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蛮的祖先槃瓠不是狗,是一种用匏瓜做成的容器.食用兼备的匏瓜成为南蛮的标志,是因为南蛮作为南方炎族的一支是最先种植匏瓜的先民.种植槃瓠的南蛮人之所以成为了狗的子孙,是由于炎族被黄帝族击败后,黄帝族的统治者利用胜利者的各种优势宣扬自己,丑化异己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白的雅号“谪仙”,最早出自贺知章之口。用“谪仙”来形容和称许李白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背景,其中与道家和道教文化的关系尤为密切.“谪仙”之称概括和反映了李白的几个突出特征,即仙姿。仙性和仙才.  相似文献   

3.
司马氏晋国号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以为 ,司马氏晋国号来自司马氏籍贯“温县本晋地”。然而考诸魏晋禅代的史实 ,司马昭之封爵高都侯、高都公、晋公、晋王 ,都是做的“代汉者当涂高”谶文“高”字的文章 ,“晋”实际上是司马昭特别挑出来、以求合于符谶的美号 ;又司马昭欲应“代汉者当涂高”之谶 ,还隐含了以晋承汉、不承认汉魏禅代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滇和昆明人的族属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兹将其争论中的几种观点简述如下。 关于滇人族属的争论 1 百濮说 汪宁生在《晋宁石寨山青铜器图象所见古代民族考》(《民族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一文中认为:“滇”人及其他椎髻民族是西南的土著居民,他们应属于“百濮”之  相似文献   

5.
《程氏杂说》当为十卷,此书曾为宋人李明复《春秋集义》所征引。考李明复《春秋集义》引《程氏杂说》佚文凡十七条,其中可与刘绚《春秋传》佚文相较者有四条,而此四条文辞几乎完全相同,这充分证实了李明复所言“今世传《程氏杂说》首卷所载皆绚传”确非虚言。由于《程氏杂说》首卷所载《春秋》经解在当时被很多人误认为是“程解”,而此首卷又恰止于闵公二年,僖公以后全无经说。这可能正是导致程颐《春秋传》止于闵公这一误说产生的原因。《程氏杂说》佚文对程颐《春秋传》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推广其义,二是补其未及。单从著述完成先后来看,程颐撰作《春秋传》应该还参考了刘绚《春秋传》,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6.
花儿是流行于中国西北陇中高原的山歌歌种,因其集传唱流域广,传唱范围跨省越区,传唱民族众多等特点于一身。所以,花儿是山歌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歌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往由于人为地不科学地认识,混淆了花儿歌种“起源”和“嬗变”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要考证花儿的历史发展,首先要考证花儿产生于哪一个民族,才能进一步考证其形成时间和产生地域。本文拟从语言和民俗两个方面对花儿的族属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7.
虞舜族属考     
舜之祖为虞幕,是颛顼之后代,也是黄帝之后代,尧禅舜仍然是族内禅让.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的族属问题众说纷纭,主要有这样几种: 说蒲松龄的远祖蒲鲁浑是色目人(阿拉伯人)且是伊斯兰教徒。罗香林著的《蒲寿庾研究》持这一观点。他认为蒲松龄可能是宋末提举泉州市舶司的蒲寿庾(阿拉伯人)的后裔。日本学术界也有此说。有人认为,蒲松龄的远祖蒲居仁在福建任过都转运使,而任这种职的,在元代都是回族;另外又据福建另一部《蒲氏族谱》中写有“世秉清真教,天下蒲皆一脉”,因此认为蒲松龄为回族。  相似文献   

9.
陕北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本文选择了常用的板子、嗾、撇、彀四个词语,对其形、音、义及源流等进行了考释评说。  相似文献   

10.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此诗一出,寺因诗传,声名远播。寒山寺,是不是因为有了一座寒山,才称为寒山寺呢?到过的人都知道,寒山寺的四近无山,连土丘也没有。《吴门表隐》(清·顾震涛撰)说:“寒山在枫桥东民家廒内,一石突出”。原来所谓寒山者,只是一块假山石而  相似文献   

11.
哀牢夷是两汉时代西南夷中一大族团,共族属是个长期争议不决的问题。自明以来,关于哀牢夷族属之说不下个余种。一曰濮人说。此说又分两种:一是蒲蛮说,明人董难云:“哀牢即今永昌,濮人即今顺宁所名蒲蛮者是也。”朱希祖认为濮水即为澜沧江,因濮族得名,“哀牢为濮族之大宗。”方国瑜说:“哀牢为濮族,后称为蒲蛮,即今布朗、布龙、布饶诸族古代的部落组织。”一是濮越说,其代表为罗香林。二曰泰人说。这也分两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海瑞具有穆斯林血统,是回族。其海南始祖海答儿,来自曾有“海獠杂居”的番禺。“海答儿”是一个典型的穆斯林名字,阿拉伯文写为,读为Kitom,本是阿拉伯古贤人名,按穆斯林习惯取名法,为后代不断采用。海瑞是海答儿的第五代传人。  相似文献   

13.
高凉冯氏族属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凉冼氏与冯氏联姻,导致民族融合,形成"俚蛮汉化",走"民族团结"或"文化融合"的路子.冯氏似非汉人.<新唐书>卷一一零为<诸夷蕃将传>,将冯盎与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黑齿常之等同列.<旧唐书·冯盎>则谓"累代为本部大首领".可知冯氏亦高凉溪洞蛮酋之一,与中原冯氏未必有关.再结合隋代杨素谓冯盎的"蛮夷"以及冯盎族人子献"击铜鼓"的事象,冯氏家族至冯盎时,已有"奴婢万余人,所居地方二千里"的"南越首领".冼冯联婚后,先是但、蛮融合,在唐宋以后融合于汉族,并一直生息繁衍至今日.  相似文献   

14.
哀牢族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哀牢族的族属问题,史学界前后提出过三种主张:一种意见认为哀牢属于濮人,哀牢王国是濮人所建;一种意见则认为哀牢国为百越系统的越人所建,其族属于百越;而目前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哀牢为“昆明”族说。这种意见认为,哀牢是西汉初年滇西“昆明”部落  相似文献   

15.
骠人族属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至10世纪间现在缅甸境内曾有骠人建立的骠国。中国史籍中曾有若干有关记述。缅甸考古发掘也已发现骠人三城遗址。但早已消亡的骠人族属和骠人突然“消亡”问题一直是各国人类学和民族学者们瞩目的问题。对骠人族属问题先后出现过种种观点,众说纷纭,但仍有不少疑点。本文从历史上的对应和经济状况、日常习俗、信仰禁忌、语言文字等四方面的对比入手,论证骠族与白族系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两个支系  相似文献   

16.
一、昭君本蜀女 王昭君是今湖北省秭归县人。这一点就今天的地理区划说来是没有问题的。就历史上多数朝代的行政区域划分而论,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就古史传说和后世若干朝代的区划而言,昭君也有资格加入四川籍。历史上有不少史学家、文学家都曾直言不讳地认为昭君乃蜀女。 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汇集了二十三家旧注的精华,其中东汉末年史学家文颖旧注是颜注取材的一大家。文颖字叔良,南阳人,东汉末做过荆州从事,曹操专权的建安年代又做过甘陵(今山东清平县南)府丞。他在荆洲工作多年,对湖北地理应很熟悉。可是他为《汉书》  相似文献   

17.
宇文部是魏晋十六国时期活跃于北方草原上的一个重要游牧部族,曾对北方草原以至中原地区的历史发生过明显影响。然而不论是古代史籍记载,还是近人研究论著,在宇文部的族属问题上却始终不尽一致,或曰其匈奴,或称其鲜卑。但笔者认为,此两说均于史实不符,因而有必要重新辨明。  相似文献   

18.
崖葬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俗遗存,是探讨古代南方民族史极其重要的考古材料。彭水、黔江、酉阳、秀山四县,襟扼四川东南要塞,北邻鄂西,东连湘西,西南接黔东北,为武陵、苗岭两大山系的交接地区。乌江、酉水及其支流郁江、唐岩河、梅江河等穿流境内,诸水两岸削壁屹峙,至今仍留下了不少崖葬文化遗迹。川东南为古“五溪  相似文献   

19.
《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汉书·西南夷传》也有相同的记载。可知夜郎为战国至西汉时期西南地区最大的地方侯国,其历史在西南地区的民族史中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墨子晚年游说鲁阳文君,死于鲁阳。由墨子游说鲁阳文君的说辞,可见墨家“非攻”学说成熟于墨子晚年。墨子死后,巨子孟胜继续守卫鲁阳,并死于阳城。自此后墨家出现派别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