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黄敏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33-3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教学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想尽办法使学生不认为作文是一件苦事、难事,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写,提高习作水平。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3.
兰政仁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12-14
目前.小学生作文总体水准还不高,写作时为文生情.为文编事的现象相当普遍,写出的文章或虚假或空洞或雷同或陈旧或平庸,令人读之昧同嚼蜡,兴味索然。如何指导学生走出习作窘境,写出生动具体、形象鲜活的佳作呢? 相似文献
4.
多数学生对习作无比烦恼。那么,有没有一种独特的方式,独特的切入口,或者是独特的“良药”,让学生从此爱上习作,并乐此不疲,直至将它当作学习、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呢?我们也曾确实让一部分学生爱上了习作。赞赏和肯定,成功和光彩,也确实能够让那些尖子生愉悦。可当我们将少数同学的习作热情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要注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这就是说,教师要注重采取新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能快乐习作。 相似文献
6.
徐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6-88
“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这是学生面对习作的口头禅。可这又何尝不是语文教师的心病呢?对于教师,习作难,难在习作指导;习作烦,烦在习作评改。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是埋头苦干啃大山,将每篇习作都进行字斟句酌的品评,再苦思冥想、生搬硬套地在后面写上评语,然后用上一堂课的时间进行讲评修改。通常一次习作下来,教师要花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完成一篇习作的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高玉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24-2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让学生易于动笔,进行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内部因素。个体内部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和维持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情感抒发的重要途径,是说真话、诉真情的过程,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把它描绘出来,与读者分享的过程。也就是说习作教学是一种社会需要,是用平常的话反映生活。既然是一种社会需要,我们的习作就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去弘扬民族传统中那些最具科学性、人文性和创造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我们对语文教学系统工程中“老大难”部位——作文教学作了系列探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研究的过程是围绕学生的习作心理展开的。我们认为:能使学生在习作时“有兴趣,乐于写,以写作为趣事;有自信,敢于写,以写作为平常事;有热情,积极写,以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健康的习作心理的根本标准。具体说来,实验教学是这样开展的。 相似文献
10.
马化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4-6
一、研究的背景 小学是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老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指导。但现在习作教学的普遍情况是,许多老师面对习作课堂指导不知所措.甚至缺乏指导,给个题目,任由学生去写。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原有的习作指导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被打破;另一方面,新的习作课堂指导方法,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11.
何捷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5):11-12
生命化教育课题组于2006年3月22日至24日,在福州市仓山小学举办了全省首届新作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8节作文指导课及福建师大4位教授的现场评点,引发了与会教师深思与感慨,紧接着“生命化教育研究网”又进行了题为“横看成岭侧成峰:亮出你的观点来讨论作文教学”的博客大讨论,教师们响应积极, 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思考、疑问、立场,可谓直抒胸臆、一吐为快。现将这次活动的相关成果辑成“作文教育闪耀生命之不”专题,或许你也能从中获得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相似文献
12.
钱洁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8):25-26
陶行知先生在“六个解放”理论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使他们能想、能干、能说。而完成这一理论的最佳环境就是大自然、大社会。因为“造化钟神秀”,大自然中有着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大社会里有多姿多彩的人生和故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社会,去观察起伏的山谷,富饶的原野;去欣赏蔷薇色的春天、金黄色的秋天;去领会人间百态、风土人情,定会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兴趣,以达到触及灵感,不愤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说教导引式和文本呈现式的作文教学,仍然是当前习作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尽管我们在习作内容的拓展和习作目标的多元化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老师越教越难教越要教、学生越写越难写越要写”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作文兴趣低迷.真情实感的习作寥寥无几,怎么办?通过思考和调查我发现,随着信息社会的日新月异,班级中拥有电脑、甚至上网的学生家庭已不在少数,并正以极其迅猛之势飞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黄莲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31-32
喜爱一样东西,是因为它能给你带来快乐。要学生喜欢写作,也必须使他们感受到写作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之感,惟如此,方能使他们真正专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呢?为此,我进行了一番思索。 相似文献
15.
16.
陈明海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16-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实际”的内涵比较丰富,既指学生生活的依存的客观实际,也指学生认识客观现实的主观实际,还指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实际,“学生实际”是学生习作过程中表述和交流的对象。还有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的事情的,由必须合于事情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于情性的自然。” 相似文献
17.
韩毓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习作?这是多年来诸多老师一直探讨研究的课题。我们以新教材为依托,根据年段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大胆尝试,采用“识字、阅读、说话、习作同步发展”的做法,切实落实新课标,使识字、阅读、说话、习作相互促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王端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15-16
在指导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我的妈妈》时,我预先设置的课堂环节是,先读一读例文.再把老师的评语、批注用小黑板挂出来。让同学们讨论、合作,探究出如何针对评语来修改例文。使例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19.
郭洪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大多语文教师都比较重视精批细改。但是许多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对于教师的精批细改似乎并不领情,不能很好地去重视。有的教师则完全放手于学生自改,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由于知识面、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吴云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9-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似乎有这样一个界限:一二年级不进行写作,三年级才开始进行作文训练。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发现每一单元的习作指导内容都是那么寥寥几句,不是作文的命题范围比较宽泛,就是能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