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企业融资模式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目前改革正向全面的市场化方向迈进,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事实: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协同改革滞后,使我们目前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国有企业连年亏损,亏损面有增无减,负债率居高不下,银行刁;良资产逐年增加,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效益一再滑坡。究其原因乃我国的融资体制仍是计划经济的行政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部分国有企业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陷入困境。金融业应给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与发展以支持。不仅应支持运营良好的企业,还应支持扭亏有望的企业和困难企业中某些有发展前景的产品。要做到支持国有企业减亏增盈与金融业自身发展相结合,遵循有关原则,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业在支持国企发展中还要争得政府等方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有些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所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投融资体制,中国应致力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企业的融资模式应从间接融资为主转化为直接融资为主。因为,资本市场能迅速地以灵活的方式为大量储蓄资金...  相似文献   

4.
邢晓岩  郑秀 《理论界》2007,(7):216-218
目前在世界各国纷纷实行混业经营制度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实行的却是分业经营制度,这与我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经济条件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历史演变,分析了目前我国银行业经营体制的现状是大混业小分业模式,最后指出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内在动力、外因及技术条件,论证了我国银行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都表明,一国金融发展的程度会影响其企业的发展,而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面临高负债、低效率的难题,金融发展将会有助于国有企业步出这一困境,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企业、银行、政府三方面共同努力,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消除银行的垄断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实行金融约束政策,为国有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报告还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抓住国有企业改革这一主要矛盾,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新理论和新观念。一、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超越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模式近2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但实际情况却很不理想。目前,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基本状况是:到1996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大中型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57万户,其中亏损企业5885户,亏损面为37%…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文中分析了我国国有银行目前面临的体制困境,提出国有银行要走出体制困境,唯一的选择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制度攻坚。文中还探讨了改革的模式选择及国有银行制度创新的演进。  相似文献   

8.
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机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我国国有企业的各项权利集于政府一身 ,企业只不过是政府的生产车间。在这种政企合一的模式中 ,委托代理关系被弱化了。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试点的改革 ,以及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开始显现出来。本文借助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评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构建国有企业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企业国有资产法>,使我们再次深思"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中一直反复思考的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的存在合理性问题,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不仅应该合理存在,还应该通过政府引导和促进,大力发展;其次,笔者考察了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三种政企关系模式:美国的"自由式"、德国的"引导式"、日本的"主导式",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笔者回顾了我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的体制变迁,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必须发生"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债务过度问题,已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解决企业债务问题已成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术界对国有企业债务过度的成因及解决的对策展开了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国有企业债务过度的成因 1.经济体制的转轨是造成国有企业债务过重的历史原因。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企业的唯一投资主体,国有企业只是单纯的生产单位,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受政府控制,企业只有向财政上缴利税的义务,而无积累、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职能,更没有这方面的内在动力与压力,因此,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资金、财务约束机制。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企业仍沿袭旧体制下的行为模式,缺乏为投资、融资承担风险和责任的意识及必要的财力、物力准备,从而陷入债务危机。另外,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没有进行结构调整所需的大量资金积累,难以组织大规模的有效的资金投入,从而造成大批国有企业在体制转轨中陷入既难以维持现状又无力进行结构调整和设备更新的窘地,使企业背上深重的债务包袱。  相似文献   

11.
搞活我国国有经济必须强化科学管理体制张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已成为我国各地加快搞活国有经济的主流思路。各地都希望通过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完成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并为率先实现国有企业高效率经营创造体制基础。。迅速而成功地搞活国有经济,首...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公开发行和上市股票,使国有企业的改革迈上了以股权融资和产权变革为特征的制度创新之路。可以说,股权融资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从管理方法与经营机制层面走向制度创新的产物。以国有企业改制为主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迅速成长,不仅为国有企业的资金筹措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体制摩擦以及各种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经历了从财政融资为主到国有银行融资为主,再到逐渐扩大资本市场融资比重的转变,每一种融资方式伴生着不同的金融风险。应该承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从财政融资到银行融资,进而发展资本市场、加大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本文分析国有企业融资方式的变迁及其相应的金融风险,特别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寻求国有企业合适的融资方式。一、以财政为主的融资方式1.财政融资的特点。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这种财政融资方式的实现是以农副产品的统购…  相似文献   

14.
扭亏增盈与公司制改革──关于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吴作民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企业的效益提升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但近年来,国有企业的亏损局面一直未得到较好的改观,相反,其亏损额仍呈上升趋势,因而国有企业的扭亏增盈...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中小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巨大困境,MBO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产权改革模式,为实现中小国有企业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提供了一个宽广的思路。在实施MBO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中小国有企业的MBO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要规范国有资产定价和收购资金的来源问题,为促进中小国有企业MBO的顺利进行创建各种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企业融资次序与我国资金的二元供给结构出发分析了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融资困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考察了融资创新与南京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文章指出,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采取多种融资创新手段,主要依赖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尽可能地利用体制内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并辅之以适当的政府政策倾斜来解决南京民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融资困境问题,并结合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企业融资次序与我国资金的二元供给结构出发分析了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融资困境问题。在此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考察了融资创新与南京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文章指出 ,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 ,采取多种融资创新手段 ,主要依赖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 ,尽可能地利用体制内正规金融制度安排 ,并辅之以适当的政府政策倾斜来解决南京民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融资困境问题 ,并结合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 ,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体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金融业混业经营在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相比之下,我国金融业依旧采取的分业经营体制显得与国际社会格格不入。我国金融业在未来如何面对四方国家金融航母的竞争?对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尽快实现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周小光  刘杰 《理论界》2005,(8):202-203
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变革必然要求变革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将是任何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适应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探求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重新构建我国稳健、合理、高效、安全的“一元制”金融监管体制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经过16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要素已经深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制外经济,即非国有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最活跃的部分。然而,体制内经济,即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仍存在着种种障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在改革中走出困境,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就很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