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心灵的关注与救赎,使荣格超越了西方文化的偏见,与道家思想相遇。道家思想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最终目的是让人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为荣格提供了灵感的来源,成为他学术人生的转折点,并帮助荣格实现了精神分析心理学别开生面的建构。由此,荣格理论中的一系列范畴、概念都被打上东方文化的烙印。荣格对于东方文化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有着辩证的思考,他欣赏东方文化心灵修行的方法和智慧,认为西方人要重新找回被遗忘和丢失的精神家园,就必须向东方文化敞开胸怀。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和小泉八云均于明治时代后半期来到日本,前者在日本生活了6年,后者则长达14年。前者以东方文化为背景,后者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写下了大量有关日本的著述。他们的论述均涉及到日本人的宗教观。他们都认为如欲真正了解日本国民的感情,就必须从其宗教信仰入手。本文主要介绍他们的日本宗教观并加以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发明了瓷器,却无全球认可的品牌。台湾人陈立恒,融合东方文化神韵与西方现代设计时尚,以自己的德文名“Franz”作为精品瓷器品牌进军全球,改变了这一历史。  相似文献   

4.
日本"古学派"的兴起,取代了幕府时代的"朱子学",具有实证精神的徂徕思想所构建的世界观取代了"朱子学"的世界观,这为日本接受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以及建立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科学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开始了对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接受和对落后中国文化反思与批判的双重变奏,这意味着近代科学文化在日本的兴起。正是日本近代儒者的不断努力,日本社会的本体意识才开始脱离传统东方文化的模式,接受了西方式的本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作家菲利普·罗斯在其作品《退场的鬼魂》中,通过主人公祖克曼在纽约的种种经历,再现了西方世界的安全危机、政治危机、科技对人的物化及由此而来的人的危机,同时蕴藏在本书字里行间的东方文化元素如隐居、禅及天人合一理念却显示出对人类心灵的抚慰功能。东方文化对深陷西方危机中的人们起着重要的救赎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方与西方之间文化鸿沟的生成,缘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两种不同的认识结构.西方人的"东方学"传统并不能消除文化鸿沟."世界文化"认识结构的形成,将有利于消除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21世纪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西方文化的竞争性与侵略性,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至今处于世界科技、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先地位;但这种丛林法则,也带来了对社会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与此相反,东方文化如儒学思想等,注重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对人类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优秀的文化基础。当然,东方文化也有尚待完善之处,本着文化创新的原则,介绍了后东方文化的概念。在新世纪之初,通过文化创新,教育大众,提供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持,使后东方文化能为人类的进步和和平共处做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西指的是两种思想、文化体系。欧洲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基础;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轴心。两种文化,交相辉映,潜移默化。文化交流显得异常复杂,即使在主观条件具备的条件下,也有一个互相碰撞斗争、理解融和、积淀吸取的过程。在西学的东进并与东方思想文化相接触、碰撞、融和、变化、发展中,更显示出民族性、时代性相交织的特点。特别是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朝鲜、日本等三国的表现、演化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化属于东方文化范畴 ,日本文化的构成是个很复杂的现象 ,总体上是群体文化 ,而日本文化的群体特征有别于东方文化圈中的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日本群体文化 ,即群体的地位与原则 ;个体的地位与作用 ;协调与竞争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化属于东方文化范畴,日本文化的构成是个很复杂的现象,总体上是群体文化,而日本文化的群体特征有别于东方文化圈中的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日本群体文化,即群体的地位与原则;个体的地位与作用;协调与竞争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道德、伦理是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但在思想史上,东西方关于道德、伦理的规定存在显著差异。近代西学东渐后,东方民族在道德、伦理概念的理解上经历了拒斥、接受、修正、融合的曲折过程。日本近代思想界对道德、伦理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适应性改造,使其最终融合了东方文化传统和西方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16世纪开始,西方人对东方的研究形成了“东方学”,这是一门具有浓郁西方色彩的学科。东方文化是东方学研究的主体,基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东方文化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倾化、直觉化的思维方式;伦理化、等级化的人际关系和克俭无争的生活方式。东方文学是东方文化的缩影,具有多元发展、相互交流;偏重表现、追求主观真实;载道教化、惩恶劝善;民间文学特色鲜明;和谐、温雅、恬静的整体艺术风格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的产生 ,与人类如何对待环境的态度有关 ,而决定人类在环境问题上的态度与行为的是人们所具有的文化模式 ,也即稳定的文化价值倾向。目前世界上的两大文化模式———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 ,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西方文化由于其内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对环境的掠夺性倾向 ,成为人类环境的一种巨大威胁 ;而东方文化由于其非理性和反人性的特征 ,既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也不能抵挡西方文化的冲击。只有强调人与人合作、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模式 ,才是人类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其理论因子来源于"中体西用"论以及国粹主义思想体系.出于时代的焦虑和"西方的没落",东方文化思潮在东西文化论战中应运而起.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解西方文化之弊,力图为中国寻求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健全的近代化道路.虽然东方文化思潮有着内在的理论缺陷,但它在谋求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的转型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对当前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提起辜鸿铭,学者皆谓其是个古怪人物,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守旧派。其实,在近代他还是颇有远见的,他的一些言论探讨的正是儒学现代化的问题。他的最大贡献是向西方“输出”东方文化,西方人早就把他与印度的泰戈尔并称为近代东方文化的两位代表,而且“泰戈尔只是一位诗人,而辜鸿铭除了是哲学家、文学家外,还是一位政论家”。庚子年前后,他在参与中外交涉中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以西学折服  相似文献   

16.
《我爱比尔》讲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浪潮中第一世界的男性与第三世界女性之间的故事。第三世界女性极力向第一世界谄媚,他们趋同于西方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然而,西方优越论意识则使他们视第三世界为劣等民族,极力排斥第三世界的人。即便如此,西方人却仍不由自主地被笼罩着神秘光环的东方文化所吸引。第一世界人的优越感、第三世界人的自贬意识让他们都忽视了"他者"的存在,忽视了民族个性的存在。其实,无论是第一世界还是第三世界,他们都需要依附"他者"而存在。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东西方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差异,同一个数字却代表着千差万别的内涵意义,在东方文化中的吉祥数字有可能是西方文化中的忌讳,所以译者在翻译时要格外注意数字背后的含义,精确放映出其代表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传播,不同地域使用了不同的防控举措,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情境。人本理念中东方文化追求以集体为本位,而西方文化追求以个体为本位;东方文化将生命安全放于价值的首位,西方文化将自由权利放于首位;东方的思维方式上崇尚天下为公、和而不同,西方则抱守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的观点。这三点是造成此次防疫中东西方举措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新儒家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为接续儒家学说道统、回应西方文化挑战而产生的东方文化意识流派。其代表人物在科学与民主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浪潮下,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做出了独特而又深邃的诠释,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体用观”。这种“体用观”因其明显失衡而多遭非难,但亦因其丰富而瑰丽的人文思致而倍受学界瞩目。  相似文献   

20.
自我同一性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一个普遍的概念,它为我们研究青少年问题开辟了新的视角,而孕育于西方文化人文精神下的该理论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其局限性也在所难免。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自我同一性的本土研究,蕴涵东方文化的特色也在意料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