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对香港回归祖国后能继续维持和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永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香港回归后 ,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 ,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但没有动摇 ,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香港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是因为其拥有诸多的金融优势和雄厚实力 ,从对香港和新加坡的比较中 ,不难看出 ,香港在新的世纪里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以明显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香港特有的内外部条件,中国、亚太和世界的发展铸就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对中国、亚太和世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九七后的香港,尽管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因素,但由于形成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保持不变,中国因素的强大影响以及亚太经济强劲发展的带动,我们有理由相信,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仅不会削弱,而且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4.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亚太地区政治与政策环境的必然选择;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对投资与融资不断扩大的需求;亚太地区相互经贸合作的促进;中国大陆的推动等几方面因素。本文主要针对这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认为今后继续保持和发展香港与亚太地区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对保持和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滕堂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本文从其形成、基本特点和未来前景展望等方面研究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和未来;分析了回归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回归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对外贸易、国际直接投资、金融业对外开放三个方面描述了内地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以及香港对这一进程的参与,并实证地分析了内地经济国际化因素对香港金融业的多种国际金融业务(包括海外存贷款、国际股票债券发行和外汇交易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香港利用内地因素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相关服务三方面,讨论了香港金融业对香港经济的作用,特别是详细分析了其与对外贸易、房地产建筑业、制造业关联的历史演变。第二部分,给出了中英联合声明前后,香港金融业与香港经济间定量关系的两个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香港金融业的国际化,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日益巩固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在分析影响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运行因素的基础上,本着易量化、数据容易获得、简洁和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运行具有较高相关度的原则,构建了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利用1998-2000年纽约、东京、伦敦、新加坡、香港、汉城、上海和泰国这八个地区与国家的数据,通过回归和参数检验的方法,从实证和统计的角度检验所设计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对国际金融中心评估的显著性。最后,利用得到的回归模型对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和分析,发现目前上海离国际金融中心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个距离主要体现在金融方面。上海能否在短期内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在于上海的金融业能否迅速发展,提高金融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和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9.
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界的视野来考察,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只有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并使用世界本位货币的发达国家城市才有可能成为区域或国际性金融中心。以这些条件来衡量,发展中国家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难度很大。中国必须在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对金融体系进行对内和对外的双重改革等前提下,选择适合的层级和区位构建国际金融中心,而上海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的条件。中国面临的是深层的体制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0.
袁鹤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6):24-28
以个人亲历的视角回顾了香港比较文学研究发展的源头和历程。从20世纪早期朱光潜、许地山先生任教于香港学府始,香港比较文学研究可谓源远流长。而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以后香港更成为两岸三地比较文学研究博兴的策源地。香港中文大学的建校和任教于中文大学的诸多友好故旧的热心敦促,均在香港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界定金融人才相关概念和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金融人才资源与开发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规划,从立法和政府层面、金融机构本身和金融人才服务市场等三个角度提出了优化上海金融人才资源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香港、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路明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香港、新加坡都是60年代末开始在亚太地区兴起的十分引人注目的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以下简称IFC).如今香港已成为世界第三大IFC;而新加坡则正致力于“超级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大有取代香港之势.从这两个IFC来看,仅管香港在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资金运用、多项服务等方面领先于新加坡,但在离岸金融业务、筹集资金等方面后者却占了优势.现在新、港之间正在为争夺亚太地区主要IFC地位 相似文献
14.
15.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5-89
伦敦是狄更斯小说的主要背景,也是其小说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狄更斯的笔下,伦敦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和生存环境都是恶劣的。狄更斯笔下的环境除了写实之外,往往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性,特别是其小说中的河流、街道等。 相似文献
16.
张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
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国际金融中心的"替代"转移方面.从理论角度分析,这种促进作用首先是由于金融产品自身的流动性特征所决定的;其次是信息流作用的结果.巴黎和都柏林金融中心的发展则进一步说明,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在金融产品和信息服务两个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并由此产生集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北京新兴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一是要利用其独特的信息中心优势,提升信息服务产业的竞争力;二是要通过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产品的流动性,并在创新中凝炼出特色,实现差别化经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18.
19.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政府作用的演化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演化经济学原理,对政府在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机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府在创立启动机制、强化良性循环、退出低效闭锁等方面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过程的案例分析,对如何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新铭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
本文对借鉴香港法律中的若干问题作了比较研究。文章首先扼要论述了香港法律三个组成部分与英美法系的历史联系及其特色,着重分析了战后西方国家和某些地区的法律社会化思潮对香港法律的影响,指出了香港法律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社会立法,既要看到其资产阶级性质不会改变,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一些新的历史条件,它们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文章还论述了香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城市,它所制订的许多法律,特别是其中涉及到经济贸易等方面的法律,不能不包含有国际影响及其发展动向,这正是香港法律的优势,也正是我国对内搞活经济和对外开放改革所需要的。文章最后对如何借鉴香港法律中合理部分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