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工进入澳大利亚始于19世纪中叶,此说已无争议。但关于具体年代与日期,中外华人史学界却有不同观点。笔者根据在澳大利亚从事中澳关系史研究时发现的新资料,进一步论证了首批华工入澳的具体时间。文章从华工入澳背景,首批华工入澳时间的不同说法和记载前批华工入澳时间的新材料三方而进行了论述与考证。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韩国发现的蔡钧著《出洋琐记》,是1885年由王韬在上海手校并刊印,早在19世纪末就被朝鲜国王收藏并成为了解欧美社会的参考资料。蔡钧属于近代中国最早一代的外交官,《出洋琐记》是他有关1881-1884年间先后在美国与西班牙担任外交官并环球旅行的个人记录,是有关1882-1884年间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几乎唯一的中文记载,而且可能也是整个晚清时期中国人有关西班牙最详细的见闻记录,在晚清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以及晚清中外关系史方面无疑是一部罕见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3.
澳洲华人新移民的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从香港、大陆、台湾和东南亚的华人移民迅速增加,目前,澳大利亚华人总数已达40万左右,仅少于美国和新西兰人,居第三位。这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济基础的华人新移民队伍,已日渐成长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教育领域的生力军。历史的回顾自1848年第一艘装载着120名“契约华工”的英国远洋轮从厦门驶抵悉尼后,载至1853年3月共有3685名福建华工先后到达悉尼,并分别被运往采珠场、牧羊站和建筑工地。1851年厦门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反英运动后,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福建几乎不再有华工赴澳洲谋生。只有少…  相似文献   

4.
何翀,原名汉冲,字其鸾,自号丹山居士,又号烟桥老人、七十二峰山(老)人,广东佛山南海镇涌堡烟桥乡人,清嘉庆十四年生,生活于1809-1884年间(一说1807-1883年,此处据家谱"光绪十年闰五月卒,年七十有六"),传世作品中有晚至1884年之作. 据《(宣统)南海县志》卷21载,何翀年幼时"家贫,年十二始入塾,读书九阅月,即辞家至会城学画纱灯.性灵敏,承师指授,自有妙悟.时画师有善画美人称苏美人者过,见其落笔飞动,立视久之,因赞其笔法超妙,惜以所学屈其才,属令从学,转告其师,师许之.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近几十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发生了很大变化,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华侨华人主要流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集中在北美、西欧、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同时,切见以上华侨华人参加居住国国籍,成为外籍华人,成为住在国的一支表现好的少数民族。从leqg年至1995年,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新移民200万人以上。70年代旅居美国华侨华人只有80万人,目前估计有246万人,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亚裔少数民族。法国70年代华侨华人只有edto人,现在有16万人,加拿大刀年代有华人…  相似文献   

6.
关于吴禄贞留日毕业回国的时间的认定,一直有分歧,概括起来不过两种:一种是说1901年(《湖北历史人物辞典》第257页).另一种是1902年(《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第598页).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第二种说法比较符合史实.要搞清吴毕业回国的时间,先得确定他出国的时间.关于出国的时间有1898年与1899年两说,吴忠亚在《吴禄贞与辛亥革命》一文中说吴禄贞是1899年东渡日本的(《武汉文史资料》第四辑,第76页);据日本学者夏藤惠秀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附录三表1知: 1898年中国留日的只有18人,1899年则有207人,而与吴一起出国留日者仅湖北一省就有20人(见《湖北文史资科》第二辑,第60页).据此可确定:吴出国是1899年.吴留日是准备进陆军士官学校,此校学制为三  相似文献   

7.
<正> 最近出版的《广东省概况》第22页,断定邓世昌先于1855年.山东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纪念馆,注明邓世昌十二岁考入福建船政学堂.这与前说基本相符,因邓世昌入学堂时间为1867年,推其生年即是1855年.上述两说,可能来自《番禺县续志》(以下简称《续志》)有关邓世昌的记载,因为《续志》记载邓世昌牺牲时“年四十”,中国过去习惯以虚岁来计算年龄.若1894年邓世昌为40岁.推其生年则为1855年.  相似文献   

8.
关于江苏省委第一任书记陈延年同志牺牲之日期,目前据我们所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牺牲于一九二七年六月或六月底。见《辞海》第985页“陈延年”条和穆欣著:《陈赓同志在上海》一书第8页。另一种认为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下午被捕,同年七月四日牺牲。(见孙其明:《吴稚晖生死陈延年》,《文物天地》1981年第6期。)该文是这样记载的:“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上午,延年在当时党的机关(位于上海北四川  相似文献   

9.
黎简,字简民,号二樵,广东顺德县弼教村人,是清中叶一位著名的艺术家。有关他的生卒年,在解放后出版的书刊中有三种不同说法。一种是一七四八(乾隆十三年)——一七九九年(嘉庆四年),年五十二。见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624页),新《辞海》“黎简”条即用其说。一种是一七四七(乾隆十二年)——?见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1979年重印本,第四册,297页),对卒年取存疑态度。还有一种是一七四七——一七九九年,年五十三。见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354页、415页)及商承祚、黄华《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上册22页)。按,第三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碧荷馆主人的《黄金世界》,是晚清反映我国华工血泪生活史的作品,上下二卷,共二十回。小说从华工被骗上船当猪仔写起,描写了华工种种受虐的景况,以及最后团结起来反抗。但是,关于《黄金世界》发表记载,出入很大。阿英《晚清小说史》第五章记:《黄金世界》“碧荷馆主人著,丁未(1907年)《小说林》刊”。应国靖《我国最初反映工人生活的小说》(载《小说界》1982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1.
陈涵平 《学术研究》2003,(7):142-143
华人移居美国 ,据史书记载 ,最早始于 1 785年 ,即美国刚刚立国不久。然而直至 2 0世纪末 ,随着华人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华人祖国的日渐崛起以及中美关系的逐步改善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才逐渐出现了一些专门记载华人移民北美的历史著作 ,如麦礼谦的《从华侨到华人———二十世纪美国华人社会发展史》、邓瑞冰的《寂寞的辫子———被遗忘的勇敢中国人》等。但这些作品多为境外华人学者所著 ,且主要以史家笔法进行“面”上的梳理与概括。而真正由大陆本土作家写作、采用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以华人移民的个人奋斗经历为主线来展示积淀丰富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李渊集团从太原出师的时间,目前通史、断代史中有四种不同的说法。一、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6月,见韩国(舟石)《隋唐五代史纲》(1979年版第113页)。二、同年7月,见吴枫《隋唐五代史》(第54页)。三、同年即大业十三年夏天,见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二册,第154页)。四、同年即大业十三年秋天,见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册,164页)。那么,李渊集团究以公元617年即大业十三年哪一月份从太原出师南下?不妨作一考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最早是什么时间到美国去的?目前还有所争论。根据美国政府的记载,第一个中国人到达美国,是在一八二○年。在一八二○年至一八三○年期间有三人,一八三一年至一八四○年期间有八人,一八四一年至一八五○年有三十五人,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年有四万一千三百九十七人。就是说自一八四八年(即道光二十八年)旧金山北部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地区发现金矿,中国人才开始大批流入美国。由于发现金矿,投资商人从各地源源拥入,因此需要大批劳工去开采。如果从北欧经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要兜一个大圈子才能到达美国西部的旧金山,当时巴拿马运河还未开凿,麦哲伦海峡是太平洋与大西洋交通的必经之路,即使是能找到那么多的白人劳工,他们也绝不会像华工那样吃苦耐劳,这对矿主和大资本家显然是不合算的,相比之下,从亚洲特别是  相似文献   

14.
一、“饮涧”是“入涧饮”吗 ?茅以升先生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引用了唐朝文学家张 的一句话 :“望之如初月出云 ,长虹饮涧。”作者用它对著名的中国古代石拱桥赵州桥的外形作了高度赞美。对于此话 ,无论是人教社 1993年版 ,还是 2 0 0 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在其注释中 ,均将其释作 :“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 ,又像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前书见三册第 5页注释③ ,后书见四册第 11页注释① )显而易见 ,两个版本均把“饮涧”释作“入涧饮”了。“饮”是动词 ,“涧”是名词 ,它们之间是动宾关系。这与动宾短语“走山路”…  相似文献   

15.
清朝国旗究竟始制定于何时,据1888年9月30日清政府制定的《北洋海军章程》记载“同治5年(1866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定中国旗式,斜幅黄色,中画飞龙。”旗面为黄色,龙为青色,旗的左上角有一赤色珠。当时这面国旗很少为外国人所知。光绪7年(1881年)驻英公使曾纪泽率由英购买挂有中国龙旗的超勇、扬威两舰由英经大西洋、印度洋驶回,这是中国龙旗第一次航行海外(见池仲祐《海军大事记》影印本)。  相似文献   

16.
一八六五年,马克思说他最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固有的我无不具有”(见《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05页)。在一八五三、一八六〇年给恩格斯,弗莱里格拉特的信中,马克思也引用了这句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通讯集》,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一卷第587页,弗·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78页)。这句格言的出现、已有二千多年了。它最早见于忒伦底乌斯的讽刺喜剧《自己折磨自己的人》。忒伦底乌斯,又  相似文献   

17.
胡绳同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说:“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在输入中国的鸦片总额四千五百箱中,美国占一千九百箱。”(1981年版,页26)刘大年同志的《美国侵华史》也说:“据一八一七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估计,这一年各国运来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来函照登     
《晋阳学刊》编辑部: 来函及杂志收到。今早骆老打电话来,说刊出的《传略》已看过,有三处有较重要错误,希望能在下期《晋阳学刊》予以更正: (1)第107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第一版是1884年出版的,误排为1984年。 (2)第108页第12行“骆耕漠认为,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各国当前生产劳  相似文献   

19.
孙蕡的卒年     
孙蕡字仲衍,号西庵,广东顺德人。《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第253页)说:他的卒年是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此说不知何据? 孙蕡,《明史》有传,见卷285《文苑传》,他死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898年)的“蓝玉之狱”中。洪武二十二年,蓝玉督修四川城池(见《明史》卷132《蓝玉传》),时“蓝玉之狱”未兴。  相似文献   

20.
秋瑾入光复会事,陶成章、徐双韵、冯自由均有记载。三人所记秋瑾入会过程几乎相同:瑾将返国,陶成章为之介绍蔡元培、徐锡麟。瑾至沪.在爱国女学见蔡。至绍兴,由徐在东浦热诚学堂介绍入会。但关于入会时间的提法,却互相矛盾。陶成章有两种说法:一,乙巳(一九○五年)六月间;二,秋瑾再度返国后,即丙午(一九○六年)正月(孙元超:《辛亥革命烈士年谱》第82页:徐双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