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剧《潘杨讼》是一出优秀的保留传统剧目。写的是潘、杨两家的讼事。具体内容是:潘洪(仁美)挂帅镇守边关,利用职权,派先锋杨业(令公)带领士卒出征,与辽国(契丹)作战。杨业虽然骁勇异常,“杀一阵胜一阵辽兵丧胆”,不断取得胜利,但潘洪欲置杨业于死地,“紧闭关门不许歇兵”。杨业终因寡不敌众,被困在两狼山中“粮绝草尽”,不得已派儿子七郎回营搬取救兵,潘洪用药酒将七郎灌醉,乱箭射死。杨业在“两狼山盼子不到,摘金盔李陵碑碰头丧生”。六郎杨延昭回朝,先在家中向母亲佘太君报信,而后佘太君  相似文献   

2.
《潘杨讼》(又名《审潘洪》、《清官册》、《霞谷县》、《升官图》),是一出影响很大的戏,京剧、豫剧、川剧、湘剧、汉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愗剧均有此剧目。颜慧云同志在《<潘杨讼>考论》(载《河南师大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五期,以下简称《考论》)一文中,引证了不少史料,采用以史证剧的方法,对此剧加以考证、论述,读后受益非浅。正如颜慧云同志所指出,剧中潘洪与宋太宗的裙带关系是虚构的,寇准审潘一事也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同关键人物赵德芳有关的情节也全属杜撰。但是,《考论》对此剧下  相似文献   

3.
杨业入宋考     
关于杨业自北汉入宋的过程,史书所记多有抵牾,或云其劝继元降,或云其为继元召降。李焘、余嘉锡、常征等对此所做的分析都不够完满,而对时间的忽略是造成解释不清的根本原因。我们根据逻辑推理,认为杨业确曾劝降,但不是在继元出降之前。《长编》的一条记载也证实了我们的推断,即杨业向刘继元建归宋之策是早在十年前宋太祖兴兵伐北汉时之事而不是继元归降前夜之事,而杨业早年的劝降与太原危急时刻的不曾劝降都与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作品中耳熟能详的潘美是十恶不赦的奸臣佞子.其劣迹斑斑的罪行昭然若揭,而出现在史书中的潘美却是英勇果敢、仁慈宽容的宋王朝的开国功臣.笔者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造成其善恶差异如此明显的原因一、人物形象演变的根本原因源于让杨业命丧异域的陈家谷之战,作为主帅的潘美行事风格有别于平素,关于他复杂心理轨迹的记载不够详细,疑窦丛生.二、小说和史书两种文体形式对人物真实性要求的程度有所不同,建构原则的差异决定人物形象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杨继业又名杨业,他为北宋守边御辽,骁勇善战,所向克捷,号称杨无敌。后来率军在河北一带作战,由于主帅潘美、监军王侥的错误指挥,使他孤军陷入敌阵,转战至陈家谷口,重伤被俘,绝食而死。杨业一生忠心为国,业绩昭众,捐躯救民,浩气长存,结果被陷冤死,遂激起人们的义愤不平。所以至宋元时起,杨家将的事迹,早巳妇幼皆知  相似文献   

6.
《杨家将》是一部以北汉名将杨业一门投宋后,竭力抵抗契丹铁骑在宋边疆的不断侵扰,忠心捍卫北宋王朝为历史线索,加入民间传说演绎形成的一部小说。后来又经艺术加工而成为各种剧本,在百姓中传唱不绝,妇孺皆知。然而,通过这部演义小说,对于探究辽宋时期的边疆民族关系,揭示这段历史的特征,弘扬杨家将忠勇、爱国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传承优秀的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殷周之际的一部重要的占卜作品,在《周易》六十四卦当中,讼卦是被历代易学家公认的集中记述当时法律实践活动的一卦,也是被认为能集中反映当时法律思想发展水平的一卦。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周易》的基础上对《周易.讼》卦进行探讨和分析,即讼卦的利见大人与自古以来的贤人清官情节的关系、讼卦与判例法的关系以及讼卦与无讼息争的法律思想的关系三方面的讼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杨家将与杨家将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将的故事并非虚构,是见诸历史文献的。《宋史》卷二百七十二《杨业传》中记杨业本名重贵,后名继业,并州太原(一说山西保德)人。幼时跟在麟州(今陕西神木)做剌史的父亲杨信生活。因当地接近北方的少数民族,多以战射为俗,所以杨业自小练就一身好武艺。本传记:“业幼倜傥任  相似文献   

9.
豫剧《目连救母》中的主体唱腔是以豫剧的非板、慢板、二八板、流水板为其主要板式的,但也采用了花鼓戏声腔、大鼓书、凤台四句推、拉洋片调、二夹弦、快板书、拉魂腔、翻调等腔调与音乐。豫剧《目连救母》中能采用如此之多的唱腔板式与音乐曲调,而且结合得如此和谐完美,不仅在其他剧种中是罕见的,而且在现代的豫剧中也难以见到。  相似文献   

10.
杨业新论     
杨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辽将领。千百年来,他的事迹流传遐迩,“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从宋元以来,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小说、戏剧,百花纷呈,争奇斗妍,仅据清代的《昭代萧韶》一书记载,有关杨家将的戏就有三百六十出之多。史学界对杨业的研究专著和论文也不少。但除了考证文章和杨业的死因讨论稍多之外,全面评价杨业的文章尚不多见。现仅就管见所及,略陈俚见于后。  相似文献   

11.
《周易》与中国法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与联系,讼卦更是研究中国传统讼观念的独特视角。通过讼卦研究讼的产生,讼的影响以及应对讼的方法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讼文化的理解。导致诉讼的原因既有客观上的经济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心理影响;讼卦认为讼行为总体上是"终凶"的,"不亲"的;具体而言,讼是无德的表现,讼能够引发社会的纷争,以下犯上之讼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但另一方面及时终止诉讼也可能带来吉祥,而讼卦中还体现了非常明显的清官情结。应对讼时,一方面要怀着警惕,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则强调君子要积极进行准备以讼对讼的发生。总之,对讼卦的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审视我国传统法文化中的讼观念。  相似文献   

12.
宋初名将郭进事迹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进是宋初守卫北疆的名将 ,以善于用兵 ,从严治军而享誉一时。宋太祖时 ,郭进长期镇守西山一带 ,有力地抗击了北汉、契丹军队的进攻 ,确保了防区的安全 ,因此得到宋太祖的高度评价。宋太宗即位后 ,由于对统军将帅采取了极端猜忌、压制的态度 ,郭进虽仍在守边及北伐战场上屡立战功 ,但最终却被逼自杀。其生平功业及最后结局 ,可谓与家喻户晓的杨业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13.
一、战前的形势公元九五一年,郭威推翻后汉政权,建立后周王朝,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刘崇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北汉政权,与后周对抗。北汉统治范围共十州,即并州(今太原)、代州(今代县)、忻州(今忻县)、岚州(今岚县)、宪州(今楼烦)、汾州(今汾阳)、沁州(今沁源)、石州(今离石)、麟州(今陕西神木),相当于今山西中部及陕北一县。九五五年正月,郭威去世,周世宗柴荣即位,北汉皇帝刘钧率兵三万与契丹一万骑兵联合进攻潞州。(《契丹国志》卷五《穆宗纪》)三月,柴荣在高平大败北汉、契丹联军,随即兵临太原城下。五月,辽派挞烈增援北汉,在忻口大败周军,柴荣被迫退兵。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宫廷连台本大戏《昭代箫韶》的十三种脚色显示了从"江湖十二脚色"到"十二全角"的过渡特征。其故事主要源自杨家将小说,但也参考了元明杂剧,同时也有编者的创造。对杨业和佘太君等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完全按照封建的忠孝节义的规则进行设计,与元代杂剧相比,少了几分质朴。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9,(3):41-41
“格里斯”是一套会说话的“未来房屋”,位于美国微软总部的办公大楼内,它的主人名叫潘美&;#183;希思,微软公司的一名科技人员。希思一走进房子就问:“格里斯,今天有什么事?”“格里斯”用隐藏在墙壁里的扩音器回答:“你今天要跟《读者文摘》的马克斯会面,  相似文献   

16.
北汉局促河东的原因及其割据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汉是五代时期割据河东的一个小国。北汉局促于河东的主要原因:一是统治缺乏远见卓识,处处陷于被动;二是骄傲轻敌,屡致失败;三是内争激烈,进小人,退贤良;四是地狭民贫,兵微将寡,难以支持政治与军事上的发展。北汉能持续29年的统治,主要得益于契丹的军事援助,太原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以及后周、北宋的先南后北的战略也为其创造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清朝第一部刑律《大清律》及其附例 ,直承《唐律》《宋刑统》与《明律》,应为同一体系。《大清律》以及为适应清朝政治需要而增附的条例 ,都可以证明 :清朝刑法源于礼制并维护礼制。礼制仍然是决讼办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叙事诗。它大概产生、流传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这首民歌,传唱于艺人之口,润色于文人之手,音韵铿锵,歌词优美,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它曾被改编为各种说唱材料。现代,我们所熟悉的豫剧《花木兰》,就是以《木兰诗》为底本改编的剧本。豫剧《花木兰》,塑造了一个足智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对抵押权实现做出了不同于《担保法》的规定。该法第195条第2款直接规定了抵押权人在达不成实现方式协议时,可以请求法院拍卖变卖抵押物。但这个创新性的民事实体法条文,究竟该适用我国民诉法中何种程序,目前还处于争议状态。从民诉法理论分析和比较法角度看,抵押权实现应当适用民事非讼程序,而非讼程序的制度构建正是文章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七十五《后妃传条》:“真宗章怀潘皇后,忠武军节度使美第八女。案〈潘美传〉美子惟熙,娶秦王女,平州刺史惟熙女,即章怀皇后也。二传或以为美女,或以为孙女,必有一误。”中华书局新版点校本《宋史》对于这一条钱大昕早已指出的错误,未作校注。《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的原文是:“真宗章怀潘皇后,大名人,忠武军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