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从家庭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当今贵州农村生育及其变化,有助于解决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些难点。本文根据中国家庭经济与生育调查(1991年)中贵州省478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结果,对贵州农村家庭经济与生育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农村家庭经济特征;农村家庭孩子经济价值,农村家庭生育行为。一、贵州农村家庭经济特征与生育通过本次调查,大量数据说明目前贵州农村家庭经济具有以下特征:大部分家庭以农业经营为主,以家庭为农业活动的基本单位。大部分家庭以农业收入为主,人均年收入大大低于城…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武汉市计划生育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武汉市讨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今后,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和完善计划生育组织工作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婚姻服务公司与生育观的转化郭伯勇笔者根据调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认为,在工矿企业可以现行计划生育工作为基础,设立“婚姻服务公司”,用利益导向的机制,对育龄夫妇职工家庭进行有效的服务,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改变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创造一个...  相似文献   

4.
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是对人口数量的有效调控.2013年底我国开始推行“单独二孩”政策,期望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本文采取抽样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访谈,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变迁对城市青年夫妇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影响.结果显示,当代城市青年夫妇存在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背离现象,经济压力、工作压力、政策不配套、婚育年龄推迟、代际冲突等是重要原因.把当前城市青年夫妇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为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多方合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玄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对新形势,转变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以社区为依托,面向广大群众和家庭,深入开展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在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上下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5年玄武区被评为江苏省“十五”妍间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2006年被评为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基层计生宣传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部分干部群众的生育观念和计划生育意识有所淡化,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需要继续做实、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结合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谈谈对载体创新的看法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 ,笔者深深感到 ,虽然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体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农民的婚育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 ,违法生育逐渐下降 ;但不可忽视的是农村违法生育处罚难的问题却日渐突出。这个问题不解决 ,不仅严重影响对我国农村人口过快增长的控制 ,影响我国计划生育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而且还将严重影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污染农村计划生育环境。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解决。笔者建议的是 :1 抓“本”治“根”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努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生产、生活和生育环…  相似文献   

8.
农村独生子女政策是激励农村家庭主动实行计划生育的一种利益导向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利益导向机制与新时期计划生育政策相结合的产物。在落实的农村独生子女政策的过程中要克服困难,从独生子女家庭的利益出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动。促进群众生育观念上的转变,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一、必须进一步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要结合国情乡情开展“算帐对比”活动,从人均耕地、粮食、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算帐对比;从多子女家庭与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住房、就业、收入等方面的差别,进行算帐对比,帮助群众切实看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普遍建立婚育学校,进行计划生育知识教育。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工具,经常不断向广大群众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同时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避孕…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计划生育中,基层政府承担着出生控制和社会秩序双重矛盾的职责底线,而农民的生育底线牢不可破。基层政府的底线逻辑根源在于压力型体制所建立的单向责任模式。农民的生育底线植根于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这些相互冲突的底线之间存在强大的张力。农民通过抗拒结扎来坚守生育底线,并通过性别选择的妥协策略软化来自国家的规制压力;基层政府及其村庄代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也遵循农民的生育底线,化解了出生控制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张力。在三个底线之间的张力中,经过基层政府、村干部和农民互动形成了社会治理的底线逻辑。各个主体遵循底线逻辑,使农村计划生育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国家的生育政策目标获得实现,社会秩序未受计划生育挑战,农民生育底线得到较好保持。通过农村计划生育案例,可以发现社会治理各主体必须坚守底线逻辑,才能形成和谐的关系秩序。  相似文献   

11.
国家推行“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注入了活力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是符合实际、与时俱进、科学有效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但是在欠发达农村 ,由于旧生育观念仍根深蒂固 ,保障机制不完善 ,农民后顾之忧难消除 ,以及集体经济匮乏等原因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推进十分缓慢 ,并存在着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村级组织不健全、干部素质不高、集体作用难发挥、计划生育自治措施难落实等问题。根据上述现状 ,笔者认为 ,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需要着力解决思想…  相似文献   

12.
谈谈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中共英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张爱华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努力转变群众生育观念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质最终是要改变计划生育对象的生育观,自觉地按国家人口计划,规范自己的生育行为。因此,计划生...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如何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重心放在村组的宋建华近年来,我市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工作重心放在村组,紧紧抓住生产、生活、生育三个主要环节,有效地在全市农村实现了“五个促进”:一是促进计划生育对象自觉落实计生政策,二是促进村干部带头作表率,三是促进群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充分肯定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工作所取得的卓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中国妇女生育水平的大幅度下降,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形势大好的基本标志。然而,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生育水平还不够稳定;计划生育工作在各省(市)区的进展不平衡等。因此,我国控制人口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将对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各项计划生育的基础工作正在得到加强,管理方法日臻完善。所有这一切预示着我国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势必将更为美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生产的理论出发,探讨了经济发展引发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原因,并针对目前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江苏赣榆县80年代后期出现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妇女生育水平亦出现较大回升的现象,从该县的经济、社会、计划生育工作等方面,分析了这种回升的原因,并得出了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计划生育,是欠发达地区控制生育水平的关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对河南省部分地区的调查显示,农村计划生育保障制度总体上仍处于供给不足状态,现行试点和实施的保障制度和政策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制约。据此认为,建立和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要以养老保险为核心,同时应包括医疗保险、其他计划生育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等多层次的制度建设。在制度的构建和实施中,还要考虑不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与整合。  相似文献   

18.
对三个乡(镇)528名“打工妹”生育观念的调查分析单冬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女工涌向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乡村。由此,有人议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生育,其难度将会越来越大。为了考察在这样一种生活环境之下,“打工妹”的生育观及其对未来计划生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21世纪的人口战略.从当今的情况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在农村.中国农村不但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而且也是目前计划生育工作最难开展的地区.中国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之所以难以开展,最现实的问题则是农村缺乏社会保障机制,农民们的养老问题无法解决.本文从如何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分流"战略、财政支持战略、宣传战略、扶贫战略、城乡社保机制接轨战略等多种措施,并提出了各种战略配合实施,以长期的、渐进的方式逐步建立健全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宪法》婚姻家庭的国家保护条款中,明确夫妻的生育权行使受计划生育义务限制。回顾宪法中生育权相关条款的变迁,生育权应作为未列举基本权利,纳入基本权利国家保护体系。宪法上的计划生育义务并不影响生育权作为基本权利的认定,而是在肯定国家负有婚姻家庭保护义务的基础上,强化计划生育的功能发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应围绕生育权保护展开,明确生育权基本性质、保护范围,为构建科学有效的生育制度提供法制支撑。优化生育政策,应强调失独家庭的再生育保障,回应因恪守国家人口规划义务而陷入生育困境的家庭需求;还应有限放开生育权主体限制,保障公民生育意愿的充分实现。公权力对生育权的干预应以理念转型为先,在实现国家人口目标路径选择上从强调权利限制转向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