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史发展中,散文字句篇章等形式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唐宋以来,散文在篇章结构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唐宋派能够通过学习唐宋古文,总结出散文篇章的"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唐宋之前,汉代则是文学创作中字词运用高度发展的阶段,因此,七子派学秦汉文只看到字词之丰富,体现于创作中只能字拟而句摹。前后七子与唐宋派设定的学古目标不同,但学古的趋向存在一致之处,茅坤、王世贞等都很注重作家之意境、风格与"法"之关系,他们所谓"法",即能体现作家审美风格的修辞法则,其理论本质是对古代散文审美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唐宋诗之争,贯穿明清诗学史数百年,成为深刻影响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元代紧接宋代,元代诗论家最先面对宗唐宗宋问题,也是最早思考和讨论这一问题的论者.他们时代最接近唐宋,对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思考,也有独特价值.元代诗论家对唐宋诗发展历史和流派的梳理,对唐宋诗精神的把握,和“宋出于唐”的文学史判断,都极有价值.有些观点,至今为文学史家所继承,有些则不被今入所了解.元人有宗唐宗宋之论,但他们不把唐宋对立,没有明清人的偏执与极端之论.也可以说,元人有唐宋之分而无唐宋之争.其论是圆融且客观的,因而在诗歌发展史上也更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最直接的是散文。司马迁的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被视为巨擘,被后人当作一种典范,从唐宋八大家到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戴名世、方苞等,都是高举学习《史记》的旗帜的。从他们对《史记》的推崇和师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史记》对古代散文的兴盛发展,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一、韩、柳与《史记》朝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杰出的散文家,他们都十分推崇司马迁,十分爱好《史记》。柳宗元最了解韩愈,在当时他就说过:“退之所敬者,司马迁、扬雄。”韩愈自己也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  相似文献   

4.
“唐宋八大家”代表了一个散文流派的兴起和延续 ,标志着唐宋文章的代表作家和最高成就 ,是人们对唐宋散文成就的高度概括。一般认为此说肇自明代茅坤或较早的朱右 ,周振甫推至元代吴澄 ,笔者以为此说应该起于南宋吕祖谦。首先 ,吕祖谦具备八大家思想 ,他告诉习文者当读“韩、柳、欧、苏 (从吕祖谦日常论述看此为三苏 )、曾文字 ,四六且看欧、王、东坡三集以养根本” (《东莱吕太史别集》) ,强调学习唐宋八大家文章。其次 ,吕祖谦为宋六家散文的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表现在他编纂了《皇朝文鉴》。《皇朝文鉴》或称《宋文鉴》 ,是吕祖谦…  相似文献   

5.
“易堂九子”是指清初隐居于翠微峰(今江西宁都县城西北十五华里处)的九位学人,即魏祥、魏禧、魏礼三兄弟及彭士望、丘维屏、林时益、李腾蛟、曾灿、彭任。他们在山上讲《易》论学、论文,并以文会友,结交天下学人文士,几五十年,以“易”名其堂,于是世称“易堂九子”。 易堂九子名世迄今已三百余年。当时他们虽讲“易”论文,但主要仍以文名。他们以其卓越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深深影响后世,被桐城派、阳湖派散文家推崇为渊源。但是,自近代以来,论者一般都以哲学名九子,而对其文学成就则多有忽视,更未将它视作散文流派,这显然是  相似文献   

6.
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发动的古文运动是一场古代实用散文向现代文学散文转变的革新运动。韩柳古文创作是对传统实用散文固定体式的大胆突破和创新,其以“诗”为文、以“传奇小说”为文、以“寓言为文”,使古代实录简朴的散文发展成为真正的文学散文。  相似文献   

7.
张安祖先生的《韩愈“古文”含义辨析》一文认为 ,韩愈心目中的“古文”“与骈散无涉” ,这一观点与实情不符。在骈文达到全盛的南北朝时代 ,萧纲就提出了“今文”、“今体”与“古文”的对立 ,实即骈文与散文的对立。唐人继续沿用这对概念 ,其骈散对立的含义更加突出。初唐杨炯、盛中唐之际的独孤及、中唐李德裕、晚唐李商隐 ,对此皆有明确的论说。北宋欧阳修再次指明与“古文”对立的“时文”特点是“务以言语声偶裂。”五代史家刘亦称“近体”与“韩文”的不同是“多拘偶对”。中唐古文领袖韩愈、柳宗元对“古文”反骈以散的含义曾有多方揭示 ,韩愈弟子李翱及同代名臣裴度也对此有所印证。《辨析》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 ,是因为其中的辨析方法不够周严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江西古典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作家和文学流派。曾被人誉称为“唐宋八大家”的三位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都是江西人,而且,几乎生在同一时期。他们互相奖掖提携,同结师、生、友之情谊,共铸惊世震俗之雄文,一直传为佳话。更可贵的是他们均以共同的旨趣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领导或推动了蔚为大观的宋代古文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就他们的散文艺术风格进行粗略比较。  相似文献   

9.
百年来的中国文学研究曾经一直为“命名”的问题而反复推敲。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考察中引入符合历史实际的国家形态的视角,不仅仅是呼应了“中国文学史”固有的秦汉——唐——宋——元——明——清的以国家社会形态为基础的叙述模式,而且更有利于在一个准确的时空范围内厘清中国作家的特殊人生体验、社会遭遇、政治处境以及他们所依托的文化传播方式。如何看待“民国文学”阐释架构的合理性,不仅有助于解决文学史命名的难题,也将为“大后方文学”的研究创造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崔文恒 《阴山学刊》2003,16(6):5-12
鲁迅先生首先提出了魏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后来的文学史界采信并发展之。考查中外各种文学史著。“文学的自觉”都是经过许多次。中国文学史在魏晋前后,至少还有四次“文学的自觉时代”,即先秦“摆脱巫文化束缚的时代”,中唐至宋金“摆脱文人垄断的时代”,明清之际“注入市民意识和市民精神的时代”,“五四”运动开启的“新文学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据此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周群 《齐鲁学刊》2000,(5):17-21
唐宋派中的王慎中提出以唐宋古人为法则,与王畿对其讲解阳明学有直接的关系;唐顺之 受王畿的传示,其文学思想受王畿的影响甚大:其天机自然论中王畿良知说的影子清晰可寻 ,其“洗涤心源”、“直摅胸臆”的思想也与王畿强调自性的学术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罗书华 《船山学刊》2012,(4):132-135
唐宋派是作为李何七子的反对派出现的,然而,他们在恢复文道的同时并没有表现出对文法的轻视。相反,在文法探索上他们也获得了超越前人的成果。唐宋派文法论包括三个层面,即文辞层、神理层与本色层。这样的文法论既讲文法,又没有停留在形而下的篇法、句法、字法层面,它们通过神理层与本色层直接与道相通。证明了重道未必要轻法,重法仍然可以合道。后来的公安性灵说与桐城派义法说对他们的文法论多有承继。  相似文献   

13.
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的清初散文家以规模宏大、出入唐宋的散文扫清了明末文坛的纤佻。“以小说为古文辞”是侯方域散文的价值所在 ;他的斥责权贵和抒写怀抱之作为其散文精华 ;他主张“讲唐宋以来之矩” ,是唐顺之、归有光唐宋派散文的有力继承者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方苞、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 ,为清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近古文学观念中的古典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经典意义上的明清文学类型而言,始终贯穿着古典主义精神.明代文学流派众多,无论是前后七子、唐宋派,还是明末诸派,基本上都笼罩在从秦汉到唐宋的影响之中,构成整个明代文学思潮发展的背景.清代文学的古典主义建筑在对前代思想总结的基础之上,将前代那种古典的精神境界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学问,使之客观化、学术化.正是这种古典精神客观化的发展,使得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遗产得以保存并被现代人所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15.
就经典意义上的明清文学类型而言 ,始终贯穿着古典主义精神。明代文学流派众多 ,无论是前后七子、唐宋派 ,还是明末诸派 ,基本上都笼罩在从秦汉到唐宋的影响之中 ,构成整个明代文学思潮发展的背景。清代文学的古典主义建筑在对前代思想总结的基础之上 ,将前代那种古典的精神境界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学问 ,使之客观化、学术化。正是这种古典精神客观化的发展 ,使得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遗产得以保存并被现代人所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16.
明代嘉靖年间,无论是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唐宋文派,还是李攀龙、王世贞、宗臣等秦汉文派,都曾相聚在“风骨”的旗帜之下,呈现出“建安风骨推今代”的风貌.严嵩一类奸臣弄权、南倭北寇的侵扰等两大社会悲剧,从相反相成的角度促成嘉靖年间“风骨”散文的两大主题:一是反对权奸乃至“骂皇帝”,二是抗倭御虏.散文创作中具有了新的内涵——融合儒家“节义”、鲜活的时代精神与刚健的文人骨气,其中也有希冀摆脱封建专制思想和复古思潮束缚的个性自由的文学精神,给嘉靖时期的散文“风骨”打上文艺启蒙思想的时代烙印.因而,嘉靖时期的散文风骨形成与“建安风骨”、“盛唐风骨”等同中有异的时代特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徐渭的文学思想与王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渭曾师事王门的王畿、季本 ,学术思想与文学革新的理论也深受两人的影响。其中自然本色论与王畿的思想形异而实同 ,师心与师古的统一体现了兼法王、季二人的痕迹 ,师法唐宋派是与承绪王门完全一致的 ,徐渭的文学思想对晚明文学思潮具有先导之功  相似文献   

18.
桐城派对唐宋八大家极为钦佩和推崇,他们在多篇文章中提及并撰写著作来向八大家借鉴。桐城派语体追求“务去陈言”、体貌上对“雄直”之气的推崇,乃至对“以文为诗”甚至游记散文风格的写法等,都深受唐宋八大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鲁迅的杂文在我国文学史上特别是散文艺术发展史上是一个特殊而伟大的贡献,其价值、意义和地位都是无可置疑的。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这个问题。一、把我国传统的议论性散文推进到诗化、艺术化的高度我国的散文艺术源远流长。先秦诸子作品中已有了比喻、寓意、夸张、想象之类的文学手法的运用。到了魏晋以后齐梁时代,文学性散文与议论性散文开始分途发展,后经唐宋八大家和明代“前后七子”、清代桐城派相继在复古旗帜下进行的两次散文改革运动,将散文艺术不断推向前进,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桐城派的散文创作虽不怎么十分成功,但他们在理论上却  相似文献   

20.
“唐宋之争”与朱彝尊、查慎行宋诗观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文学流派纷呈,各流派或宗唐,或崇宋,围绕尊唐尊宋、唐诗宋诗孰优孰劣等问题产生诸多争议,唐宋之争成为明清文学史上一大公案。朱彝尊的诗学观主要是尊唐黜宋,以唐诗为源为正为盛,以宋诗为流为变为衰,呈现出的是一种传统的源流正变的文学史观,强调伸正黜变。晚年其对宋诗态度虽有所缓解,但仍认为宋诗不能成为诗坛主流。查慎行与朱彝尊有表亲关系,两人经常诗文唱和,在对待宋诗问题上,查慎行不同于朱彝尊,朱彝尊认为唐宋诗是继承关系,查慎行对唐宋诗的认识则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变化过程。最初,查慎行认为唐宋诗是继承关系,后来逐渐认识到宋唐诗是并列关系。查慎行改变了长期以来所流行的以唐论宋模式,提出唐宋互参的模式,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此外,与朱彝尊排斥宋诗不同,查慎行以宋诗为尊,诗学苏轼、陆游,尊宋而不废唐,兼法唐宋,以高超的创作成就使浙诗派呈现出独特的宋诗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