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本文使用的“近代化”概念,乃从中国历史传统分期框架中的“近代”概念引伸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就是资本主义化,是从落后的农业社会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过程。对于古老的封建中国来说,近代化过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如果说,中国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那么中国西南地区近代化的起步则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抗日战争时期才有比较明显的进展。然而,总体上说来,西南地区近代化步履瞒栅而艰难,其中的辛酸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以为今日现代化建设事…  相似文献   

2.
甘肃历史的发展及其特点——《甘肃通史》前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历史是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原始时代和战国至唐前期,甘肃与中原地区的发展是同步的.而夏商周时代,甘肃则停留在向文明时代的过渡中;安史之乱以后,或由于地方割据,或由于地处边疆,因而战乱频仍,社会发展缓慢.清代前期,甘肃社会一度发展较快,但人口猛增,为了生存大量开垦牧地,生态环境开始遭到破坏;加之西北民族上层的叛乱,这里成了镇压叛乱的后方基地.接着,这里又成为镇压回民反抗斗争的战场,赋役繁重,民不聊生.抗日战争时期,甘肃的近代化开始起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论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的目标设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面临千古未遇的变局。从此,独立和近代化成为中国命运交响曲的主旋律。直到1949年为止,尽管中国社会还远未实现由中世纪到现代化的转变,但先驱者前仆后继的艰难求索,却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目标设定,关系到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走向和历史命运。如果从社会实践的视角考察,人们将会发现,在中国近代史上,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孙中山,不仅是政治近代化的先行者和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是对经济近代化进行总体规划的开山祖,而且是倡导融贯中外文化并以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一代伟人。可贵的是,孙中山不仅对中国近代化提出了全方位的目标设定,而且努力寻找理想与现实的接合部,从而对中国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维新变法运动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的中国社会是处于不断变革中的社会。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不断变革中,包含有近代中国文学的变革。还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在提出了中国小说理论近代化的命题之后,我曾把近代中国文学的变革称之为中国文学的近代化并撰写了专文进行论述。自那时以来,中国文学近代化这...  相似文献   

5.
论晚清西方地质学的输入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其厚 《齐鲁学刊》2003,1(2):21-24
近代西方地质学输入中国 ,极大地影响了民族危机下的晚清社会各阶层。就思想领域来讲 ,主要有以下几点 :它冲击了传统封建迷信思想 ,有利于近代化思想意识的形成 ;它成为近代志士宣传变法、倡言维新的重要理论依据 ;由于它与矿业的密切关系 ,对近代化经济思想的形成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律人群体是独特的社会群体。随着法制的近代化,我国法律人群体逐渐形成。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环境下,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和陪都,众多法学名宿和法律精英荟萃,构成中国近现代法制史上的一大奇观。探讨陪都时期重庆法律人群体的特征,对于我国近现代法律人群体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民国初年中国金融业近代化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从鸦片战争开始转型后,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寻求着走向近代化之路。但尽管华夏历经沧桑巨变,近代化的实现总是步履艰难,前路漫漫。20世纪之初辛亥革命的胜利终于启开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闸门,孙中山等一批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破天荒地在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建立起共和国,这给经济近代化的推进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伴随着振兴实业的热潮,金融业便成为经济发展的纽带。金融机构的应动而生,金融业务全方位的开展,金融管理的法制化趋向,这一切都有力地表明,民国建立之后中国金融业向近代化方向的发展趋势。本文拟对此做些探…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社会公德与国民公德心缺乏问题之提出,与中国被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国门,被迫开放,迈向工业化、近代化同时开始。换言之,自中国社会开始迈向现代化之日起,现代工业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要求即被同时提出。作为工业文明的伦理道德观,社会公德应该而且必然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历史过程中道德目标选择的基础,也必然成为先驱者们力图实现社会改造的热点之一。公德水准标明了社会工业化、近代化的水平,它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的表征。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中西某些传统道德价值做一简略分析,从中透析出人们社会公德之观念选择、行为选择的深层文化原因,为社会公德之高扬与公德的普遍养成清开路障,披沙捡金。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封建社会是逐步发展的,但是1840年以前,它仍然是一个封建社会国家.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在国家主权逐步丧失,人民群众遭受掠夺的同时,中国开始逐步吸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改革,不少城市逐步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开放改革和被侵略是同步的,城市近代化和开放改革也是同步的,这两个"同步"成为1937年以前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英国社会制度的近代化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且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英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方位近代化的国家,而且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目前正经历着国家的近代化进程.英国的社会制度近代化推动了整个人类由中世纪或前中世纪的半野蛮的社会状态向近代文明社会迈进,尽管向前迈进的步伐和近代化的程度,各国不一,但最终都走上了这条光明大道.自1840年以后,中国在被动与屈辱的条件下也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就是明证.它们的发生都有着深刻的世界历史背景.所谓社会制度的近代化,是指在摧毁封建主义的基础上,确立起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而英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