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永秋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4-43
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源和基础。[1]劳动生产出物质文化产品,满足着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创造了富裕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在劳动创造美好富裕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地实现着人的劳动幸福权这一初始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幸福权就是人们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哲学依据;而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目标追求的“共同富裕”则与劳动幸福权的实现同频共振,是人的劳动幸福权实现的最终样态。 相似文献
2.
"劳动三权":构筑现代劳动法律的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程延园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2)
现代劳动法律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重视对集体劳动关系的规范和调整。以团结权、集体谈判权 和争议权为基础的集体劳动权利体系,构成了现代劳动法律的基础。"劳动三权"的核心是集体谈判权,团结 权和争议权的目的均是为了集体谈判。团结权是集体谈判权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集体谈判的"先行行为"。 争议权则是实现集体谈判权的辅助性权利,是保障集体谈判得以开展的压力手段。 相似文献
3.
体面劳动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杰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47-50
体面劳动从积极满足人的生存权做起,来实现人的发展,因此在思考人的发展问题时,应寻找解决问题的现实依托。体面劳动关注所有劳动者的权利实现,因此国家在人的发展方面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制定上,要考虑不同群体的特征和现实需要。体面劳动强调社会保护,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保障性的氛围。体面劳动提倡社会对话,凸显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随人的发展会不断拓展和超越,反过来又会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蓬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37-46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和发展,既凸显了生存之维的尊严价值指向,也阐扬了发展之维的幸福价值关怀,还阐明了解放之维的自由价值图景。在生存之维中,它内蕴了以体面为趋向、以人格为聚焦、以能力为核心的尊严趋旨;在发展之维中,它诠释了涵蕴情感之维、价值之维、实践之维的价值表达;在解放之维中,它不仅指涉了以自主性为特质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更显明了以超越性为宗旨的自由个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幸福与尊严的心理和谐之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为人民服务"在当代的最为直接、具体的表达和体现,也是建立和谐社会应实现的目标。由于心理和谐是幸福与尊严的基础和源泉,因此要使人幸福、有尊严,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提升人的心理和谐,包括自我心理和谐、人与事的心理和谐、人际心理和谐、人与自然的心理和谐、个体与群体和社会等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6.
王洪元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我国是坚持人民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公民和主权所有者的二元身份,人民既是政策执行的客体,又是政策制定的主体,保证人民参与事关自身利益的政策制定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过程,实现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力。人民的参与权与幸福感的认知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为了保障这一权力的实现和权利的表达需要政府担负起更多责任,在开放对社会行为的容忍度的同时抓紧制度建设和整改,在教育的源头加强公民的参与意愿与能力,保障与鼓舞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7.
雨水集蓄利用法律问题研究课题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1):13-21
生存权的思想自古就有,但是不成体系。近代早期的生存权,也不能积极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条件。于是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生存权理论,即以积极保障公民生存条件为其基本特征,至二战后生存权理论得到各国宪法的承认并日益国际化。水人权是生存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水人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和众多国内法的承认,我国干旱缺水地区人民的雨水集蓄利用权属于水人权的范畴。水人权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很多,但是我国干旱缺水地区人民的雨水集蓄权是水人权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这一点从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不同于丰水地区雨水集蓄的特征可以看出来。这样一种具体的水人权在我国立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现,但是相关立法和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家政工获得劳动保障权利的障碍及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5)
家政工完全适用劳动保障法与家政工完全不适用劳动保障法两种观点均失之偏颇,在客观上形成家政工获得劳动保障权利的障碍.通过剖析其中的制度性歧视和观念性误区,揭示了制定家政工劳动保障标准作为劳动保障法的特别法,是家政工获得劳动保障权利的必由之路,也是缓解我国家政市场供需尖锐矛盾的治本之策.而转变思维定式是保证立法质量的前提,家政工不可或缺的特色条款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10.
金寿铁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3,(4)
正还记得,前年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某著名电视台编导组织了你幸福吗?系列调查。一时间,相关记者纷纷走上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不管对方愿不愿意,高不高兴,也不管是否涉及隐私,劈头盖脸,张口就问:你幸福吗?有的人被问得莫名其妙,张口结舌;有的人被问得支吾其词,答非所问;有的人被问得满脸无奈,恨不得马上钻入地底下……。一 相似文献
11.
汤葆青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69-27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理论深化了对人的理解.马克思通过扬弃异化劳动而表明人的感性的丰富性,通过共产主义理论表明了人的普遍的社会性,所以,人的本质属性即感性和社会性.那么,人权应当以此为基础,其内容应当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生存权,以及为了实现感性的丰富性和普遍性而存有的劳动权和社会权. 相似文献
12.
阐述劳动创造价值:智力劳动是如何超过体力劳动的发展过程。劳动创造价值:智力劳动超过体力劳动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物化(科学技术原材料化、能源化和工具化)与人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启示:改革创新教育体制;切实加大培养智力劳动者的力度;为智力劳动者施展才华营造优良环境;改革现行分配体制,建立智力劳动报酬机制;“知本家”作为现代生产力代表,其劳动越来越成为决定现代企业命运的第一因素,所以必须保护“知本家”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郝小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140-145
公共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不是生产性劳动,是劳动价值领域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思想和新的发展实践,提出政府公共服务劳动是有别于一般服务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既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创造剩余价值,价值量大小可以相对测定,劳动成果既有有形、直接的经济和物质价值,也有无形的、潜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潜在的政策市场实现劳动交换,以税收和财政投资的形式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价值和剩余价值受益主体不是政府自身,而是社会或公众总体。应设计科学的劳动价值测评监控体系,改革薪酬分配机制,引导激励公务人员最大限度地生产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价值和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乃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6):62-66
劳动能力权是人对天然属于其所有的劳动能力为增进自己福利所用的权利。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已制定了《物权法》,还应当创制出《劳动能力权法》来确认、设定和保护人的劳动能力权。这样才更加有利于调动亿万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和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5.
16.
张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2):25-32
幸福作为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一生追寻的方向.为了实现人类的幸福,马克思从"完整的"现实个人出发,消解了以往哲学对幸福抽象而形式的论述,立足于对"劳动-休闲"这一人类生存发展的两个合规律性样态,共同关照着人的幸福诉求与主体性价值回归.对此,马克思以"人民向度"为幸福研究的逻辑内核;以"劳动-休闲"的幸福意蕴为逻辑依据;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休闲"的双重异化为逻辑审视;以实现"劳动-休闲"的价值复归为逻辑构建,强调异化劳动是导致劳动不幸的根源,休闲异化则隐喻在异化劳动之中制约着幸福体验的获得,只有实现共有体面劳动与共享休闲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回归和成为幸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李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8-91
日本独特的长期雇佣模式、年功序列制度、劳动力供需调节机制等对稳定劳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现代型劳动关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保护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日本对劳动者职业稳定权保护采取的措施,可以为我国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朱富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3):198-208
限制自由的关键是权力集中,这不仅体现在政治权力的集中,也体现在金钱权力的集中。同时,两类权力集中的成因和特性是不同的:政治权力的集中主要依靠组织力量,提防其集中就要求组织的分立和多元;金钱权力的集中主要依赖交换机制,提防其集中就要求交换机制的公正和合理。相应地,一个良善社会的基本特征就在于:一是政治自由主义,防止政治寡头铁律所导致的个人权利受损;二是经济民生主义,防止市场马太效应造成的财产权利过分集中。正是在市场机制的马太效应作用下,财产权利以及相应的金钱权力会不断集中,这不仅会妨碍人们的真正自由,而且还会不断拉大社会收入差距。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壮大劳工阶层的权力,而这为《劳动合同法》和集体谈判工资制的施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劳动合同法》通过引入第三方力量来辅助弱者和抑制强者,集体谈判权则赋予弱者以联合力量抗衡强者。一些经济学人之所以批判《劳动合同法》和集体谈判工资制,则在于他们受制于现代经济学流行教材的“传统智慧”。 相似文献
19.
李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4-56
领土权是现代国家的构成性要素之一,也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制度性前提.政治理论学者一般认为,领土权包括施行管辖、享有资源、控制边境以及阻止分离等一系列权利,而且在管辖权之上存在一种赋予或调整管辖权的元管辖权.但具体来看,国家施行管辖的权利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管辖人员和管辖资源两项相互独立的权利,享有资源的权利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资... 相似文献
20.
人的条件:劳动·制作·行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5):20-22
汉娜·阿伦特在《人的条件》一书当中,从人的"劳动"、"制作"、"行动"这三种行为来划分人的存在条件———"劳动"是人与动物生活方式所共有的部分,是人存在的必要条件;"制作"是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行为,是人存在的充分条件;"行动"体现了个人的独特性,是人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