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红字>中主要人物和场景的象征的分析,剖析<红字>这部经典巨著的深刻思想主题,即深刻抨击清教主义社会的虚伪与险恶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李渔的拟话本小说集<十二楼>在叙事上很有独到之处,具体表现为:有意错综叙事时序,形成倒叙和预述;通过限制全知叙事者的空间视野和窥探人物内心的权利或变换叙事者将全知叙事变成部分全知叙事;调整叙事速度形成场景.利用错综叙事时序、限制叙事视角制造悬念,通过调整叙事速度突出叙事重点.这种叙事上的精心操作保证了<十二楼>的娱乐性和可读性.李渔在小说中对叙事者、叙事视角、叙事时序、叙事速度清醒合理的调动和使用体现了他对小说叙事的整体控制意识和宏观把握能力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墨子说见过百国<春秋>,但墨子之百国<春秋>散佚.本文根据战国和汉代典籍及出土文献,共考出孔子<春秋>之外春秋时诸侯国<春秋>二十三则.据这二十三则佚文,知孔子<春秋>标题式记事只是春秋时历史散文的一个特例.春秋时的历史散文百国<春秋>叙事已具备了<左传>的主要特征,叙事比较细致,有场面的描写,而且言事兼记,只是不及<左传>那样具体.  相似文献   

4.
<红字>运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本论文旨在探讨象征与反讽这两种艺术手法在刻画小说人物内心世界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沃尔夫的<失去了的孩子>一直被认为是小说叙事技巧上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作者采用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多角度叙事手法,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展现了罗伯特这个失去了的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亲人的缅怀.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叙事传统大致经历了从早期史传叙事长期独霸天下,到近代小说叙事日渐成熟并脱颖而出的过程.脱胎于史传叙事的小说叙事在其成熟独立之后仍深深地留下了史传叙事的烙印.<尚书>、<春秋>、<左传>、<史记>等史传叙事中,史实与虚构的交错融合、立体空间意识的滥觞渗透、叙事视角与层次的巧设变化,都表明中国早期史传叙事从多方面为后世的小说叙事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8.
<燕丹子>是不是小说,历代学者对此颇有争议,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其成书年代众说纷纭,无法形成定论.随着西方小说概念的引入,叙事艺术也成了判定小说性质的重要标志,<燕丹子>无论从"艺术虚构"和叙事视角方面来说,还是从故事情节的安排及人物塑造等方面来说,均可以判定是作者有意识地进行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遗物>通过精巧安排的叙事时间,让停顿、省略和场景等在读者心中营造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在叙述视角上,小说利用自由间接引语、典故、情节和言语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多重反讽,因而增强了文本的主题性.  相似文献   

10.
唐传奇《古镜记》的叙事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细致分析基础上,认为唐传奇<古镜记>从第一人称叙述出发,构成了含有三个话语层面、六个讲述人的复杂讲述系统.该讲述系统的艺术效应在于:故事饶有趣味又清晰可辨;多个叙述者均为有形象有一定性格的人物;每位叙述人的讲述都起到验证古镜灵验和奇幻的真实性作用;多重讲述者扩充了文本容量.此外,<古镜记>在时间标志和叙述声音等方面也极有特点.<古镜记>丰富了人类叙事现象,应答了西方叙事学所提出的诸多叙事难题.  相似文献   

11.
以<中原音韵>知二庄、知三章两分为出发点,讨论明末韵书<元韵谱>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读音分合.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元韵谱>里读为两套声母,其中在古开口字里,知二庄、止摄章组字声母相同,读□t□组,知三章组字(除止摄章组)声母相同,读□t□□组;在古合口字里,三组声母已经合为一组,读□t□□组.较之<中原音韵>、<元韵谱>知庄章三组声母两分趋势渐弱,合一趋势渐强.  相似文献   

12.
《围城》中叙事视角的运用颇具匠心。据热奈特的叙事视角理论来看,呈现出零聚焦型、内聚焦型及外聚焦型等多重视角综合运用的特点。而且,叙事视角的运用还有效地参与到文本建构之中,在丰富“围城”意蕴、表现人物方面,达到了恰如其分的艺术效果。文章通过借鉴热奈特的叙事视角理论,从叙事视角的角度切入小说文本,解读作者于作品中营构的“围城”之意蕴,体味作者的人物表现之匠心。  相似文献   

13.
全知叙述是一种传统的叙述模式,其特点是在叙事手法上享有极大的自由度。叙述者既可透视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可叙述人物的言行,以构成或公开或隐蔽的评论。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丁尼生的叙事诗《伊诺克·阿登》中全知叙事视角下的叙事者评论,并解读诗中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角色间的对白,进一步剖析由此带来的叙事者、叙事、人物及读者间的距离变化,寻觅其创作的引人入胜之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体现了西方小说叙事艺术的典型特点。在小说《宠儿》中,莫里森采用零聚焦叙述视角交代背景,采用固定式内聚焦、转换式内聚焦、多重式内聚焦展示细节、揭示人物心理,采用外聚焦叙述视角邀请读者参与小说创作。多重叙述视角的运用,对彰显小说的主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代表之作<好人难寻>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其对基督教的原罪和救赎等主题的探讨,而且在于其杰出的叙事艺术.奥康纳对有限全知视角、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框架叙事与嵌入叙事等叙事技巧的灵活运用,使<好人难寻>成为研究其叙事艺术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16.
<雅各的房间>通过叙事视角的变异,对线性发展顺序的消解和用人物的心理时空取代物理时空坐标来揭示人物变幻莫测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共同生活形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陌生、疏离和隔阂,从而达到了伍尔夫表现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全知叙述是一种传统的叙述模式,其特点是在叙事手法上享有极大的自由度。叙述者既可透视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可叙述人物的言行,以构成或公开或隐蔽的评论。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丁尼生的叙事诗《伊诺克&#183;阿登》中全知叙事视角下的叙事者评论,并解读诗中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角色间的对白,进一步剖析由此带来的叙事者、叙事、人物及读者间的距离变化,寻觅其创作的引人入胜之处。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哥特小说,<奥特朗托城堡>的文本价值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因开启西方哥特小说创作先河而获得的文本价值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善于设置迷宫般的悬念和不断交叉移动的多重视角叙事,又是该文本能唤起读者浓厚阅读兴趣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以人物品评为主要叙事内容,并辐射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名士风流,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志人小说.其"分类开放式"叙述结构,实际上是从36个不同的角度去品评人物,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世说新语>的叙事策略与叙事语言,在中外小说叙事史上都具有"革命性"意义,也是"世说体"历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潜伏>剧情紧凑,悬念频生,其"理解性认同"的视角彰显出强大的叙事张力.<潜伏>在革命叙事中张扬了对人性的关切,在危机四伏的历史语境中彰显出对信仰的价值关怀,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叙事中寻求着理性的艺术审视,在爱情叙事中回归崇高情感的抒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