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云志 《学术探索》2005,90(4):109-117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主题。现代化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外部关系上的世界化和内部关系的个性化(个人主义)是现代化运动的两个重要趋势和趋向。中国近代以来160多年的发展历程同样体现和展示出这样两个基本的发展趋势和趋向。从世界化的趋势来说,由于中国近代的对外开放是被迫的,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人对世界化的发展趋势缺乏自觉的意识和体认,直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学习西方、融入世界、变法图强的世界化意识才成为先进中国人的自觉主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世界化进程和中国人的世界化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个性主义的实质是对个人价值(个人的自主权利及其创造精神)的尊重和肯定。个性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演变过程,通过对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介绍、宣传和诠释,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对个性主义的内容和价值进行了新的界说和评论,充分肯定了个性主义、个性解放、个人自由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个性主义思想的宣传、倡导、高扬,为个性化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五四时期成为中国个性化发展的黄金时期。1949年后,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发展进程处于停滞、萎缩甚至倒退状态,直至1978年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进程才重新启动。值得注意的是,最近20多年间,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程度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程度,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思潮自晚清至今 ,历经了三个发展时期 ,其主流始终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一开始便同世界化密切相联 ,随着世界文学思潮的骚动而革变。入世使我国进入了国际化的新时代 ,中国文学将发生重大变化 ,走向完全的现代化和世界化。但它不是全盘西化式的“充分世界化” ,也不是“东方文化天下”式的世界化 ,而应与时俱进 ,综合创新 ,越充满时代先进文化意识 ,越充满中华民族个性特色 ,便越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3.
五四:世界化及其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宇 《齐鲁学刊》2004,5(3):136-143
五四新文化运动选择了世界化的文化建设路径。在现代化这一目标制约下,世界化就是西化,西化就是现代化。虽然"全盘西化"作为一个汉语词汇是后来才出现的,但五四时期已经存在这种倾向。《新青年》集团批判"特殊国情论",反对"调和折衷论",目的都在于推进中国的充分世界化。他们之所以主张充分世界化,主要理由是西方文明比中国文明进步,而进步的标准则是更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更能够保障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  相似文献   

4.
世界化进程中的中国抗日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崛起并侵入中国所引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诸强重组亚洲格局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世界化进程的转折点。抗日战争催生了普通民众的中华民族意识,“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精神日益成熟;抗日战争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一方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政治格局的巨变。  相似文献   

5.
苟小泉 《人文杂志》2005,(4):160-161
由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主办、西北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协办,中国哲学史学会2005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6月4日至6日在西安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各高校、学术研究机构一百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此次会议的主题———“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这一颇具挑战性的题目,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在很多方面将中国哲学史研究推向前沿。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世界化问题的讨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教授认为,中国哲…  相似文献   

6.
美籍华裔学者、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成中英教授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走过的学思历程是一条“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以“重建中国哲学”的道路。数十年来,成中英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他不仅创办了英文《中国哲学季刊》,而且是国际中国哲学会和国际易经学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80年代中期以来,成中英先生多次来中国大陆讲学访问,出席学术会议,成为大陆学界所熟知的著名海外学者之一。为了扩大中国哲学在全世界的影响,促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推动中西哲学之交流融汇,成中英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本体诠释学”的提出,在“世界哲学”的背景下尝试着重建中国哲学,即是成中英现代新儒学思想的主要理论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钟璞 《社会科学家》2003,5(4):117-119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无疑也是中国文学的世界化进程。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在承传传统的过程中完成与西方现代思潮的整合,从而实现了现代自由主义的丰富表现和多元化特征。文章通过古典与现代自由主义的对比论证,来透视流变后的现代自由主义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回应中国哲学"合法性"质疑的三个问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在中国哲学现代化和世界化过程中产生的,它以批判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极端形式提出来,其实代表的是一种民族化的诉求.集中体现为三个问难中国有没有哲学;中国哲学史学科具不具备合法性;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来研究中国哲学史具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意境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境,在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中,是一个最有生命力和最现代化了的重要范畴.因此,在现代的古代文论和美学范畴研究中、对于意境的研究最多、最热烈、也最有成效.本文所指的“现代”,是从1919年至1991年这段时间.在这70多年时间里,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一直处于急风骤雨的变革之中,所以,意境研究的发展既遇到了挑战,也得到了机遇.但是与以往相比,意境研究还是向前大大地发展了,即由十分普遍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向学科的建构迈进.现从三个方面,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世界化"与全球化毕竟不是同一个东西。"世界化"思想主要论述的是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全球化是一个多维的社会运动过程。"世界化"思想是全球化思想的理论起源,但不以全球化为终点。  相似文献   

11.
学者语丝     
近现代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对全世界哲学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这和中国文化能否现代化和世界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的世界仍然是动荡不安的,中国的社会也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看来中国文化必须适应人类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才会对人类作出贡献。能否如此,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也将是以后几代人都十分关心而且深深忧虑的。要使中国文化得到发展,这是要从多方面来进行研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审视和新世纪的展望(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桂 《学术界》2002,(1):254-268
二十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 ,是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相一致 ,亦即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一致的 ,因而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一个现代意义的学科门类 ,中国哲学及其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成型再到成熟的艰难曲折的历程。其间 ,既有显著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 ,也有沉痛的政治教训和理论思维教训。在新世纪中 ,中国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其体系将逐渐完善 ,逐渐严谨 ,学科特点更加鲜明 ;中国哲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将进一步凸显 ;中国哲学的研究将更加世界化 ,世界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充分 ,在相互交流中 ,中国哲学的研究水准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这是至今并不明晰的问题。当时的人们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 ,这就难免导致后来的种种误解和曲解。本文认为 ,从中国的现代化历史看 ,新文化运动是政治变革完成之后的一场思想文化补课 ;从中国与世界文明主流的关系看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运动 ,也是中国与世界文明主流全面接轨的运动 ;从新文化运动的价值选择与努力方向看 ,它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 ,又是争取人的独立、自由与权利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论民族化与现代化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梳理民族化、西方化、古典化、现代化、传统化、世界化等概念及其之间的复杂关系,提出尽管现代性存在一定的悖论性,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起码的文化立场应该是对现代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产生的现代新儒学,经过薪火相传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第三代新儒家,这些人都有解放初期留学的经历,他们宣称,要迎接西方"后现代化"的挑战,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谋求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适应世界迅速变化的新形势,正确对待科技成果与人文价值的关系,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平衡发展,使儒学真正走向世界。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近代儒学实际上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闽台地区开始的实践型新儒学;另一条是他们继承前两代的理论型新儒学。  相似文献   

16.
唐龙 《江汉论坛》2007,3(6):30-34
基于学者的使命感和个人的经历与兴趣,夏振坤教授长期将"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作为治学目标.他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既具有理论的前瞻性,也为指导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迪.夏先生对于中国现代化的研究,具有以下四方面突出特点:一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制度探讨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二是着眼于现代化的国际经验比较获取中国现代化的思路;三是服从于"中国特色"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四是致力于文化现代化寻找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史中,近代意境理论是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归纳与总结,亦是现代美学体系的开端。一方面,近代意境理论在建构过程中明显受到西方认识论美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它的逻辑起点仍然基于传统美学中“意与境浑”的抒情性表达。“意与境浑”的审美经验是近代意境理论的主体思想,与西方认识论美学构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西方认识论美学的介入亦促成了对传统美学的反思,是意境说从传统思想向近代理论体系转变的前提条件。相较传统的意境说,近代意境理论更具清晰、严谨和逻辑的体系性优势,这一体系的形成是中西文化对话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也为意境论在当代美学研究和艺术批评中的发展方向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胡适不是在严格的学术意义上使用“全盘西化”一词的 ,他的“全盘西化”在理论上不能成立 ;胡适提出“全盘西化”口号的真正意图是“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的改造中国旧文化的策略 ,他的目的是要创建一个中国本位的“新文化” ;不论是“全盘西化” ,还是“全力现代化”、“充分世界化” ,其内涵都是科学化、技术化、民主化 ,这实际上是胡适朦胧的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19.
佛教“境界”理论与古代文论意境说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作为体现中国古典艺术和美学思想特点风格和审美理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其理论的形成经历长期的历史过程。东晋南朝至中晚唐是意境理论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 ,也是佛教各宗派义理广泛弘传 ,并在认知思维方式上不断为作家文论家所融摄的关键时期。佛教境界理论深刻影响了古代意境理论中关于主观情感地位和情境统一问题 ,以及对审美对象内在特征的把握等问题 ,确立了古代文论意境说的基本内在特征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现代化背景下,产生了中国现代化的独特问题,把握这些问题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逻辑过程的关键。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十分迫切的思想启蒙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现代化从外源到内生的根本转化问题;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解决了现代化过程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解决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主体与动力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则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历史与价值的矛盾问题。这个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理论自觉,也标示着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