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无论是委托———代理理论的“完全契约”说,还是格罗斯曼-哈特-莫尔理论的“不完全契约”说,都是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契约问题的。但实际上,由新制度经济学的效用最大化、有限理性、交易费用和机会主义假设出发,可以符合逻辑地得出“契约是不完全的”结论。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假设由新古典经济学的严格假设发展到新制度经济学的贴近现实的假设,使人们对契约的认识由完全契约发展到不完全契约,使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
面临交易成本问题、不确定性和风险约束,现代契约设计的核心是缔约方权利与责任的治理结构安排;有限理性、交易成本、未来不确定性及风险所引致的理性不完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契约不完全,而契约不完全导致的剩余权利与交易匹配是实现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契约经济学本土化发展的不足与挑战是交易费用度量困难、风险对称配置机理模糊、契约履约机制研究薄弱和非正式规则在契约自我实施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匮乏。如何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协调安排,降低契约实施成本,是中国市场经济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值得研究者重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建立在完全契约和交易成本比较优势的前提假设上的,但实践中由于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信息不对称、第三者不可证实、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服务市场化所赖以存在的前提假设并不必然成立,不完全契约和交易成本的非比较优势使得公共服务市场化面临着失灵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资产专用性、索要高价和科层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为什么存在?什么决定着企业的边界?这两个问题是组织经济学探讨的中心问题.威廉姆森将企业和市场看作是组织交易的不同形式,认为二者的选择是由交易费用决定的,目的在于节约交易费用.通过分析企业内交易和市场交易中交易费用的性质和来源,威廉姆森提出的基本假说是,随着市场交易中关系专用性投资创造的准租金水平的上升和合约不完全程度的上升,合并的可能性将增大.通过考察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假设和概念框架发现,该理论为分析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力的工具,但是,该理论对市场交易中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如何在企业内得到克服的分析却是含糊不清的.此外,由于把企业惟一地看作是治理中间产品市场交易障碍的机制,该理论对企业内部组织的解释意义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农超对接”供应链的治理模式和专用性投资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农户加入“农超对接”供应链意愿不足这一现实问题,首先,分析“农超对接”供应链的不完全契约特征;其次,构建了三种不同治理模式的数学模型,对比农户最优专用性投资水平的差异;最后,建立事后再协商的讨价还价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影响农户专业性投资水平的因素。研究表明:以激励农户提高专用性投资水平作为标准,事后再协商模式将比事后不协商模式更具优势;如果农户预期到自己在事后再协商中会面临被“敲竹杠”的风险,将会降低事前的专用性投资水平;可以从改造农超双方不平衡的上下层结构关系入手,来激励农户提高专用性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不完全合约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格罗斯曼、哈特和摩尔所开创的不完全合约理论认为,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不完全因素的存在,真实世界的合约都是不完全的,为此,加强和保护专用性投资关键在于事先明确物质资产所有权。不完全合约理论源于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两种理论的根本差异在于对不完全合约的基础及其导致的合约功能的不同认识。不完全合约理论远非一个基础牢固和逻辑一致的成熟理论,需要从找到合约不完全的基础、重视对非正式合约和"最佳完全合约"的研究等方面努力使其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存在着高风险,这种高风险与其产品自身的高杠杆性、高关联性、虚拟性密切相关,因此,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高风险是与生俱来的.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契约理论把每次交易视为一种契约,将交易作为最基本的分析单位对现实问题进行契约分析.本文试图从契约理论这一全新角度出发,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解释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存在高风险的原因.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高风险源自于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广泛存在,而引起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高风险的根本原因则是国际金融衍生产品的非完全契约性质.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此次经济危机?这个问题业内人士会有不同的见解。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提出了金融危机中四大不完全契约的概念,分析了次贷危机中不完全契约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对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给出了新的解释;并据此对金融监管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制度经济学为深入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奠定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包括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企业与经济组织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就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新制度经济学在委托代理理论方面的相关观点分门别类的与现代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做出比较,认为造成代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而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约束和激励。  相似文献   

10.
交易费用经济学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本文梳理了作为交易费用经济学核心部分的交易或契约治理的一般逻辑框架,此框架以契约人的行为假设为逻辑起点,以最优的治理结构选择为逻辑归宿.在此基础上,基于交易费用经济学视角评述了企业的本质和企业的最优规模或边界,并对此理论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食品加工行业的商品信用发生机理进行研究,运用产业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分析方法,分别从行业特性和产品特性角度来分析食品加工企业违背产品质量信用的内在动机与外在激励.运用契约理论对加工食品质量失信深入分析,对于不同的产品特性分别运用不同的契约安排来解决其商品信用危机.通过分析南京冠生园制假售假而破产的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对食品加工业商品信用发生机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语言适应论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语用学的研究思想。它的认识论意义在于:语言适应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满意决策”理论的“有限理性”思想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适应性”思想。它充分考虑到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偶然性与必然性、适应性与复杂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超越了传统语用学思想与经典完美理性观,而且建构了语用学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3.
加入时间因素的行为经济学个体决策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为经济学的Prospect Theory在全面反驳新古典预期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个体主观感受和有限理性的一般决策模型。本文通过对这个模型进一步加入时间因素的扩展分析,发现个体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在不同的时间压力下会呈现非理性的一面,因而传统经济学的偏好和理性假设将不再是决定所有个体决策行为的最终因素,时间压力以及个体素质也是影响个体决策行为和最终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工程合同不完备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导致工程合同执行效率偏低、工程合同交易成本过高以及工程合同纠纷案件频发。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工程合同不完备性的测度模型,并进行信度检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测度模型的结构效度,证实了工程合同不完备性测度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显示:工程合同不完备性测度模型包括有限理性、语言描述局限性和战略模糊性3个维度,可以为工程合同不完备性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规范、清理税收优惠是实现法治、实现公平竞争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在法律工具主义思潮下,税收优惠的异化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具体到上海自贸区内的税收优惠制度,在肯定其创新性、科学性的基础上,未来区内税收优惠制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需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在合理性证成的前提下,做到自贸区税收优惠的合法性证成;其次在立法的价值取向上,应以税收中立为导向,防止对竞争政策的破坏;最后在立法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价上,要纳入比例原则作为考量税收优惠正当性的依据。通过上述手段才能维系税收优惠与竞争中立二者之间的协调,促进上海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理由--集体选择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亚当·斯密对政府行为的经验分析为基础,通过类推科斯对企业产生原因的分析。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说明了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理由;运用博弈论为分析工具说明了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信息的不完全性及不对称性决定了预期只能是有限理性的,心理因素在金融资产泡沫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行为主体只能是根据自己认识到的约束和自己拥有的信息结构寻求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羊群心理、博傻心理及正反馈交易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资产价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德国对外经济法》《德国对外经济条例》改革的介绍及其与欧盟法、《关贸总协定》的比较,认为应对这两个德国法中的"公共安全和国家秩序"进行更加准确的界定,并分析了这次改革对我国企业在德国以及欧盟范围内并购德国企业所产生的法律风险,进而提出事先和事后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理性选择理论应用于经济学被很多经济学家看作是“成功”的,毕竟它为经济学增添了清晰和严密等特性。然而,这一“成功”观点的背后隐含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体系,它重视简约性、精确性等学术价值观而轻视丰富性和真实性等学术价值观。这种等级制二元论价值观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性别内涵。经济学研究要想避免走向教条主义、避免得出荒谬的结论,就必须崇尚“阴阳和合”的价值观体系,平等地重视丰富性和真实性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就像精确性和简约性等价值观一样,是经济学价值观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应遭到忽视和贬低。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的应收账款可作质权质押,这种规定澄清了关于应收账款的性质争议。应收账款的质权性决定其担保性,而应收账款的风险性属性,决定了这种担保的有效性存在限制。依据法律经济学的分析路径、应收账款质权主体之间存在对策行为的博弈,从而决定了应收账款质权具有的风险性特征,规避应收账款风险的就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以提高应收账款的质权性实现的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