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论语》中,君子是个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君子是我们培养大学生的目标之一。大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能力,关注大学生的生命化教育,要让学生立足于不器才能成大器。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注家都把<论语>中的"君子不器",解释为"君子不象器皿一般",把"不"看作否定词.其实,"不"在古书中与"丕"通用,"丕"训"大",故"君子不器"解释为"君子大器"更为确切,意即君子应该具有博大的胸襟、多方面的才能.本文将从古书用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对“君子不器”各家理解的基础上,认为孔子所言之“不器”并非要否定“专才”而主张成为一个“通才”,“器”与“不器”有境界上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4.
对于孔子所言的“君子不器”,后人大致有两种解读。一种观点基于“专”与“通”这一对范畴,认为“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不局限于一才一艺,而要博学多能;另一种观点基于“道”与“器”这一对范畴,认为“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要不拘泥于“器”,而要以“道”统摄“器”。前一种观点用“器”去解释“不器”,使得“君子”与“小人”的界限丧失;后一种观点突显了君子的超越性和独立性,合乎孔子对君子志于大道的界说。“君子不器”蕴含着“学者”追求成为君子的次序。这一次序展现着“道”与“器”的辩证法:从“本体论”的角度而言,行道在先,学艺在后;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艺在先,行道在后。现代教育是专业教育,在对培养学生对“大道”的把握上较为薄弱,从而导致种种问题。“君子不器”中的教育思想提醒我们要从“道”出发,以“道”为目标,培养“向道”的君子。  相似文献   

5.
钱穆心目中理想的"士",在政治领域,是能够练达政事,又能够上达天德的"君子";在学术领域,是能够"博学于文",又能够兼具通识与达德的"通人".士奉行"士志于道"、"君子不器"的修身处世原则.在道统、政统与学统三者的关系上,以道统为宗主,以德行领导政治与学术,力求在政治与学术中实现"君子不器"之人生大道,这是一种极高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6.
在孔子那里,弟子们对"仁"的再三发问表明一则仁并无定论,二则仁只有在不断的追问或追寻中才能得以成就.在对其中两组"问仁"对话场景的生存论分析基础上,认为"君子不器"、"游于艺"是切入"仁"的两个常被忽视但却十分重要的路标.在这两个路标的指引下,对仁道所展现着的生存样态就有了一种本真的领会"不器"说的乃是君子的"游"戏,亦即"游"入虔诚、自得的乐境.  相似文献   

7.
孔子所谓"君子不器"之"器"并不是后来所谓的实用器皿或工具,而是礼器。由于孔子置身于礼器文化开始衰落的时代,因此其对"器"的理解亦包含诸多矛盾,这种矛盾正好构成了孔子关于"器"的话语的多重性;这种多重性直接影响到后来整个中国文化对"器"的多重论述。  相似文献   

8.
“君子不器”作为私学课程的意义指向,以其意象性的目标和价值表述方式分环勾连出孔子私学课程图景。“君子”是“民”经过教化后的理想状态。“区以别矣”“不多也”“上达”是构成“不器”的材料。“不”展现出学生的可塑性,表现在“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和“勇者不惧”三个方面。在“君子不器”的传承与延续中可以开掘出对今天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语·为政》篇中“君子不器”的意思是,理想的人不应该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因此,大学育人的价值取向也不应该仅定位于只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受到社会“器重”的工具型人才,而应致力于培养他们善于融汇贯通的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以道驭学之大道,培育他们的精神家园,从而使他们成为不仅才艺出众,而且兼具仁爱之心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泛伦理主义,儒家所构想的君子呈现出伦理性特质,这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一是君子本质凸显伦理理性。儒家赋予君子更多优秀道德品质内涵,使之由侧重于表示身份、地位的称谓转化成为侧重于道德理想人格范式的称谓,并具有德性伦理与德行伦理的二重意蕴。二是君子致力于追求道德价值。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体现了对人类道德价值的共同愿望,不仅展现了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和厚德载物的博大宽容道德情怀,还彰显了重道与积德的道德至上精神品格。三是君子讲究道德理想。在儒家看来,一个有德有位的君子为人处世、治国理政要坚持善政以使民众向善、为善,要通过自己的道德示范作用对"有道社会"和"善治社会"进行建构。四是君子注重自我道德修养。儒家要求君子注重个人的自我道德修为,注重好学、修身、重行和改过,以此提高道德品质与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标志着古代文学教育思想的基本成熟,其教育思想与其文学理论直接相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刘勰意图改变当时文风,廓清文坛弊病,确立后学师法的矩矱范式,以及指授后学为学门径与渐进程序等方面对《文心雕龙》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授受内容和目标宗旨等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文学思想的民族特色,并为古代文学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教育观有君子成人与完整人格、有教无类与面向全体、为仁由己与主体性、启发诱导与创新性、礼仁之道与修养德行、教学相长与为人师表 ,其中不乏素质教育的要义。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 ,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失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进程的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3.
齐格蒙特·鲍曼被称为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研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家之一。鲍曼以批判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性的伦理困境,揭示出理性的普遍实践恰恰造成了非理性的伦理后果;并从后现代视角对道德现象进行了展望,进而提出构建一种体现"道德向个人回归"的后现代伦理学。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行政领域中一种具有批判和建构意义的先锋派理论。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哈贝马斯的日常语言和交往行为理论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奠定了语言哲学基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学家借鉴当代西方哲学成果,吸收了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现象学的思想内容,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找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合一的哲学基础,从而完成了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的建构,实现了对传统西方行政理论的全面解构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不能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求,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孔子在教育公平、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思想对当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应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地位;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因材施教",加强创新教育,切实推进启发诱导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16.
儒家言必称君子的话语根源是君子处于国家与社会重要的治理之位,具有文德,君子形象是社会道德人格形象、人才管理形象、精神象征形象的合一,君子的精神方法宗旨与处事方法是"和合".这是君子在古代中国社会具有长久生命力重要原因之一.言必称君子的事实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人才训示价值.培养社会人才必须本着与世界、社会、国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是"生生"变化与天地人"和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大多将宽容视为一种美德,或者是对个人基本权利的维护,而密尔则将宽容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之美德与自由发展的权利相结合之精神。他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标,将个人的道德自由与道德主体的宽容相结合,以一种折衷主义的态度,糅合感情与理性,在尊崇自由,重视个人价值的前提下构建了一幅宽容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对生命的探究和关怀 ,所关注的不是人的自然生命 ,而是人的精神生命 ,运思的重点也不在于提高生活水平 ,而是如何提高生存质量和提升精神境界 ,其结果既有切实的功夫 ,又有实在的体验 ,更显示出高度的智慧。本文便是通过对儒家内在反省功夫、形上天的观念以及真切的生命体验的绍述 ,以期彰显儒家思想的这种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19.
“东坡西湖”作为一种新命名,彰显了苏轼与西湖的双向书写所生成的文化精神。在苏轼的著述中,《苏氏易传》构成了东坡西湖的思想根基。该书对于周易坎卦作了诗性阐发,由此呈现了因物赋形的水之性。其诗性特征尤其见诸苏轼所阐发的水之心。这种曲折多致的写法虽有悖于思维的简单性原则,却开启了诗化哲学的可能之境。  相似文献   

20.
“哲学咨询”的兴起是对“苏格拉底对话”的传承,而孔子的哲学咨询思想体现在《论语》的对话中。孔子的哲学咨询主要有问“仁”、问“政”、问“君子”等。“仁”是孔子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主张“德政”,认为选拔贤才就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做合适的事;问“君子”则提出君子必须具备“仁、智、勇”三个方面的品德。个人交友之道、家庭伦理问题也在《论语》的对话中出现;孔子根据弟子的不同个性而给予不同的咨询目标。孔子哲学咨询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