探索、由哲学美学转到人生美学的过程中 ,美育在西方现代美学、特别是现代人文主义美学中成了一个前沿话题。这一转向并非偶然 ,而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 :整个 2 0世纪 ,科技经历了由机械化到电子化再到信息化的发展 ,经济活动由工业时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艺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及其发展趋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艺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 ,需要对它的学科性质加以界定。文艺学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有重要的发展 ,体现在文学语言、叙事学、文体学等诸研究领域。可以预言 ,形式美学将会成为中国文艺学的新生长点 ,在这一未来趋向中 ,要消解大而化之的“文化热”。  相似文献   

14.
自卢卡契1923年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撰写了大批有份量的理论著作,并形成了文艺学不少分支学派。面对这一重要的文论现象,西方文论界早已在进行认真的研究。美国知名文艺理论家韦勒克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撰写的“文学批评”条目中,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简称西马文论)与心理分析、神话批评三足鼎立,为当今“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认真研究西马文论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得失,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与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当代文论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新时期我国文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点有某些契合,或者说中国新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路径与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某些思路上有相当的一致性.其影响的领域主要包括:艺术与美学中的人道主义问题,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艺术的人文精神的失落与拯救,后现代语境及其现代性问题,从美学的革命、从审美乌托邦向更广阔的文化领域的转向,大众文化问题,生态文艺学和生态美学问题,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等等.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庄严宣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的神圣使命。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足全球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大哲学主题。“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必然带来一系列深刻变革。一是中国化主旨议程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主旨将从原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应用化”转向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研究使命的变革,从当年转向当代,聚焦和把握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全球大变局的伟大时代实践;三是研究主体的变革,从“学徒状态”转向“当代作者”状态;四是理论溯源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方式的变革,中国传统哲学与原初马克思主义一道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从碎片化、抽象继承法转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范式;五是研究范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从单一视域、单一范式、单一路径转向多元范式和复合创新体系,在推进理论创新中努力形成以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旨的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语言分析方法”,是当代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都得益于“语言学转向”。我们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看到其局限。理想语言毕竟出于虚构,缺乏生活根基,又具有高度形式化的特征,因而不容易被一般人认同,难以行之久远。“语言学转向”已成历史,但其影响仍在继续。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哲学,在新的层次上实现东西方哲学对话与融合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来美国对中国史研究的两次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新华 《河北学刊》2004,24(4):144-147
从 2 0世纪 5 0年代至今的五十余年中 ,美国的中国史研究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向 :一是从“西方中心主义”转向了“中国中心观” ;二是从“中国中心观”转向了“时空双向交叉比较史观”。前者以柯文为代表 ,探讨的是中国史研究中以何者为参照系的问题 ;后者以王国斌为代表 ,探讨的是单向度参照系的科学性和如何比较的问题。事实证明 ,2 0世纪 80年代柯文倡导的“中国中心观” ,对于克服五六十年代美国在中国史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的弊端具有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史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但是 ,“中国中心观”并非一劳永逸 ,在这个意义上 ,王国斌 90年代提出“时空的双向交叉比较史观”,彻底抛弃了中心和边缘的观念 ,“从西看中”与“自中视西”相结合 ,“从今察古”与“由前思后”相并行 ,这样开放的比较史观更具方法论意义 ,必将使美国的中国史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学者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指出,和马克思不断从哲学走向政治和经济学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则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传统,不断从政治、经济学转向了哲学;“它注意的焦点是文化。在文化本身的领域内,耗费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智力和才华的,首先是艺术”~①,它注重对文化的研究和文化批评,最终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如何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转向?其文化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价值何在?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同情地理解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题,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当代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百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初步认识是 :它是一个由 2 0世纪之前积蓄变革势能 ,到 1 9、2 0世纪之交从“诗文评”向“现代文艺学”的“蜕变” ,再到 2 0世纪 40年代之后的“定格” ,最后到70年代末开始“突破”的过程。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 ,是由古典文论的传统的“诗文评”学术范型向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转换的历史 ,是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由“诗文评”旧范型脱胎出来 ,萌生、成形、变化、发展的历史 ;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论在外力冲击下内在机制发生质变、从而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历史 ,是学术范型逐渐现代化的历史 (现在正处在这个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之中 )。这是中国文论历史性的转变和发展。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危机中强制性的选择 ,同时也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选择。因此 ,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进行回顾与反思 ,应该紧紧盯住近百年来从古典文论到现代文艺学的历史发展中学术范型转换这个最显著的特点。这百余年的历史 ,有两个时段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最为耀眼 ,因而给我们感触最深的 ,一是最初那二三十年 ,一是最末这二十来年 ;而中间几十年则略微平缓和单调了一点。百年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要发展文艺学 ,必须不封闭 ,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