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式语法是伴随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是在对传统的转换生成语法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个比较新的语法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语言研究的崭新视角。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语言研究应该将形式和意义紧密结合起来。构式语法研究特点使得构式语法对过去无法解释的一些语言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这也正是构式语法研究的价值所在,但是构式语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构式语法——现代语言学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在对语言的研究和理解方面从本质上不同于传统语法,它认为语言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研究语言必须将形式与意义紧密结合,企图构建起构式的网络;意义并非经由语言各部分推导得出,而是“所见即所得”。构式语法对许多传统语法未能解释的语言现象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解释,但其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构式语法通常都是指的Goldberg的观点,认为影响语义意义的因素不仅有词汇,而且有更大的语言单位,即语法构式.一个句子不是一堆句子成分的堆砌,而是一个"完形"(陈香兰,认知语言学构式观,2009).在完形理论指导下,尝试将构式语法与翻译结合研究,对构式语法所界定的构式在英译汉过程中进行分析,在大胆尝试扩展构式语法研究的领域的同时,也期望能得到更高质量的翻译结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认知语言学流派中的新理论:体验构式语法。体验构式语法是夏威夷大学语言学系的Benjamin Bergen和伯克利国际计算机科学所的Nancy Chang等人最近几年提出的一个语言理解的形式模型。它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处理语言为目标,综合了不同语言学理论优势而提出,是认知语言学形式化与应用化的一个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知语言学构式观主要有Langacker的认知语法观、Goldberg的构式语法观和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观.文章对这三种构式观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整理,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习语构式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点,但是相关文献表明,方言中的习语构式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构式语法的视角下,探究重庆方言习语“遇得到(X)”构式的共时与历时特征和认知理据;分析“遇得到(X)”构式的构件组成与语音、句法、构式义及功能等语言特征;从历时角度探析该构式的演变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话语选择理论等视角出发,认为“遇得到(X)”构式形成的语言理据包括过度分析、不足分析和隐性分析,其非语言理据包括具身体验性、认知经济性和语言生态性。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很多相关研究并未认清第二代认知科学背景下的认知-构式句法在语言与认知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与生成语法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对认知-构式句法的清楚认识和深入研究有助于认清以上两个问题。从产生背景来看认知语言学是对乔氏和索氏语言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和自然科学是相通的。构式(符号单位)是认知-构式句法中的核心概念,具有心理属性和以使用为基础的特点;同时构式对语言使用具有规约作用,构式义与词项义的整合有助于充分解释语言的灵活使用现象。  相似文献   

8.
构式语法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构式语法的历史背景、构式的分类、构式意义与动词意义互动的关系,探讨了构式语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双宾语构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其语法意义、动词使用等功能方面存在着认知差异,但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表向性。由于民族认知心理不同,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对"物体传递"动作进行概念化时出现离合,即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抽象的普遍语法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无能为力,而构式语法却能给出明确答案,这表明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具有理论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构式”思潮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它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一种语法理论,可以追溯到Fillmore有关框架语义学的研究.Goldberg继承和发展了之前零星的构式思想并构建了一座宏伟的构式语法大厦,使构式的研究路子在语法学界登堂入室.相对于语言学界主流的分析式方法,构式语法具有很多独到之处,它对传统的“动词中心说”构成了有力的挑战,解决了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为语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是构式语法的研究路子并不成熟,还处于发展探索过程中,自身理论体系上仍有不少漏洞和局限.  相似文献   

11.
构式研究已成为当今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一大新课题,构式研究之于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性也愈发彰显.构式语法将构式看作语言的基本单位,认为构式是语言结构的核心.语言产出是一个根据不同语境从记忆中提取构式加以组合、生成话语的过程.学习、使用构式是学习者的需要,是语言习得必经的过程.二语教学应将构式作为二语教学和习得的理想单位.构式教学可将传统的语法教学与交际法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历时构式语法框架下结合宏事件理论管窥"XP到C"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化过程,发现:(1)基于语言实际使用情况,"XP到C"构式网络承继两个子图式构式"VP到C"及"AP到C";(2)"XP到C"构式在历时演化中不是单向线性发展,而是宏观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变过程,该过程涉及到两次构式化及四个时期的构式演变关系;(3)宏观构式层现网络中由词汇构式"到"向"AP到C"构式的两次构式化过程分别受事件融合和构式压制的认知驱动。从历时构式语法视角对宏事件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对汉语宏事件的认知识解,并为其语用效用提供历时理据。  相似文献   

13.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随着汉语"X族"表达式的流行,"X族"已然成为一个能产性颇高的构式。而学界对短语构式却缺乏关注,本文从构式角度分析"X族"的构式特征及其认知机制。"X族"为嵌入式的短语构式,具有构式完型效果,指别共有X行为特征的人群;认知机制上,"X族"构式主要涉及认知隐喻和转喻、以及社会、认知与语言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构式语法将构式视为一种规约化的知识,这决定了如何认识构式的内涵和范围及构式网络特征.构式语法将语言交际当作构式知识建构和使用的过程,构式既是使用的产物,也是使用的单位,还是使用的方式.互动是构式生成和运作的基本机制,构式的形成和发展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构式形义特征的分析中,需要倡导这样一种精致还原主义/精致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立足整体,重视还原,强化多重互动关系的整合机制分析.构式语法为我们认知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可以将构式观念由内而外逐层推展,充分发挥构式语法观念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构式语法(包括认知语法)的角度对现在完成体表示的意义(现时关联)进行了新的阐释。此外,根据构式语法的观点,英语现在完成体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语法构式。现在完成体作为一种语法构式,具有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示一定的语言意义。它跟各组成部分(现在时态、have、过去分词词缀)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但它表示的意义大于各组成部分意义之和,各组成部分的意义是由构式整体指派的。现在完成体构式跟各具体动词的现在完成体形式之间的关系是图式与例子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本文还对Langacker关于现在完成体构式中过去分词的看法提出了质疑,拜提出了基于构式法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大连方言中的“是不(是)X”构式整体不带有疑问意味,而是表示一种程度上的加重。这个意义无法从其各组分的意义推导而来,只能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从构式整体来分析。这类构式除在语法上具有典型性,也反映了使用者的特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7.
构式语法为我们分析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解释了汉语中常见的双宾构式,并以三类特殊的双宾句,即固定表达类、倒装类和角色融合类为例探讨了构式语法的解释力,得出构式语法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既能分析典型的语言现象也能有效地解释语言中的边缘现象。  相似文献   

18.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和Fillmore等人的构式语法都是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的句法研究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把形式和意义的对子(称为“象征单位”或“构式”)看作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这两种理论,在对它们简略评介的基础上,本文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在各大新闻媒体网站和微博出现了一类汉语新词汇"神X",比如神回复、神救场、神逻辑、神准等新表达。目前,不少学者从构式语法角度解析了各种汉语新词汇的认知机制,但是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只有三篇文章关注了"神X"新构式,且都只从语用层面浅析了这一构式。因此笔者试图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这一异常的或边缘性的新兴语言现象,解读其句法结构、构式语音语义特征以及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即构式和组成成分的互动关系和社会文化因素压制。通过语料分析发现此构式具有独特的句法结构和语音语义结构,并且在构式压制、词汇压制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压制的情况下,逐渐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独立的构式,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近期网络上大量使用的流行语"被XX"的结构特点。通过转喻映射理论剖析了"被XX"结构的扩展机制及构式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