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宪法的视角,对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进行反思,认为社会管理应当以社会自我管理为主,而不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在此基础之上,笔者认为,社区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织之一,并且从法律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社区的属性.在厘清社区的法律属性之后,探讨了社区在宪法意义上所具有的社会管理创新功能.最后提出社区建设应具备宪政价值,即首先应当明确社区的自主性,其次才是国家权力对社区施加适度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工会的产生与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时期,即禁止时期、承认但限制时期以及积极保护时期。中国工会组织争取法律的保护与认可的历程可谓艰难曲折,20世纪20年代的劳动立法运动为工会组织争得起码的生存权奠定了重要基础,积极推动了民国时期北京政府的工会立法,是争取宪法上的结社权以及劳工的劳动团结权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私有财产权制度是近现代社会的一项基础法律制度,在各国宪政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公民财产权是指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权利,包括对私人所有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权利.通过阐述宪法意义上公民财产权的含义,回顾我国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论述完善公民财产权宪法保障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是由宗教和信仰自由与实践宗教和信仰自由构成的权利束 ,其基本属性应是表现自由 ,因而为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提供了正当性。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已有了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但还存在立法效力层次低 ,体系不健全 ,执法体制不协调等方面的不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 ,首先应以“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指导原则 ,以依法管理宗教信仰事务为目标 ,以有关的人权公约为参照 ,建立健全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立法体系 ;其次 ,要营造一种良好的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5.
早在民国时期,张友渔即发表了大量关于法治方面的论著,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然而后人对其关注相对甚少。民国时期张友渔的法治观以民治为核心,强调法律规则的统治,与当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法治思想相比,更具合理性和进步意义。同时,它还体现了宪法至上、动态发展的科学涵义。张友渔民国时期的法治观根植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其积极意义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6.
论公民住房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权是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通过考察住房权的宪法和法律规定,对住房权的含义进行了一般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住房权的宪法和法律保障机制进行阐释.住房权的保障主要依赖积极的国家财政政策以及政府改善民生的政治合法性理念,而这正是宪法保障公民社会权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10):122-128
宗教和法律同为人类社会的调控系统,宗教的作用在于为人类提供精神指引,而法律重在规制人们的行为领域,宗教和法律对社会发生作用的连接点在于法律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宗教事务问题。在宗教、民族问题复杂化的今天,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是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重要内容,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也是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有效途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要求,宗教事务作为一项国家公共事务也要依法治理,笔者试图依据法治理念的要求,对我国宗教事务管理的法治化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宪法与大多数普通法律的关系,表现有二:制订这些普通法律的立法权由宪法授予相关国家机关;这些普通法律中的规范不得与宪法规范相抵触。将宪法定位于“总章程”、“母法”,存在着三个基本缺陷:造成宪法虚置,加剧了法律适应社会发展的滞后性,淡化了宪法的本质属性。我以为,将宪法定位于人民管理国家的根本组织大法更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9.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和惊喜的同时,其负面效应可能会侵犯人的价值和尊严,特别是可能侵犯公民宪法的基本权利——隐私权.世界法治发达国家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及实践表明,重视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义务.为此,可构建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双轨制体系,即宪法保护和普通法律保护相结合的复合型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民发展权是宪法原则的现实要求,加强农民发展权的法律保护对于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应从确立农民的法律主体地位,明确政府在农民发展权实现方面的法律责任,依法培育维护农民发展权益的社会组织,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加强农民发展权益保护的法制支持等方面,加强对农民发展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安然 《理论界》2012,(2):57-59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因而社会管理创新要求保护人的生存权,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内进行立法保护,本文从生存权的宪法依据出发,论证生存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民的迁徙自由目前没有任何法律予以明确保护,相反却遭遇了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直接或间接限制.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这些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都应当予以废止,而公民的迁徙自由势必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机会均等的平等理念导致在对社会弱势主体保护时的明显不公平,因此宪法、民法就顺应现实发展的要求开始了社会化的历程.但由于民法公法化的程度有限,对私人具有较强干预性的社会法和经济法便应运而生.它们一起完善地保护了社会弱势主体的权益,实现了社会正义.我国理应在这个大潮流中进一步完善对弱势主体的权利保护.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一、法律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宪法学说 在宪法学的研究中,宪法学说是一个非常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宪法学说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一国的宪法学说往往反映了该国的宪法发展状况与宪法学的研究状况,因而,衡量一国的宪法学的发展程度,往往以该国的宪法学说的发展与成熟程度为标志.纵观西方宪政发达国家,在其成熟的宪政制度和深邃的宪政理论背后,无不以其发达而又绚烂缤纷的宪法学说为理念基础:如美国制宪初期的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学说之争,德国公法研究学中拉邦德的国体宪法学、耶利内克的实证主义国法学以及施密特的政治宪法学之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百科全书派与卢梭的宪法理论之争,日本明治宪法时代的穗积八束的国体宪法学与美浓部达吉的立宪学派之争.这些学说,观点迥异但又自证其成,为本国宪法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理论源泉,也为本国宪政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69-174
实质性正当程序是美国法院在司法审查中对正当程序条款能动解释的产物,对于防范政府以正当程序制定法律侵犯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具有重要价值。实质性正当程序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其适用范围从最初的保护财产权、契约自由,发展到20世纪后期主要适用于人身权利领域,尤其是对隐私权的保护。美国宪法创造性地发展出实质性正当程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检验方法。通过考察实质性正当程序的起源和演变,启示我们应树立正当程序的理念,以之指导当前的司法改革并完善宪法解释。  相似文献   

16.
论私有财产权保护在我国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是我国首次在宪法中明确提出保护私有财产。这一突破表明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在我国越来越受重视 ,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开放程度的提高 ,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要求愈加迫切。但是 ,我国目前的私人财产法律制度依然存在缺陷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在分析我国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历史沿革、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构建完善的私有财产法律体系的具体方法 ,以期公民的宪法权利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清代民国时期西藏佛教寺院经济是西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佛教寺院经济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与历代中央政权扶持,西藏地方政权及贵族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清代民国时期西藏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是和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权体制相适应的,同时也是建立在西藏独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清代民国时期,佛教在西藏城市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在经济、城市空间布局上,还是在城市居民的思想精神上,都有着明显的宗教特征,留下了藏传佛教寺院和寺院经济的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18.
当代身份法领域弱势群体的范围,包括传统婚姻、同居、血缘或法律拟制而产生的具有亲属身份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中的妇女、儿童、老年人。身份法领域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史经历了由野蛮到文明、由不保护到保护、由不全面保护到比较全面保护的历史进程。只要身份法领域个人的私权利不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相违背,不损害第三人权利,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及人权视野下的平等、发展的具体理念则应渗透与体现于具体的身份部门法。  相似文献   

19.
宪政系美国立国之本,市场和人才为美国强国之道[1]。宪政需以宪法作基础,市场需用法律来监管,个人的权利也需要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宪法与法律的解释与应用离不开独立而具有权威的联邦最高法院。就此而言,宪法与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度保证。本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当代西方研究:宪政制度与当代美国”专栏所刊发的三篇文章,分别从联邦最高法院与公司成长、政府监管程序的宪法基础、沃伦法院的历史作用三个不同的方面,说明宪法与联邦最高法院在美国经济与社会治理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司法院做出的司法解释被称为解释例。解释例是近代中国司法机关在正式司法程序之外开展法律解释的产物,由声请机关在法律适用困难时,直接函请最高司法机关予以解释,从而补充法律条文。与同时代的判决例相比,这种函请解释的方式更多体现出传统律例文化的影响。司法院解释以例的名义得以广泛汇编发行,并与判决例并称为判解,成为民国时期重要的法律形式。随着传统律例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消失,司法院解释由法律解释转向宪法解释,解释内容不再成为与律对应的例,传统中国以律例为核心的法律形式最终消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