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背后凸显出的人才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协调、稳定、快速发展。本研究运用“结构偏离度”分析工具,证实了近年来我国人才结构在产业、地区、企业类型以及学历四个维度上的失衡现象。必须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地区人才市场化流动、增强私营企业对人才的吸纳作用以及合理转变人才培育模式,才能有效解决我国人才结构失衡问题,扭转“就业难”的困难局面。  相似文献   

2.
经济失衡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常态,但进入21世纪以来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即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实体与虚拟经济的失衡加剧。尽管对当前世界经济失衡原因的分析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由资源配置引致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失衡。为此,要应对世界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中国应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金融业发展和优化服务业结构三个层面入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调整工业企业规模结构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文章系统分析了广西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现状和造成结构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了调整和优化广西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文运用结构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作者在分析了我国商品供求状况,对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进行国际比较后,认为结构失衡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改善结构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最后,作者提出了解决结构失衡问题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演进。它主要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动为核心。二是区域结构变动。从空间类型看,区域结构变动主要体现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经济在全国经济总体中的变动情况。三是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革。主要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通过分析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变动之间的相关程度,能够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依赖程度,从而为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王重斌,杨淞在很长时间内,我省产业结构属资源开发内向型结构,其特征是以原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烟草经济”占主导地位,支柱产业单—,农业仍是主要经济部门,第三产业不发达,产业结构失衡,结构效益低下,极不适应我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时,要有战略性、长远性。“十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地区结构等许多方面。第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种植业结构和农、牧、副、渔业结构;第二产业结构调整要处理好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资源型工业和制造型工业之间的关系与发展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也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很重要一个方面是要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避免产生趋同,实现产业升级,选好主导产业,配套好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是优化县域产业结构的总思路。因地制宜,培育一些具有相对优势、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名牌效应的产品,是优化县域产品结构的可行方案。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在农业这个第一产业的升级、二三产业化的进程中来优化就业结构。加快县域内的国企改革步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是优化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所应当着力搞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2004年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反映出浙江产业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现状:浙江的产业结构为典型的"二、三、一"模式;外商直接投资在浙江的产业分布严重失衡.从短期效应看,当年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次之,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最小.从长期效应看,超前两年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第一产业的影响最大,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次之, 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最小.外商直接投资在浙江的产业分布严重失衡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三次产业的影响非均衡加剧了浙江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 故可通过促进浙江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来调整.  相似文献   

10.
夏宋相交有两种重要的方式:一是贸易交往,二是战争,两种形式基于西夏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决定了西夏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经济结构,这种结构存在农牧供求失衡的缺陷,需要通过与中原的贸易来弥补。当脆弱的贸易遇到宋朝禁困时,以武力获取经济补偿以及开展边境贸易成为西夏唯一选择。因此,西夏对宋在时空范围内形成了自然地理制约下的农牧结构性失衡与以武力获取经济补充的格局,贸易与战争成为夏宋交往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1979-2008内蒙古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联系,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产业结构的高转换率往往会导致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经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产业结构转变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有多大?本文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关系角度出发,选取1979-2008年内蒙古经济发展数据,分别利用水平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对内蒙古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就内蒙古未来如何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对洛阳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的不合理 ;调整现有农业经济结构的对策是 :优化产业结构、综合发展农林牧渔、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完善组织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依靠加工增值和发挥区域优势创造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下存在着供需失衡,即高质量产品及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引起高端消费购买力的外流,进而削弱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作用。基于此,可选取2005—2017年中国省级数据,实证验证供需失衡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供需失衡发挥着显著的负调节效应,即供需失衡削弱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作用。从供需角度来看,中国现阶段改革的重点是在于供给端,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居民高层次消费需求,而且可以有效发挥居民消费快速升级后的庞大的购买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延边经济发展滞后,增长后劲不足,是因为延边经济结构不合理。必须高速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失衡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痼疾,而劳动力结构是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的劳动力结构失衡是由于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造成的,原因在于我国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还不完善、现行的户籍制度还不尽合理。因此,推进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多种所有制和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逐步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消除各种歧视政策,是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道     
居民收入占比过低,而且居民内部分配不均,是导致结构失衡的基本原因。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未来增长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农业发展滞后 ,工农业比例、基础工业与一般加工工业比例失调 ,第三产业落后。产业结构失衡是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严重问题。在市场经济中 ,产业结构调整的取向应是市场需求。只有把市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方式 ,才能真正解决结构失衡问题 ,实现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度化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循环积累起的"全球失衡"使一方面美国产生巨额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使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逐渐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可以看成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的表现,这时正是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一个有利契机.人民币的持续合理调整将不断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同时可调节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外贸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转变二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外贸结构成长与经济增长转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的转变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就会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换,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最终又会使比较优势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外贸竞争力增强。同时,质量型或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将提高外贸水平与层次,增强外贸国际竞争力,优化外贸结构。反过来,外贸结构的变化又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外贸结构转型带来贸易利益并增加实际国民收入总量,贸易利益诱发生产的专业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认真研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问题,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宏传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等一系列原因,我国的经济结构不调整就不能发展,必须对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调整是一种明智的决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