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文章首先介绍了欧债危机的背景,然后试图分析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我国的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并呈现由经济领域向政治、社会领域传导,由欧元区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的态势。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银行业、非金融私营部门的传导十分明显,使欧洲核心国家银行业风险敞口不断扩大,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同时,主权债务危机引发多国政局动荡,民众不满情绪也持续升温。欧债危机对全球的影响也不断显现,直接冲击欧洲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量,并出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股市暴跌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面对欧债危机及其蔓延趋势,需要各国联合行动,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其中"一揽子"方案、"隔离层"和"防火墙"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和深化,给欧洲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欧债危机是资本主义矛盾、金融危机冲击、制度性和结构性缺陷、政策失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欧债危机对我国宏观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欧债危机一直是横亘在世界经济面前的难题,在希腊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时候,意大利又爆出了主权债务风险攀升的消息,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5.
欧洲是现代福利制度的起源地,也是典型的高福利地区,欧债危机的爆发让人们重新思考欧洲福利制度的利弊问题。回顾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过程及其影响,从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源入手,借鉴欧洲国家在福利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福利制度建设的启示:国家福利不能脱离国民经济的财力基础;发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引导民间力量参与福利体制;开创福利新形式。  相似文献   

6.
论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方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26-30,112
从时下愈演愈烈的欧洲债务危机出发,分析了欧债危机的发展进程,并以金融监管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继而对危机中欧美发达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金融监管改革措施进行梳理,并分析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制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国情基础上,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制度和改革措施,为我所用,以更好地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欧洲大陆的冲击使欧洲长期积累的财政和债务问题逐步转变为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主要是由欧元区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脱节、高社会福利与低经济增长矛盾以及危机爆发后救助迟缓、乏力等因素导致的,同时它也是欧元区在建立之初就一直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缺陷所带来危害的集中体现。欧债危机对欧元区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冲击,给欧元未来的命运蒙上了一层阴影。欧元区未来的结局可能是促使欧债危机国家退出欧元区,而这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则是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8.
受到美债评级下调和欧债危机蔓延,国际市场剧烈动荡。对待这场危机,很多人又犯了2008年的盲目乐观的错误,认为这场风暴不会演变成危机。我们知道,他们所谓不会发生危机,只是在玩概念,事实上,危机已经爆发。这次债务危机并非是一日之功,  相似文献   

9.
欧债危机的爆发暴露了欧洲经济治理体制长期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包括经济政策架构不完善、货币与财政政策分离、危机预防与治理机制缺失、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后。欧洲经济治理体制不仅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表现乏力,而且对劳动力市场僵化、长期发展趋异等由体制缺陷带来的长期性问题束手无策,直接危及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继续推进,经济治理体制改革因而刻不容缓。欧债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危机、重振经济发展,欧盟与欧元区在治理危机的同时,也着力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利用危机带来的契机修补欧洲经济治理体制的漏洞,取得了一定成果。展望未来,面对复杂形势,特别是经济发展趋异加剧削弱欧洲认同的局面,欧盟领导人将如何审时度势,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欧盟在经济上具有高度关联性。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们就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欧债危机概念、形成和演化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途径、领域和前景探讨等方面。研究视角广阔,成果丰硕,但研究方法单一,多以定性描述为主。今后应加强的方面是:欧债...  相似文献   

11.
韦伯强调宗教伦理对个人的经济心态形成和发展的深刻影响,因此有了韦伯命题: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于新教伦理。根据韦伯的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韦伯还提出了反命题:儒教不可能像新教那样焕发出“资本主义精神”,因为,儒教仅有“外王”的入世理性倾向而无实际经世抱负的手段,仅有“内圣”的价值理性的信念伦理而无工具理性的责任伦理。文章从信仰、理性、克制、敬业与成功的内在逻辑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2.
阐发是指说出作者不曾说但会说的。只有知道作者都说了什么,说的是什么,才能设想作者会说什么。无论怎样努力把经典阐释得有意思、有意义,都是严格受到文本限制的。解释的可能性蕴含在作品之中。深刻的作品无论有多么重要的当下现实意义,它都不自限于此。由于其深刻,它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意义、得到有意义的阐发。时空间隔、阅读者对作品的间距,产生出一种积极的作用,使作品从某种特定的阅读中解放出来,使作品之为独立的作品这一点彰显。  相似文献   

13.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百年传统与南大校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的灵魂是其独立的思想和传统。百年南大历经沧桑,但诚朴坚毅、自强不息的精神历久弥新,这在不同时期的校训中都有展现。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南京大学确定“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以激励南大人弘扬传统,奋发进取。  相似文献   

14.
弗雷格区分涵义和指称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对翻译很有帮助。通过阐述弗雷格对涵义和指称的论点,着重讨论英汉语际转换时应注意英汉专名的翻译、不同(相同)比喻形象的相同涵义的翻译、指号对应而涵义不同的翻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生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 ,新年刚入校 ,面对新环境 ,学习生活有诸多的陌生和不适应 ,他们迫切需要知道如何顺利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参加社会活动的关系 ,如何在提高知识素养的同时磨砺自己的才干等等 ,为此我们进行书面调查 ,以此为契机 ,展开我们的思索和对策 ,以寻找学生工作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的目的不是要扩大文学的"自由效果",而是要探讨使批评、自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易于理解的那些历史的以及推论的条件。20世纪对康德提出的自由与文化的关系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第一种将文化与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相联系;第二种将文化刻写为治理的一种机制,它通过自我调节手段运作并使之成为可能。这两种反应紧密相连:英国成人教育与文学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史表明前者是如何紧密地仿照作为自由表达空间的后者的。要理解这两种情况,就必须考虑构成审美的原初决定性特质的无用性是如何被重新界定的,以便它能够被用作治理的工具。在文化治理中,恰恰是通过与社会隔离开来,审美文化才作为一种能够从治理上作用于它的有益手段而被提出来。审美实践被变成了可以利用的东西。正是以这种方式,审美、治理与自由在自由治理的诸种机制之内刻写了某种特有的张力。  相似文献   

18.
诗学批评界一向将诗与歌、谣、谚、语笼而统之为诗 ,实为不妥。诗与歌、谣、谚、语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同源异流 ,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产生的原因不同 ,现实的目的不同 ,发展的道路也不同。理清诗与歌、谣、谚、的性质和它们的关联 ,会有助于对中国诗歌发展及诗学批评纲领“诗言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优秀的法律文化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法制进程,对世界法制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即使在今天,西方许多思想家在对本国法律文化反思时,也常常不忘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营养。法治社会应对情、理、法重新认识,挖掘其合理因素,正确看待情、理、法结合在实现法律体系本土化、保障司法公正以及增强判决执行力中的价值,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合理运用情、理、法。  相似文献   

20.
古代湖南除水、旱两大自然灾害外,主要的灾种还有虫灾、风灾、雹灾、冰冻、地震和疫灾,都对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