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素彬 《上海统计》1998,(12):15-17
国民经济核算的首要任务是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是对社会生产和使用过程进行的全面核算.所谓经济活动就是指生产具有一定效用的产品的活动.这就是说,在整个核算中遵循的是生产原则,以当期生产量作为核算的依据.在以往长时间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一直界定在物质产品和物质性服务活动.而SNA体系则将生产活动的范围扩展到了服务领域,即认定服务活动属于生产活动的范畴,那么服务领域的核算同样应坚持生产原则,反映到部门核算中,生产性收入记入该部门的产出,财产性收入不记入该部门的产出。我国正努力实现与SNA体系的全面接轨,目前许多服务部门的核算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协调问题的研究已有数年之久,这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当中特有的一个现象。在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初,我国借鉴的是当时苏联和东欧国家中实行的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由于在这些国家中实行的是统计核算占主导地位的核算模式,即会计核算要依据和服从统计核算的原则与需要,所以两者对国民经济的核算本身就是一致的,不存在协调问题。而在我国却形成了以会计为微观经济核算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常宁 《中国统计》2001,(11):13-14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协调问题的研究已有数年之久,这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当中特有的一个现象。在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初,我国借鉴的是当时苏联东欧国家中实行的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由于在这些国家中实行的是统计核算占主导地位的核算模式,即会计核算要依据和服从统计核算的原则与需要,所以两者对国民经济的核算本身就是一致的,不存在协调问题。而在我国却形成了以会计微观经济核算主体,以统计为宏观经济核算主体,两大核算并行的经济核算体系。即使在我国转为实行SNA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后,两者之间众多差异仍无法调和…  相似文献   

4.
一、两大核算体系差别的最初研究SNA与MPS间的实际性对比开始于1958年。欧洲统计学家会议在其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认为:“用于苏联和其他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国民经济平衡核算体系是描述国民经济全过程的工具。它主要在两点上与其他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同:一是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其他国民经济活动方式之间的差别;二是各种各样的社会集团所包含的内容不同。然而根据两大核算体系所获得的资料可以通过重新分组和调整使之进一步完善和相互可比。”这被认为是进行两大核算体系国际比较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表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89年修订稿)的基本内容之一,今后几年将在全国逐步试编。编制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是一项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也较广,需要在生产领域(物质生产和劳务生产)中计算各部门的投入产出价格指数,在流通领域中计算批零价格  相似文献   

6.
刘长新 《统计研究》1987,4(5):23-28
一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满足党和政府加强国民经济管理,综合评估国民经济活动成效的需要,是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一般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由一整套科学的核算表所组成的、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资源与条件、活动过程、活动的成果与效益进行总体性、平衡性核算的分组体系与指标体系的总称。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一定经济基础所制约,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研究国民经济核算  相似文献   

7.
许宪春 《统计研究》2000,17(1):56-58
一、修订的必要性  国家统计局与有关部门合作于1984—1992年间研究制定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核算体系,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的作用。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工作经验;突破了“姓社姓资”的传统观念的束缚,采纳了国际上通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在由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向SNA转换过程中,在推动1992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8.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如何转轨转轨的意义所谓转轨是指由原来的东方核算体系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向国民帐户核算体系(SNA)的转变。这两大体系的最大区别在于,MPS体系只对物质生部门进行核算,SNA体系不仅对物质生产而且对非物质生产领域一起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通过国民经济中一系列互相联系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核算方法,完整、系统地反映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具体地说,它包括反映物质资料再生产、生产力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产以及上层建筑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核心指标,它是一个国家(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作为国民经济核算(宏观层次)的基础——微观经济核算之一的企业统计业务,相应的增加值或人均增加值(即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在企业经济运行中也具有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为此对企业统计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在统计领域,国民经济核算也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实现了由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英文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简称MPS)到国民账户体系(英文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一套与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接轨、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描述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向世界通行核算体系SNA的逐步接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和方法将不断趋于完善,加强核算体系的整体功能,拓展核算体系的应用领域,已成为统计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充分描述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全貌,提供了有关国民经济运行全面的、系统的宏观信息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可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这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功能,即核算体系的分析功能。强化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功能首先要从强化其基础功能着手。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总体框架,可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几点认识□郑家亨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上是SNA体系,其理论的基础就是西方三要素理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形式上是SNA体系,但是其理论基础仍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正确掌握和运用基本价值指标的问题 总产出、中间消耗、增加值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价值指标。总产出是常住单位核算期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中间消耗是该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增加值是该单位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三者必须保持相  相似文献   

14.
于广沛 《统计研究》1991,8(2):24-2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理论以及苏联的经验,采用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两个总量指标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总成果,并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和计划管理。这两个指标在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和核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核算范围不全。除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之外,对其他部门广大职工的劳动成果和消耗,没有全面核算和平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5.
蒋明祥 《浙江统计》2005,(12):12-13,19
绿色GDP核算,是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即将经济活动中自然资源的耗减成本与环境污染代价予以扣除,进行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形成一套能够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提供资源环境核算数据的核算体系,亦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或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简称SEEA).它是对传统GDP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后的生产总值.用计算公式表示:"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耗减)-环境品质降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已全面实行国际上统一采用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这是我国统计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和成果。与我国过去的MPS体系相比,SNA体系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扩大了生产核算的范围,由原来的物质生产扩大到包括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这种变化也带来了对理论观念的冲击,促使我们对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及等价原则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国国民核算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精髓性内容就是再生产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国民经济核…  相似文献   

17.
李宝瑜 《统计研究》1990,7(4):26-28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中,有几个重大问题需要解决:(1)从整体上发挥核算体系的作用。(2)利用核算体系从方法上解决国民经济整体综合平衡问题。(3)把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经济计划与经济数学方法统一起来,建立一个与核算体系配套的经济数学模型体系。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些初步的研究。一、基本思路以往的宏观经济数学模型有两个较大的缺陷,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资料脱节;二是变量过少,多数模型属于局部模型。即使是整体模型,也难以多层次、多环节分解。与其他模型相比,投入产出模型既具有综合性,又具有分解性,但它只能描述社会产品的生产、初次分配及最终使用过程,而不能包括再分配收支。国民经济循环总表虽然包括了社会产品的再分配,但它没有配以相应的数学模型。如果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  相似文献   

18.
一、资金流量核算的概念及意义资金流量核算以全社会的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通过对各部门间各种资金的流向和流量的描述,揭示各种资金活动与其他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并以此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资金流量表已作为一个基本表式包括在正在研制试算中的新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中。  相似文献   

19.
一、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和意义国民经济统计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 ,对社会再生产——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全过程 ,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 (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的活动 ,从宏观角度进行系统测量与分析的统计工作或科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从内容看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在国民帐户体系(SNA)取代物质生产平衡表体系 (MPS)之后 ,国民经济核算的有关指标、工具和手段等已基本与国际接轨。尽管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在理论上或实践上仍然处于不断调整与完善阶段 ,但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从课程内容来说 ,它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要真正进入实施阶段,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外部环境问题,二是统计系统内部的协调与完善问题。外部环境是核算体系转轨的客观条件。所谓外部环境,是指所有与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有关的统计系统以外的环境条件及其相关因素。在我国现阶段,统计核算体系转轨的外部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三大核算”之间的不协调,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国民经济部门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与部门和企业现行管理手段和方式不协调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