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令狐楚是唐代宰相之一,曾数领诸镇节度,颇有政绩。他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骈文作家,白居易一再呼为“诗敌”,刘禹锡称之为“今日文章主”,史官则谓:“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旧唐书·元稹传》)他曾有《漆奁集》130卷,《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60首,《全唐文》辑存其文5卷约140篇。他不仅“夜半授衣”培育了李商隐,而且与当时诗人张籍、王建、刘禹锡、李逢吉、白居易、贾岛等广为酬唱,更以奉诏纂进《元和御览》导引一代诗风。令狐楚的文学史地位是特别的,但又是为学术界所忽略的。本《年谱》侧重于令狐楚之仕历浮沉、文学交游、作品系年诸项,受篇幅限制,且为《简编》,意在对展开令狐楚之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2.
从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诗解有六种,分别给出了不同的送别对象.经过考证分析,笔者发现,《赋得古原草送别》与白居易写给湘灵的诗,在时间上有明显的承接性,可以推测,该诗作于与湘灵萌生恋情之初的贞元九年(793)的一次分别时,送别的对象为湘灵,反映的是诗人初生恋情时的分别情怀,它与此后写给湘灵的诗中的“草”意象相因应.  相似文献   

3.
“床前明月光”的“床”字还是解释为“睡床”为好──与程瑞君先生商榷鲁梁《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95年第2期载程瑞君先生《唐诗名篇词语新解五则》一文(下简称程文),指出李白《静夜思》诗中的“床”字应是一种坐具,而“肯定不是睡床”。古代汉语中的“床”字...  相似文献   

4.
两汉《诗》学史札记三则董治安一《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扬雄是西汉后期赋坛的大家。他四十三、四岁(成帝元延年间)之前,专注于铺张扬厉之赋的创作;而五十多岁(哀帝建平年间)以后,有感于大赋之“劝而不止”,“又颇似倡优”,于是“...  相似文献   

5.
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见于宋黄升《花庵词选》,后入《全唐诗》。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体,月明人传楼。王汝弼《白居易选集》:“据《白香山诗后集》、《病中诗序》的纪年,此词当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对于此词的理解,历来颇有出人。黄升云:“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唐景。”此说前人已有辩驳。谢朝徵《白香词谱笺》云:“黄叔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唐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沐水合流而东南人邳州。韩愈诗‘洋泅交流郡城角’是也。瓜洲即瓜州没,在今扬州…  相似文献   

6.
王维的《山居秋瞑》一诗,历来为选介和赏析类的著述所推崇。而对于“空山新雨后”中的这个“空”字,《大学语文(修订本四版)对此未做注释,似乎它不成其问题。如按《唐诗鉴赏辞典》上的哩解,就是: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①另据笔者在课堂上对听课学生的调查,一般也都认为“空山”是指“无人”或“无声”。联想到暮秋时日,“无…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发表的《〈全唐诗〉中萧颖士〈江有枫〉诗辨正》一文,曾将唐代萧颖士《江有枫》诗中的“愬”字解释为“恐惧”、“害怕”;今发现其解欠妥,应释为“诋毁”、“说坏话”,文章对两种解释的出典及“愬”字的读音,做了必要的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8.
“歌诗合为事而作”──论白居易《新乐府》的新闻性张保健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51岁以前写的1300多首诗编为四类:一讽谕,二闲适,三感伤,四条律。四类中,价值最高,他本人也最为重视的是第一类讽谕诗。其中《新乐府》50首更是有组织...  相似文献   

9.
“接脚”辨义何富东关汉卿名剧《窦娥冤》第二折唱词:“老汉自到蔡婆婆家来,本望做个接脚,却被她媳妇坚执不从……”,其中“接脚”一词,历来注家都认为指女人丧夫后续招的男人。陆据安的《戏曲词语汇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92页释为:“俗称后夫...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送客南迁》诗中“飓风子里黑, 草四时青”的“ 草”,一般注家引用前人注解为“山菜”,这是错误的。“ 汉”本义是一种山菜,也表示一种草药“ ”,即“五原之韭”。白居易借此字的形体和读音来表示一种新的意义——“荨麻”,宋人张邦基承用,李时珍《本草纲目》将“ ”视为“荨”的异体字,这样“ ”字就获得了第三个意义:“荨麻”.同时,“ ”和“荨”两字的读音和意义也产生了感染和混同,现代汉字“荨”行而“ ”废,个别字典把“ ”作为“荨”的异体字。诗中“ 草”应为“荨麻”,是一种毒草,这样解释才符合诗歌的整体义蕴。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有一首题为《花非花》的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首二十六字的短诗,与白居易其他诗篇迥然不同的风格,十分令人注目。白居易的讨在唐代就以通俗易懂著名,而这首诗从表面上看起来,却不是易懂的,尤其不象其他乐府小令  相似文献   

12.
将赋、比、兴本义解作诗歌写作方法和诗歌体裁均有所不妥。因为“六诗”当是《周礼》编著者在古而自有的风、雅、颂组合中插入赋、比、兴拼凑而成 ,它反映的是学《诗》致用称《诗》以言的时代观念。其要义在赋《诗》以风 ,指以讽喻教化为灵魂 ,以赋为组织核心 ,加上比兴为主干 ,又缀以雅颂为陪衬的《诗》的六种功用。“赋”指“称《诗》以谕其志”,“比”指以《诗》类比己志 ,“兴”指起发志意 ,听赋《诗》而触类旁通生发感悟 ,领会其所含情志意义。就本义言 ,“六诗”原属经学命题 ,至东汉之后 ,赋、比、兴三义才演变成一个发展着的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13.
邹绍先赴河南任租庸判官,因刘长卿、皇甫冉、张继赠诗送别而值得关注。邹绍先任官时间,学界考订不一,多不自洽处。根据赠诗题目中“陈留”“毗陵”“洪州”的位置关系,结合三诗的形制特点,知三首诗为三诗人同在毗陵所作。根据三诗内容典故,综合安史之乱以来尹子奇、史思明乱河南等史料及刘长卿、皇甫冉、张继交游轨迹,可考订邹绍先任官时间在乾元二年(758)春。  相似文献   

14.
《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除《白香山诗集》、《全唐诗》、《唐诗别裁》收录了它之外,《唐诗三百首》、《唐诗选读》等普及读物也都选录了它。它是一首流传较广、影响很深的诗。这首诗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得到历代文学界的赞誉。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有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质疑康金声“浪漫”一词,古已有之,为叠韵连绵词。《淮南子》作“澜漫”(见《览冥训》),亦作“漫澜”(见《齐俗训》、《精神训》),意为不事修饰。魏晋时代的“浪孟”(见潘岳《笙赋》)、“浪莽”(见《陶渊明《归园田居》之四),虽然换...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句的“连三月”,已有三种解释:一、谓“乱后两逢三月”,见《杜诗镜诠》。二、指“正月二月三月”,见《杜甫诗选注》。三、谓“直到春深三月”,见《唐宋诗词探胜》。这三种解释的共同点,是把“三月”理解为“三月份”,似都不甚妥当。我以为此句中的“三”字和对句的“万”字,都是不定的数词,应作“三五个月”  相似文献   

17.
“制到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这是长庆三年,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元稹任浙东观察史、越州刺史时,两人以诗章赠答,白在《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中这样评价二人诗文的。前一句是对元稹的赞美。白居易自注云:“微之长庆初知制告,文格高古,始变俗体,继者效之也”。元稹制告“新体”,实是文体文风改革已深入到官方公式文字领域的反映。后一句是对元白唱和诗的自评,白居易自注云:“众称元白为千字律诗,或号元和格”。白居易在此明确地意识到了“元和体”诗对当时诗体诗风的变新作用。按照张碧波先生的观点,①元和体可分为二类,一为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一为杯酒光景间的小碎篇章,并包括二人所谓艳体诗在内。  相似文献   

18.
《江楼夕望招客》是白居易在唐穆宗长庆三年(八二三)任杭州刺史时写的一首诗.大概因为诗里有点“闲情逸致”的色调,所以一些“唐诗”选本没有选入它.有的“白居易诗选”也没有选到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下册.(1978年版)编入了此诗,我觉得编者在取舍问题上,是颇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19.
比较陶、谢异同,其说由来已久。除去其才性互异与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之外,根本上乃在于其诗文之立意不同。作为大庄园主的谢灵运,在晋宋易代之后,由于卷入了皇家刘氏兄弟的纷争,因而仕途上的飞黄腾达被阻隔了,不得不于来少帝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称疾去职,写下了《辞禄赋》、《归途赋})等文章,肆请于山水,每到之处都留下了不少的诗句,“心中有不平,泄为山水诗”(白居易诗);而约略同时代的另一位大文学家陶渊明也在之前不久辞官归隐,以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境,写下了《归去来兮辞》,自觉地归田参加了劳动…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有明刻三十卷本《事类赋》一部,题宋博士渤海吴淑撰注,黑口、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书前有宋边惇德序,其次有吴淑《进注<事类赋>状》,卷三十后有“宋绍兴丙寅右迪功郎特差监潭州南嶽庙边惇德;左儒林郎绍兴府观察推官主管文字陈绶;右从政郎充浙东提举茶盐司斡办公事李端民校勘”三行字;书末有赵子昂、王登用毛笔题跋各一条。书前及各卷首页钤有“冯梦祯印”、“冯氏开之”、“祕府”、“毛氏珍藏图书”、“自天水人”、“红术山人”和7.5×7.8cm大方印(印文待认)等印章。《事类赋》宋、元、明,清各朝均有刻本,但明刻本存世很少,据《中国古籍善本目录》(征求意见本)载全国仅存七部。《事类赋》作者吴淑,字正仪。生于南唐保大五年(947),卒于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初仕南唐,入宋后官至职方员外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