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近世学者叙回纥的历史多始自骨力裴罗,《九姓回鹘爱登里啰旧没蜜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中叙其先祖亦仅追溯至骨力裴罗之父护输。其实,远在此前回纥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势力早已活跃于大漠南北,并同突厥、唐朝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应当视为回纥汗国正式缔建的史前期。其间贯穿了同突厥的激烈斗争以及同唐朝的相互依存。实质上考察,回纥初兴史就是回纥同唐朝并肩抗击突厥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一、“塔塔尔”一词最早在文献上的出现中国唐末会具(841—847)时期的《赐回鹘嗢没斯特勤等召书》中提到有一个回鹘左厢部落叫“黑车子达怛”(见《会昌一品集》卷五,《元朝史》上册第3页,韩儒林),这是对长城以北诸民族历史记载最详细的中文文献上首次提到“塔塔尔”.可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点立的突厥汗国时期的《阙特勤碑》(用突厥鲁尼文、即鄂尔浑文书写的)其中提到四邻各部时,称东邻为“三十姓塔塔尔”(Otuztatar).这个碑是732年所立,比前述史料早一百年.由此可见,“塔塔尔”一词最早出现在突厥文献中.当时,突厥人把什么民族称做塔塔尔人呢?根据中国学者的详细考证:1、韩儒林根据碑文中出现的各部排列顺序指出,三十姓达怛的地理位还应在骨利干(Khurgan),南契丹之北,正好与唐书所载室韦诸部地理位置相当.这就是说,当时中国唐代文献里称作“室韦”的民族,突厥称为“塔塔尔”.  相似文献   

3.
唐朝派往回纥的使者述论李大龙回纥是突厥之后兴起于我国北方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自天宝三年(744年)骨力裴罗称骨咄禄毗伽可汗至开成五年(840年)汗国灭亡,称雄漠北近一个世纪。期间,尤其是在安史之乱的平定和之后的唐代政治生活中,回纥一直颇受唐朝统治者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达怛名称的出现和各种汉译形式、达怛族名的来源和含义、有关达怛族属的文献记载和看法、古突厥文碑铭中的三十姓达怛与汉文献记载的室韦等作了初步论述。文章认为,Tatar族称于8世纪30年代已在突厥语世界使用,9世纪中期见于汉文献明确记载。唐至辽金,Tatar在汉文史籍中有不同汉字译写形式,根据构拟的音值,多种汉泽形式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语言的译音规律。Tatar(这恒)族名来自咛伦贝尔草原的塔塔儿应该是正确的现点,它的含义已难考知。古人宋白提出的达怛族属  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古突厥文碑中的三十姓达怛就是指室韦人。  相似文献   

5.
谈到唐古特是什么民族这个问题,我主张仔细研究一下某些能得到的和它同时代者、目睹者、注解者和专门学者提出的论据。我的目的不是支持任何一种说法,只有说明这个隐晦问题中的更隐晦的部分,并可能从大量的臆说中取出较可信的说法。唐古特(Tangut)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公元735年鄂尔浑河畔的古突厥如尼文毗伽可汗碑东面第24行。毗伽可汗(716—734)说,在他17岁那年,怎样和唐古特战斗,击溃他们,俘获他们的妻、儿、马匹和财产。  相似文献   

6.
《统毗伽可贺敦延陁墓志》出土于长安昭陵,为李思摩妻子延陁氏的墓志.延陁氏乃薛延陀部族酋长之胄,后嫁于突厥可汗所出阿史那思摩.630年,延陁氏随思摩降唐,被安置在夏州一带,在故定襄城、长安等处亦有居所.作为突厥可汗的夫人,延陁氏亲历了隋末至唐初漠北地区的风云变幻,见证了突厥汗国和薛延陀汗国兴衰更替,这些内容在《统毗伽可贺敦延陁墓志》中多有反映,可与《李思摩墓志》相表里.该墓志为深入研究薛延陀部族的历史和贞观时期的北疆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突厥语大词典》中的诗歌谚语及其文化透视邓浩一《突厥语大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是一部反映中世纪突厥诸部落,尤其是回鹘(古代维吾尔族的汉译名称之一)人民语言、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之作①。它记载的语言材料至为珍贵,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中《词...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乡村生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乡村生育[美]阿瑟·P·沃尔夫著袁同凯译乔治·斯汤顿(GeOrgeSt。lllltoll)在报道中国人口已达333,000,000时说,这是一件"令许多读者震惊的事实",随后马尔萨斯(MSI山SS)补充说:"要说明这一人口,没有必要重提孟德斯...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15世纪突厥语言学名著《两种语言之辩》(Muhakεmεtul-Luεtεjn)的内容及其句法特点进行研究。本文作者认为,15世纪维吾尔族语言大师阿里希尔·纳瓦依公元1449年撰写的《两种语言之辩》不仅仅是一部比较语言学著作,而且它又是一部阐述了纳瓦依本人的语言观、创作思想及其主要文学作品的自我评价和总结的佳作。因此,该著作对于纳瓦依散文语言的研究,乃至突厥语言发展史的研究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涉及蒙古祖先传说的前人研究成果颇丰,其中以陈寅恪《〈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及韩儒林《突厥蒙古之祖先传说》两篇文章尤为精要。14世纪伊利汗国官修《史集》作为元史主要文献之一,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史集》依据蒙古祖先传说交代了其诸部分类,尤其是其记载保留了大量可与《元秘史》《元史》等东方文献记载对勘的部族源流传说;同时《史集》为蒙古祖先传说提供了完整的解说构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爬梳《史集》成书以前涉及蒙古、突厥祖先传说的波斯及希伯来文献,试探《史集》所提供的文献、口传信息以外的线索,从另一层面进一步补充《史集》成书的背景轮廓。  相似文献   

11.
也里可温     
也里可温也里可温又译也立乔,元代对基督教徒和教士的通称。其语源有希腊(archoll)、叙利亚(arkun)、阿美尼亚(arNal,王)、突厥(arkhun,白人)、蒙古(crkegun,有势者)、阿拉伯(rekhahurn,上帝)等诸种说法,目前尚...  相似文献   

12.
1957年蒙古考古学家道尔吉苏荣于杭爱山脉西北部的铁尔浑河流域发现露出地面的四面体碑柱的断片,上面刻有古突厥文字符号。1969年9月我们找到这个地方并在碑的周围掘开一个底面积为2×2米、深0.8米的坑,结果发现露出地面的断片树立在石龟台座上,石龟的尾部也刻有古突厥文字和纹章。对这些发现我们进行了目力观察,拍了照并作了拓片。1970年又有两位考古学家在石龟旁边挖了一道沟并发现了碑的另两个断块。遗憾的是最顶上的一节至今没有找到。已找到的三节和石龟已全都运送到乌兰巴托,目前保存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的历史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6世纪中叶,突厥人从阿尔泰山地区迁徙到中亚平原,建立了从中国西北部到咸海东部地域广袤的第一突厥汗国。他们的宗教保留了对天、地、祖先崇拜的痕迹。突厥汗国与中亚平原许多王国的命运一样,很快分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分。布民可汗被认为是突厥汗国的奠基人,也是东突厥的第一位统治者。他的兄弟室点密(Istami)统治着西突厥。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发现的突厥鲁尼文查干敖包铭文,是内蒙古迄今发现的唯一的突厥鲁尼文文献史料.根据查干敖包铭文的发现地点及其印记,可推断该铭文应属于后突厥汗国可汗家族阿史那氏的旁系家族,纪年约在7世纪末至8世纪初,极有可能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突厥鲁尼文文献史料.结合汉籍史料和笔者的田野调查,可推断后突厥汗国的“黑沙南庭”即为达茂旗一带的草原.而查干敖包铭文,则印证笔者有关“黑沙南庭”的这一推论不误.  相似文献   

15.
唐与突厥的频繁接触和剧烈冲突,促成了突厥的大规模内迁。内迁突厥人的汉化过程在唐代民族融合中具有典型的意义。相比于政治、军事等领域深刻的烙印,内迁突厥人在汉文学领域的表现要黯然得多。然而钩稽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可以一定程度上厘清这一群体对于汉文学的接受过程、代表性文学家族以及整体的文学水平等情况。尤其是敦煌写卷中保存的哥舒翰、浑惟明等人的诗歌作品,有力证明了唐代内迁突厥人在汉文学中的特殊地位。内迁突厥及其后裔的诗歌作品在敦煌流传,不仅证明了突厥汉文学的成就,也显示了敦煌民族文学的活力。唐代内迁突厥人的汉化进程以及他们的汉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古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的形态,也印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魏良弢《叶尔羌汗国史纲》评介[韩]金浩东著邹劲风,李幸源译一本书作者现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已出版有《喀喇汗王朝史稿》(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和《西辽史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可见作者是一位活跃的中亚史学者。这次,其关于叶尔羌汗国...  相似文献   

17.
期望:研究西北民族的高水准与权威杂志●牛汝极(新疆大学阿尔泰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西北民族研究》已走完了10年的历程,今天她已成为份量厚重的我国蒙古学、突厥学、藏学、回族学、东干学、西北史地考古等学科的重要学术期刊。《西北民族研究》既刊现实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阿尔泰学者们的理想园地●陈乃雄(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欣逢《西北民族研究》创刊十周年喜庆,特驰函遥致衷心的祝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蒙古语族研究、突厥语族研究、满通语族研究都有了蓬勃的发展。学者们在这些领域里埋头耕耘,写出了许多学...  相似文献   

19.
一、导论 早在蒙古人力量逐渐强大开始对外扩张时,突厥人已经在中亚及邻近地带繁衍生息了。虽然文化稍落后但在政治上已经对中亚地区占有统治地位了。在俄罗斯南部,突厥部的一支钦察人控制了广阔的西伯利亚草原。突厥文化对基辅罗斯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久由于蒙古人的入侵,像突厥十姓(Onogur)和其他部落一样,钦察人也迁入了匈牙利。  相似文献   

20.
吉民 《中国民族》2014,(10):24-24
在吉林省东辽县的东部、被誉为吉林省"十强镇"、"渔米之乡"的安石镇,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就是生活着汉、朝鲜、回、满多个民族的闻名遐迩的"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朝阳村。谁能知晓,昔日一个破烂不堪的贫困乡村,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东辽县新农村试点村"、"辽源市新农村试点村"、"辽源市新农村明星村"、"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