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义碗碗腔     
太新 《山西老年》2013,(12):50-50
孝义碗碗腔是流传于山西省孝义市的一个地方剧种,是在孝义民间皮影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因以“碗碗”(碗状铜铃)为主要击节乐器而得名,又因是夜间演出,以纱窗借光显影,故又称“月调”“影调”“纱窗腔”。  相似文献   

2.
傀儡戏,今称木偶戏,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戏剧艺术。关于它的起源,有来源古代儺礼中的方相氏之说,并以此推之中国戏剧的起源,系模仿“傀儡戏”。也有的则认为傀儡戏与“俑”有关。本文试就傀儡戏起源于“俑”之说作进一步的考察。一周贻白先生在《中国戏剧与傀儡戏影戏》一文中提出了傀儡戏来源于“俑”的主  相似文献   

3.
皮影戏在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便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由于时代的发展.影戏在河南的大部分地区都已销声匿迹,只有豫南、豫西和豫北的部分地区仍有影戏演出.其中,豫南地区的影戏演出最为兴旺.豫南皮影戏主要演出方式是还愿和庆典,这两种演出方式在豫南地区称为愿戏,亦称愿影.豫南皮影戏正是依赖这种演出方式而得以生存延续.  相似文献   

4.
代表日本傀儡戏发展最高形式的"人形净琉璃"大成于17世纪初,与能乐、歌舞伎并列为日本三大剧种之一,为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太夫"是日本傀儡戏神,其诸多神格与中国戏神完全一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百太夫祠一般不单独建立,而是作为八幡神、夷神等异国神的附属神受到祭拜,暗示了其与域外文化间的亲缘关系,亦表明中国傀儡戏是日本傀儡戏最为重要的母胎之一.  相似文献   

5.
乡村皮影戏     
在我的印象里,皮影应该是属于乡村的,它散发出来的那缕浓浓的乡土韵味,就像纯朴敦厚的乡风村俗一样丰满朴实。看皮影戏,一般都是在秋收后的农闲时节,村民凑份子,请来皮  相似文献   

6.
在高考之前,祖父忽一日向全家人公布:这伢要是有本事考上大学,我请人唱三天皮影戏。我考上大学后,祖父真的请来皮影戏班。那几天晚上门前很热闹。我一直热爱皮影戏,但那几天没心思看,心情很复杂。每次遇到比较大型的考试,祖父几乎都不在家  相似文献   

7.
王天抒 《新少年》2021,(1):18-19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者纸板做成人物剪影,然后隔着亮布唱戏的表演形式,在我国民间深受民众喜爱,就连卓别林、歌德等世界名人都曾对其有过高度评价。2011年,皮影戏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青少年,有责任去传承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并赋予它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统称。皮影戏是通过灯光投影于白色幕布上,幕后伴以音响,再以唱腔、道白配以剧情。皮影戏中的人物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雕刻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中国的皮影艺术,是一门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舞台、  相似文献   

9.
对于当下热议中的"京剧学"的建构而言,京剧的起源是个绕不开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在当下的戏曲史学界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个问题上,齐如山提出了独特的看法,他大胆推测西皮与二簧均起源于陕西南部汉中一带,西皮与二簧的合奏最早实现在陕西的皮影戏中。他提出此说的证据有二:一是经过间接的田野调查后,认为二簧产生于陕西南部兴安府东边一带;二是经过深入比较陕西皮影戏与早期京剧的表演风格和舞台特点后,认为西皮腔最早产生于皮影戏,西皮与二簧的合奏最早实现在皮影戏中。由于种种原因,齐如山此说至今没有引起戏曲史家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陇东道情皮影戏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其中之一便是有着很强的宗教仪式功能。陇东道情皮影戏的这一功能,既体现在一些特殊的戏俗,如“打台戏”、“封神”、“过关戏”等这些似戏非戏,有着很强模拟色彩的驱邪、祛煞的仪式上,也表现在某些特定场合如“庙会戏”、“愿戏”等演出时的神秘仪式里,还呈现在请神仪式以及例戏演出等方面。陇东道情皮影戏的这一功能,与影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深受民间道教、佛教以及巫术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道情皮影戏本身就是道教艺术——道情的一种形象化展演,即用皮影这种道具来演唱道情曲目,与道教有着源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活态的民间艺术形式,澧县皮影戏在剧本形态、剧目内容、演出习俗与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民俗价值与艺术价值。本文以澧县皮影戏在当下的生存与发展为切入点,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出发,结合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澧县皮影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呼吁对其进行保护性的抢救。  相似文献   

12.
对皮影收藏有着多年感情的我,前不久居然在泰国也淘了回皮影,真是开眼、开怀又开心!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相似文献   

13.
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产生、发展、兴盛与乡村社会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较真实地反映了乡村社会生活的多元图景。建国后,环县道情皮影戏受到了国家的改造。处于国家改造下的皮影戏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娱乐功能的主导地位被政治教化功能所取代,政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到地方文艺中,融入乡村生活中。本文以1949年至1976年的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为考察对象,分析在革命话语的大背景下,民间文化在内容、形式和功能方面的转变及其政治与民间文化的结合和国家与民间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钱宏 《山西老年》2010,(5):34-34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统称。皮影艺术是一门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舞台、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皮影戏作为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  相似文献   

15.
章霍生同志是1993年担任孝义市委书记的。在近6年的时间里,他关心老干部的故事,已在孝义市传为佳话。1996年1月,吕梁地区老干部工作会议在孝义召开,几十名老干部代表全市1600余名离退休老干部为章书记送上了“情系老干,心怀庶民”的匾额。后来,在章霍生同志的坚决推辞下,老干部们将这块匾的匾头换成了市委、市政府。在章霍生同志的重视和支持下,孝义的老干部工作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这让许多人想起1993年,他刚到孝义时发生在老干部身上的两件事。一件是在他任市委书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40多名离退休干部  相似文献   

16.
四、摩罗─—傀儡戏─—耍孩儿─—肘姑子拙文《中国戏神初考》(以下简称《初考》指出,中国的戏神(喜神)信仰与佛教中的威报罗夫系密切。那么,摩眠罗与傀儡戏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注意到,至迟在宋代,魔合罗已经用于傀儡戏的演出。还是先看它的形象。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六说:摩限罗,“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磨喝乐最为旺盛。惟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进入内庭者,以金银为之。德词云:‘天上佳期,九街灯月交辉。摩喉罗孩儿,斗巧争奇。戴短檐珠子帽,披小缕金衣。喷眉笑眼,百般地敛手相宜。转睛地功…  相似文献   

17.
千阳县灯盏头碗碗腔皮影戏乃陕西千阳县特有的戏曲艺术.因在伴奏乐器中融入灯盏头而得名。本文从皮影戏、碗碗腔再到千阳县灯盏头碗碗腔皮影戏考其流源,对其进行从“挂账式”到“淡进化”的综合论述;对其艺术特征从文武场面入手,从灯盏头所起的特殊作用再到特色唱腔研究、经典曲目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其保护传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长江三峡北岸,神农架下风景秀丽的国际旅游景点神龙溪畔,有一个"民间艺术之乡"——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巴东县坪阳坝镇?坪阳坝上盛开着一朵奇特而美丽的民间艺术之花——皮影戏、堂戏。春节前夕,听说这里的皮影戏、堂戏即将进入演出的高潮期,笔者便慕名前去果访。真没想到,首先与我们碰面的竟是一位91岁高龄的老艺人,他名叫黄大国,至今有77年的艺龄。他满脸皱纹,却精神饱满。一谈起表演皮影戏、踩堂戏,老人更是浑身来了劲。他说他14岁时开始学皮嗒嗒和堂戏,15岁出角(登台扮演一个角色),足迹踏遍了原来的四川万县、巫山、湖北竹山、竹溪、兴山、房县、秭归、宜昌等地;1958年还参加过全省的戏  相似文献   

19.
皮影戏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2):50-50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相似文献   

20.
说皮影     
皮影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现在年纪稍长一些的人都还记得,过去农村逢事过节或婚丧嫁娶、庆寿、做满月等,都要唱一台皮影戏以示庆贺。 皮影戏是用纸或牛皮雕刻成不同的人物造型,通过灯光映射在纸或纱制成的窗上进行表演的艺术,俗称“耍灯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