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连续”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其词性标注为动词。通过对“连续”一词出现的句法环境进行考察,发现“连续”经常做状语,已丧失了动词典型的语法功能——在句中单独作谓语,却保留了动词可以作定语、受“不”修饰的非典型语法功能。经过分析,认为它是语法化的一个中间体,其词性应该为副词兼区别词。  相似文献   

2.
马丽梅 《兰州学刊》2010,(6):173-175
"以类相从"是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体例。宋代是一个学术发达的时代,文人士子读书过程中,为了记忆的方便,也常常以类书为参考,"以类相从",如苏轼读书的"八面受敌法"。这一学术潮流方便诗人在用典时多个同类典故集中使用,用典更加密集化,促进了宋诗"才学化"特征的形成,但也造成了同类典故的混淆和误用。文章从苏轼诗用典的错误案例出发,分析苏轼诗歌中典故同类误用的现象,并从这一角度认识宋诗"才学化"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西欧旅行,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教堂。不少游客都发出相同的感叹:“西欧的教堂真多。”所到之处,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必有教堂,即便是位处偏僻山野的乡村,也有教堂。在罗马、米兰、伦敦、慕尼黑、阿姆斯特丹、巴黎这样的大都市里,教堂之多可谓林立。而且座座教堂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且不说像圣比得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这样举世闻名的教堂以各自不同的特色领尽西欧建筑的风骚,  相似文献   

4.
“有 专名 者”是古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中“者”的词性,语法学家历来说法不一。大致归纳起来,有“指示代词说”“、具有代词性质的关系词说”和“语气词说”三种观点。本文在调查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各种成说,并结合当代语法学研究新成果,试图阐明“语气词说”的合理性,并对王力先生有关语气词“者”字的解释作了必要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界对动结式中用作结果补语的"明白"一词词性的看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它是清一色的形容词,有的认为它是清一色的动词.动结式中用作结果补语的"明白"的词性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动结式中充任结果补语的"明白"是形容词,有些动结式中充任结果补语的"明白"是动词,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非x才y”相关格式比较-兼论“非”的词性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x才y"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语言格式,其中"非"的词性及意义极少有人论述.本文试从与"非x才y"近似的结构"除非x才y"、"非x不y"相比较中,论述"非"既非连词,也非否定副词,而是强势肯定副词.  相似文献   

7.
“忍”,历来被认为是中国人的一大美德.几千年的华夏文化对“忍”可谓是大加弘扬.古有张公百忍,传颂千古.在民间,张家人至今还为此而骄傲,在他们的华居里,可以堂堂正正地挂上“百忍华堂”的扁额.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忍”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  相似文献   

8.
<正> 勇敢、无情地批判传统伦理道德,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人们之所以选中这一批判,无疑有着深刻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素来注重伦理教化,有关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的伦理说教十分发达。既有完善的修身术,又有庞大的伦理政治学。汉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是道德施于有政的一个典型。似乎从“内圣”到“外王”具有某种必然性。然而,传统伦理学所提出的种种美好愿望与目标,在封建社会中无不遭到失败和破灭;无可奈何的虚无感和绝望感使人由积极、奋发走向消极、颓唐,于是修身变成保身,克己变为放己,寡欲成为纵欲,从而导致极端自私的个人利己主义。不仅如此,严格的礼教还使人丧失平等观念,传统的伦理政治结构使人唯上命是从,甘作奴隶。传统伦理学成为压抑个性、自由、平等的说教,塑造了国人的病态性格:自私、冷漠、保守、毫无公德……。所以,“五四”时代对旧伦理旧道德的批判绝非空穴来风。陈独秀愤怒地指责国人象一盘散沙,没有公共集体观念;鲁迅沉重地描写围观砍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史书中多见“所由”一词,周一良先生在他的大著《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有专条考证,本文只就隋唐“所由”的旨义作点小小补充,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 《隋书》卷二《高祖纪》开皇九年诏: 京邑庠序,爰及州县,生徒受业,升进于朝,未有灼然明经高第。此则教训不笃,考课未精,明勒所由,隆兹儒训。 又卷二五《刑法志》云: 令殿内去杖,欲有决罚,各付所由此事又见《资治通鉴》卷一七七隋文帝开皇十年。胡注云:“所由,言所主也”。胡氏对“所由”的解释,我们还可举出下列几条:《通鉴》卷二二○肃宗至德二载:其府县所由,祇承人等受贼驱使追捕者,皆收系之。胡注:所由人,有所监典。  相似文献   

10.
肖敏 《学术论坛》2012,35(2):170-173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网络语言逐渐融入主流媒体,其特有的语言创新和语言失范等问题对当前社会生活产生强烈的影响,各种网络潮语盛行于社会生活各领域。根据社会语言学理论,网络语言具备社会方言诸特征,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通过分析网络语言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冲击,进一步探讨网络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标准,以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优势,引导其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芳 《阴山学刊》2004,17(2):42-45
演讲又称演说或讲演。对演讲来说,"情"的传递有三种载体:辞、声和态。因此,在演讲过程中,我们就要注重运用这三种载体来表达情感。即:以辞托情、以声托情和以态托情。演讲者只要将这三种手段很好的结合起来,就可以调动情感,与听众产生共鸣,从而使演讲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言学家之父Ф.деСоссюр于20世纪初提出两个重要概念——“语言”和“言语”。他认为,人的言语行为分为语言和言语两部分。区分语言和言语有利于研究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相似文献   

13.
“词类活用”问题,自上世纪20年代提出以来,人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但仍然还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思考。本文借助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等有关理论,对“词类活用”现象进行剖析认为是一个词的词性之所以可能改变,是因为其隐含意义在特殊情境下的凸显,而情境的特殊性则主要体现在词与词的搭配关系上;随着词性的改变,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有时语音也跟着改变,其结果是原词裂变出新词。  相似文献   

14.
张卫中 《北方论丛》2008,5(1):54-57
从20世纪文学语言演变史的角度看,建国后开展的"语言规范化"运动意义重大。它改变了"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在大量吸收翻译语体、方言和文言以后造成的那种混杂局面,对创造统一的现代文学语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分现代汉语词类,应以语法功能为根本标准,并注重划分的层级性。首先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根据独立使用的能力以及与其他词组合的能力分为独立词、半独立词和组合词。独立词只有叹词;半独立词只有拟声词;组合词分为体词、谓词、饰词、代词,其中,体词分为名词、数词,谓词分为动词、形容词、状态词,饰词分为区别词、副词,代词分为代体词、代谓词、代饰词。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和量词。  相似文献   

16.
论言语行为的结构及言语表达--兼谈汉语口语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言语行为(说话)是包括言语心理、言语思维与言语技术在内的一个非常精密而复杂的活动过程,实际生活中的每一个正常的言语行为都必不可少地要涉及到言语心理、言语思维、言语技术诸方面活动的介入.论文旨在阐释言语心理、言语思维与言语技术两个环节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支撑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人们在思想上相互沟通、情感上相互传达的过程。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语调或句式进行表述,很可能产生不同效果,引起不同反应。言语本身就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而言,是一种引发性要素,因而具有一定力度和锋芒。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交际过程里,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或要求能被对方愉快地接受,或为了使听话一方既理解自己的话语又不会陷入尴尬境地,往往采用缓和话语锋芒的策略。本文探讨的就是这种缓锋现象,除对缓锋模式进行分类外,还对其语篇功能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狭义的角度定义,导游辞就是导游人员引导旅游者游览参观时运用的讲解语言,但是只有书面导游辞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导游辞。书面导游辞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导游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生方式的笔头化,交际方式的间接化,语体特征的通语化,文本用途的多功能和运用场合的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19.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语法成分 ,它们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复合动词 ,由于它们的构成成分之间结合的不是很紧密 ,中间可以加进一些成分 ,语法界称这类动词为离合词。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离合词已经词化 ,所以说补语总是对离合词中的动词性语素变成的词作补充说明 ,由名词性语素变化而来的名词是不能带补语的  相似文献   

20.
李嘉  李娜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107-111
广告的创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双关辞格作为一种深受青睐的修辞手段在广告创作中被广泛应用。运用好双关修辞,能使广告语言增添感染力。双关在广告语中的表现形式非常广泛,其主要形式有巧用熟语、名称双关、数字双关和英语双关等。双关之所以能在广告语中被广泛运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即引人注目、满足需要和简洁凝炼。双关在广告语中的运用,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