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世纪中叶,突厥人从阿尔泰山地区迁徙到中亚平原,建立了从中国西北部到咸海东部地域广袤的第一突厥汗国。他们的宗教保留了对天、地、祖先崇拜的痕迹。突厥汗国与中亚平原许多王国的命运一样,很快分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分。布民可汗被认为是突厥汗国的奠基人,也是东突厥的第一位统治者。他的兄弟室点密(Istami)统治着西突厥。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发现的突厥鲁尼文查干敖包铭文,是内蒙古迄今发现的唯一的突厥鲁尼文文献史料.根据查干敖包铭文的发现地点及其印记,可推断该铭文应属于后突厥汗国可汗家族阿史那氏的旁系家族,纪年约在7世纪末至8世纪初,极有可能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突厥鲁尼文文献史料.结合汉籍史料和笔者的田野调查,可推断后突厥汗国的“黑沙南庭”即为达茂旗一带的草原.而查干敖包铭文,则印证笔者有关“黑沙南庭”的这一推论不误.  相似文献   

3.
突厥狼图腾文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狼图腾文化起源考述 众所周知,突厥是以狼为图腾的,但对其成因却很少有人探讨。或认为突厥“大柢犬狼之族,繁于北方,故浑沌草昧者引以为徵,是固不足深求,亦无可置信”——干脆不予重视;或简单从狼与游牧民族生活的关系方面加以解释——这亦未免有此牵强,因为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游牧民族并非全是以狼为图腾的。如黠戛斯人曾以雪豹和牛为图腾,哈萨克人的先祖则曾以白天鹅为图腾。突厥以狼为图腾,当有其特殊的原因。 《周书》卷五十《突厥传》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其足,弃草泽中;  相似文献   

4.
在拜占庭阻止了不断扩展的奥斯曼政权的袭击的时期,西罗马帝国得以苟安于没有国内事件的严重干扰和与不服其管辖的国家无休止的纷争。十五世纪,由于对京城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缩小成的城邦之国的最后的攻击,突厥人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点可以从大约在突厥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时出版的几本书中看到。这些著作中有著名的历险记席勒特贝尔格著《突厥人的风俗》,作者曾在突厥人手下当了若干年奴隶。一个世纪以后,当突厥人占领了匈牙利,向维也纳前进的时候,形势变得更加严重起来,其时出现的著作如:吉奥维奥和加木  相似文献   

5.
突厥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它的最高统治集团姓阿史那氏。约在公元六世纪兴起于今天我国新疆东北部,其后势力扩展至大漠南北及中亚一带。从公元552年首领阿史那土门在漠北建立政权开始,至742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昕绝统为止,活跃在我国和中亚将近二百年,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都曾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关于它的社会制度,本文试图对它的习俗和宗教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T·卡瓦尔斯基注意到,突厥诗的尾韵,早在远古,即已出现,所以他认为“有韵诗当源于古代突厥民族”(I4.C.150).E·Э·拜特尔斯在研究玛赫穆提·喀什噶尔《突厥语大辞典》里的古突厥诗歌文献时,观察到“其中的诗,几乎无一不是协韵.”(2 C·88).突厥诗研究专家认为尾韵与如下诸方面有关.B·M·热尔蒙斯基院士指出“音响的重复,在诗歌韵律结构中,承担一种组织作用.”为了诗节,段落之构成,尾韵和头韵,履行同样的作用,即确定韵律节拍的限界,也就是说,确定新的段落里章或节之安排,比如韵,能在章节里建成相同的一种词序,用这种方法,厘定诗之结构.韵不光是足以完成机械性的作用,对于精确地研究诗歌,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一般认为突厥是一个锻冶手工业高度发达的部族。其主要依据是: 1.中国史籍中有许多关于突厥从事冶铁业的记述。例如,突厥曾“臣于茹茹。居金山之阳,为茹茹铁工……其后曰土门,部落稍盛……恃其疆盛,乃求婚于茹茹。茹茹主阿那瑰大怒,使人辱骂之曰:‘尔是我锻奴,何敢发是言也?’……”“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  相似文献   

8.
高昌供食文书中的突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阿斯塔那三○七、三二九、五一七号墓等三座曲氏高昌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九件供食文书,其中六件内容与突厥有关.在供食客使中,出现了阿博珂寒(阿波可汗)、贪(氵旱)珂寒(贪汗可汗)、恕罗坷寒(处罗可汗)、南厢坷寒(可汗)、北厢珂寒(可汗)等突厥可汗派遣的使团.此外,还记载了“外生儿”(外甥)以及突厥可汗的铁师、金师等名称.这批文书的刊布,对于研究突厥史、高昌与突厥的关系,都不无裨益.本文试就文书中与突厥有关的问题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9.
突厥、蒙古、通古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G·克劳森(G·Clauson)爵士是世界著名的东方学家、突厥学家和蒙古学家.他生前著述甚多,并为学术界留下了不少一流的经典之作.本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但鲜为中国学者所知.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元10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突厥语诸族、蒙古语诸族和满洲—通古斯语诸族的民族融合、民族迁徙及其语言关系.本文分四个部分:一、引言;二、阿尔泰理论问题;三、史前时期;四、若干突厥、蒙古和通古斯语部落.其中第四部分占去本文一半的篇幅,内容涉及古代北方民族狄、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拓技、吐谷浑、宇文、奚、契丹、柔然和鞑靼.作者认为,除了令、突厥、铁勒、回纥毫无疑问是操突厥语以外,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拓拔和柔然也是操突厥语的部族;除吐谷浑所操语言不清楚外,宇文、奚、契丹肯定是讲蒙古语的部族;鞑靼原来是操突厥语的,在公元13世纪以前并不指蒙古人.本文的观点虽不能为我们全然接受,但很值得我国史家在探讨这一难题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突厥丧葬风俗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变化过程,一方面其礼仪和习俗事项因层层积累而逐步丰富深厚,另一方面其葬法在树葬、火葬和土葬的转变中参差交错.本文着眼于突厥民族自发轫、兴起至亡国前后数百年的历史跨度,以变化的观点来探讨突厥丧葬在习俗积累、葬法演变两方面的问题和状况.  相似文献   

11.
突厥(Turk),严格地讲,指的是6—8世纪活跃在亚洲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代民族;初属柔然,6世纪中叶并铁勒部、灭柔然,建突厥汗国;其势力范围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西南隔阿姆河与波斯相望。6世纪末,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后相继并于唐王朝。唐末,东、西突厥衰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古代民族的突厥虽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亚洲北部草原上不同民族的游牧人说着同突厥部众大体相同的语言,于是在南方的、操着与之完全不同语言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开始把他们统统说成“突厥人”(Turks),把这些“突厥人”活动的地方称作“突厥斯坦”(Tur…  相似文献   

12.
文章概述了突厥汗国的发展变化历程和古代突厥文碑铭的发现及研究情况 ,以纪念丹麦科学家魏·汤木森成功解读古代突厥文 1 1 0年 ,并反思了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该文摘译自台湾学者陈庆隆的《突厥民族在中国的贸易活动》(Trading Actiuites of the Turkic Peoples in China)原文的英文,发展在《中亚杂志》(Central Asiatic Tournaf)第25卷,1981年,第38—53页。)  相似文献   

14.
引起土耳其国内外巨大兴趣的第四届国际突厥学大会,于1982年9月20—25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有将近200名外国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来自西德、苏联、美国、匈牙利、英国、法国、荷兰、芬兰、挪威、东德、奥地利、比利时、波兰、意大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伊朗、伊拉克、塞浦路斯、突尼斯、埃及、以色列、中国、巴基斯坦、印度、朝鲜和尼日利亚等廿八个国家,土耳其的许多学者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了三百八十多篇关于突厥语言、文学、历史、艺术史以及  相似文献   

15.
突厥语言中确定过去时由确定过去时标志及领属人称后缀构成。突厥语言研究学者对确定过去时标志与领属人称后缀之间的区分尚有分歧。因此,本文从语法层面来论述-t/-d为确定过去时标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突厥语言中确定过去时由确定过去时标志及领属人称后缀构成。突厥语言研究学者对确定过去时标志与领属人称后缀之间的区分尚有分歧。因此,本文从语法层面来论述-t/-d为确定过去时标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已故民族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森先生所著《突厥语言研究文集》于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森教授曾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突厥语研究会顾问、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员。他在中国民族语言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创设了北京大学东语系维吾尔专业和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突厥语教研室,一生致力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的教学与研究。这部文集是中央民族大学学术文库中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凝聚了老一辈学者的心血。著名东方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为文集作序,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为文集题词:著…  相似文献   

18.
早期突厥诸族天文学术语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突厥诸族天文学术语见于有关突厥民族的古今文献,作者从语言学的视角对之进行了多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的突厥民族中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作为一个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种族——突厥语族,他们的思想发展不仅影响到了相关的国际关系,而且他们思想的变迁也受国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突厥,是继匈奴、柔然之后于六世纪中叶在我国西北地区兴起的又一个十分强大的游牧民族,从公元552年攻破柔然,阿史那土门正式称汗建国,一直到公元745年白眉可汗被回纥军队击杀而败亡,在前后历时近二百年的岁月里,它一系列的政治、军事行动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突厥兴衰发展的历史也就一直为中外史学家所瞩目。尽管各国学者对突厥历史的研究作出了许多成绩,但由于其本身内容的复杂性,至今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多年来关于对突厥的族属、发祥地以及社会分期等问题的争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谨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各位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