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其参与分配的客观依据。因此,表明价值来源的劳动价值论就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由于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产权的稀缺经济资源,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遵循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收益均衡的规律,所以产权理论和均衡理论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按劳分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转化形式之一;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认同萨伊的“三要素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所有权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不同社会制度下劳动产品的分配不同根源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获取收益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把生产要素当作商品、把生产要素当作资本商品,把生产要素当作资本。无论何种方式参与分配的依据都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而非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但在市场经济中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劳动价值论"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 ,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参与分配的客观依据。因此 ,表明价值来源的劳动价值论就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由于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具有产权的稀缺经济资源 ,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遵循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收益均衡的规律 ,所以产权理论和均衡理论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 ;“按劳分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转化形式之一 ;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认同萨伊的“三要素论”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涉及到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基本上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不能将要素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混为一谈.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加收益分配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依据有:“要素价值论”、“资源贡献价值论”、“使用价值论”等等。本文反对这些观点,提出并论证了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要素产权。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应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传统理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论基础是要素价值论。文章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生产与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数量依据等问题的再认识,试图解决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劳动价值论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按劳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实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科技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科技进步和加强企业管理.要素分配形式有持股分息、期权期股、奖励、承包法等等.正确实施要素参与分配,就要科学界定生产要素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加大分配力度,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按对生产要素拥有的所有权参与分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质的规定。各种生产要素在发展社会生产中所做贡献的大小,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量的依据。承认凭借要素所有权参与分配的合理性,确定衡量贡献率的客观标准,是激励社会资源最大投入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的"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在涵义、产生条件、分配对象和实现形式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也不是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分配方式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以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分配方式。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内涵界定,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贯彻这一原则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要性,这既以生产力要素的组合和生产力所带来的利益关系为前提,也是以作为生产关系基础和核心的所有制关系的存在为前提。这种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方式不能简单地互相取代。按要素分配的理论立足点应归结为社会财富即使用价值的源泉。坚持劳动和其它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共同构成财富的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广义分配论,指出自然要素也有权参与分配,这有利于把要素分配论贯串到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生产要素在创造使用价值中的作用都不能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承认除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问题——兼评一种观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生产要素价值论,即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对增进社会对富或其价值都做出了贡献,因而也就认可它们有权按般各 自贡蔽的大小取得相应的分配份领 生产要素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现阶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营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当然,一般的劳动、土地和资本这些传统的基拙的要素则仍然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这种理论是对社会财富或其价值增进的主要动 力和基本条件的认识的科学成果,最初是由西方贵产阶级经济学提出来的,现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思想财富。试图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 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行不通的,也有悴马克忍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理论探索与现实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同按劳分配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一系列重要文献都对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同时,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及各种要素收入也逐步发展起来。所有这些,既为进一步贯彻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客观现实依据,也强烈要求全面确立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财富如何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这是任何社会都面临的基本问题。我国从传统单一的按劳分配体制 ,到现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价值论解决的是“价值的创造” ,而分配理论解决的是“财富的分配”。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无直接联系 ,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决定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分配。在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 ,实行按要素分配 ,简化分配机制 ,优化分配格局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象活劳动一样,也是创造价值的要素。凝结在科学技术和管理中的劳动与一般劳动不同,它具有转移和重复利用的特点,因而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它们是创造价值的台柱,而不是一般的活劳动  相似文献   

19.
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根本区别。而主张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不仅背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且必然导致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代替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为此,有必要对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主要论据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要素参与分配和如何参与分配关系到知识经济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业绩工资制是知识要素参入分配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