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农村耕地抛荒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玲珠 《中国统计》2004,(12):38-39
耕地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耕地、减少抛荒,同时保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解当前农村耕地利用的实际情况,温岭市统计局在城西街道、箬横镇和温峤镇分别抽取一个村的农户进行了面对面的调查,发现农村耕地利用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充分利用和发展好农村耕地流转,不仅能强化耕地保护,防止土地撂荒,守住耕地红线,更有利于优化农村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为客观反映当前农户耕地经营变化新趋势,2021年11月下旬,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开展了农户耕地流转情况专题调查。此次调查对象为21市(州)48县的235个行政村,户籍户数为24.3万户,其中承包耕地的普通农户为20.6万户;耕地面积65.7千公顷,承包(确权)耕地面积61.47千公顷,其中实际经营耕地面积44.9千公顷。  相似文献   

3.
耕地抛荒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抛荒是近年来农村出现的一种新情况,少数地方还比较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最近,我们对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耕地抛荒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该镇耕地抛荒现象相当严重,且呈蔓延之势,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4.
地票交易制度通过农村多余建设用地的复垦,形成地票,进入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在城市近郊通过征地的方式落地,巧妙地避开了近郊土地不能直接入市的法律问题。在保护耕地红线的前提下,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利用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在远郊农村和城镇之间空间的优化配置,在制度的框架内解决了当前土地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长阳县耕地抛荒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耕地资源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粮食食物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解决我国粮食食物安全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如何保证耕地资源安全,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粮食食物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食物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战略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利用重庆直辖以来的数据,将推-拉模式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结合,针对"推"和"拉"的因素分别建立模型定量分析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耕地减少和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提高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推力",而城市较高的收入和现代化水平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拉力".  相似文献   

7.
数字     
《四川省情》2007,(2):48-48
近期企业融资情况趋差;当前农村教育值得关注的问题;农村商务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如何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已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工作所面临新的课题。截止2008年年底,原州区总人口为4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5万人,占总人口的75.2%;总耕地为141.9万亩,农村人口人均4.3亩耕地。通过对2005—2008年我区农民收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影响收入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而探讨实现我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我国农民生活十分贫困.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全部耕地的70%以上;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和中农,却总共占有不到30%的耕地,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等方法研究江汉平原30多年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的长期均衡关系及波动响应效力.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发展是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耕地集约利用度对城镇化发展的响应效力会在中长期后得到放大.研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江汉平原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对促进耕地集约利用与保护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对响水县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的调查陈寄根,朱炳德,赵凤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如何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在原定的耕地承包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等政策,是当前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确定黑龙江省"试点"先行。黑龙江作为唯一试点省份,这是我省农业发展、农村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结合我省农村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确认准确的耕地基数耕地是准确统计和规划农业生产能力、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产权交易是盘活农村资源、开创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交易平台的构建是确保农村产权交易规范运行的有力保障.文章通过现状梳理考察了中部地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布局建设情况,并构建了农村产权交易指数体系,选择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作为中部地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代表,利用其交易数据测算了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指数来进一步研究中部地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交易运作态势.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实际交易品种单一、交易市场活跃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惠农区农村劳动力已有相当部分转向非农产业,但是在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如何使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如何真正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根据2006年人口变动情况及劳动力抽样调查资料,结合惠农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在耕地需求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灰色关联度模型应用于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定量分析,并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法对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灰色关联度模型能够较好地选出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灰色系统预测模型耕地需求量定量预测可行,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第一步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农村经济投资,由过去的以集体为主转为以农户为主。农户成为具有生产和消费双重身份的基本经济单元。投资形式的变革是8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经营规模(包括生产投资规模及耕地经营规模等)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农户经营效益及收入水平,形成了不同生产类型和收入层次的农户。本文拟就不同耕地经营规模的农户分析其投资特点及效益,并就目前我国能否实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而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进而引发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当前形势下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个问题对于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被征耕地农民问题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徐州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模型.可以估算出徐州市被征耕地农民数量的近似值.抽样调查显示被征耕地农民民生状况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完善保障被征耕地农民权益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司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加快小城镇发展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全国城市化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它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给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也促进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善.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小城镇战略在我国广大地区普遍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规划不合理、大量浪费耕地等.为此,<中国21世纪议程>规划了我国今后小城镇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里,首先便涉及着可持续发展的测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各省份耕地资源社会价值及省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区域,在界定耕地资源社会价值内涵的基础上,采用统一的方法对耕地资源社会价值进行了测算.测算内容主要包括耕地资源的最低生活保障价值、就业保障价值和粮食安全保障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在31个样本中,耕地资源社会价值平均为14.80万元/公顷,最高北京市43.42万元/公顷,最低黑龙江省2.66万元/公顷.在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构成中,最低生活保障价值所占比重最高,全国平均比重为86.67%.在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的大背景下,耕地资源仍承担着保障农民基本生存的功能.(2)区域发展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与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有较强的相关性.(3)耕地社会价值的体现,其中心环节是耕地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开发与整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能忽视耕地资源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土地整治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