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歌谣与旅游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色歌谣是研究近代革命史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它反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一伟大的历史时期的真实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今天,它也是重要的非物质化的旅游资源。本文分析了红色歌谣的历史、教育、审美价值,红色歌谣在旅游应用中的地位与现状,对红色歌谣的旅游应用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是革命战争年代开放在湘鄂西大地上的奇葩,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本文从思想的先进性,主题的革命性以及表现内容与形式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等三方面,对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的特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红色歌谣看苏区的社会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引起了苏维埃区域天翻地覆的社会变动,在当时革命群众中广为流传的红色歌谣,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苏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化,是苏区社会历史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本文以红色歌谣为着眼点和依据,分析了苏区社会变动的方向、性质和意义,以及苏区社会各阶层对社会变动的态度,同时说明了红色歌谣的意义、价值和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前期歌谣研究会的歌谣学建设,包括总论性和分论性两部分研究成果。总论性的歌谣学,主要是对有关歌谣定义、范围、特征、价值、作用等的研究;分论性的歌谣家,是分类论述各类民歌(劳动歌、仪式歌、生活歌、时政歌、情歌、儿歌)有关的理论性建设。这种开辟歌谣学新时代的歌谣学,就总的根本性质看,应是新民主主义的,是科学、民主、大众的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释歌谣     
什么是歌,什么是谣,在我国古代向无严密的定义。“尚书”“舜典”说:“歌咏言。”所谓“咏”即“永”,永言也就是长言。长言照现代的话说,就是语言的声调有长短曲折、迅疾徐缓之谓。这说明了“歌”是由人声所发,它和平常语言不同之处,就是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所谓抑扬婉转,一唱三叹。“礼记”“乐记”中也有同样的说法,说:“歌,咏其声也。”又说:“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怎样长言呢?乐记中也有解释,说是“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稾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释名中的说法也是相仿佛的,先说:“人声曰歌。”继而又解释歌字的含义说:“歌,柯也。所歌之声,是其质也。以声吟咏有上下,如草木之有柯叶也。故兗冀言歌声如柯也。”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是鸦片战争以后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第一次高潮。革命风暴席卷了18个省,持续了18年之久,动摇了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也大大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  相似文献   

7.
论黎族歌谣     
黎族地区素有歌海之称,广大黎族人民善于创作民歌,喜于吟唱民歌。《论黎族歌谣》一文,对黎族的劳动歌、革命歌谣和情歌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学者葛兰言先生在《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指出一个事实:《诗经》中的情歌来源于仪式。我们不禁有个问题《:诗经》中《国风》以外的诗歌是不是也是来源于祭礼吗?就这个问题,本文试着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和巫术三个方面来探讨它们与诗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研究方法上,我们的歌谣研究是按诗、乐、舞分离后建立的理论框架进行的,而侧重研究歌谣三要素之一的歌词。实际上,单一的歌词并不等于歌谣形态完整的质。诗、乐,舞一体的歌谣形态具有格式塔质的整体性,不是诗、乐、舞感觉碎片的简单重叠,而是具诗、乐、舞同一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同时显现而产生的新质,它不是局部分解可以说明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但是那个时代的歌声却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那个时代的歌声是整整一个历史时代的生动记录;劳动人民在他们的歌声中唱出了我国亿万劳动者寻求解放的伟大理想。从我们党建立红色政权起,根据地的人民一直不曾停止过歌唱。因而红色歌谣——革命的人民的战歌,就一直流传在人民中间。解放以后,年老的一辈从他们所熟悉的这些歌谣中,回忆起已经过去了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青年一辈从这些歌声中了解到父辈所走过的艰苦历程,认识到革命果实来得是多么不易。因此可以说,革命歌谣是我国从老年到少年一切人的革命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彼埃尔——若望·贝朗瑞(1780——1857)是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他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在资产阶级大革命(1789——1794)的年代里度过他的童年,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成年以后,他家境贫寒,先后当过店员、排字工、珠宝学徒、钱庄跑差、图书馆工作人员,教育部小职员。一七九九年他开始创作,最初写哀歌、喜剧和歌剧,后来写歌谣。早年的诗作多是伤感或轻佻的爱情诗。从一八一二年开始,他着重进行群众性很强的歌词创作。贝朗瑞传世的三百余首人民歌谣大都是集中在一八一三——一八四七年间写的。  相似文献   

12.
山东民间歌谣简论武鹰山东民间歌谣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中,齐鲁文化是一个富有独特个性的文化系统。她产生于北中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一个地理区域,远古时代有着自己的氏族起源和文化渊源。齐鲁大地在殷商以前称做"东夷",周武王灭殷后,分封姜...  相似文献   

13.
欧俊勇 《南方论刊》2009,(2):55-57,47
潮汕歌谣是潮汕人民在日常生活劳作中创作的,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其在修辞方面有很大成就,在修辞使用上,灵活多变,巧妙地将各种修辞运用到歌谣的创作中。首先,在起兴上,潮汕歌谣大多都是从韵脚、语势上引起下文;其次,在意义上的辞格,可分为譬喻、比拟、夸张和颠倒;再之,在声音的辞格上,主要以双关为主。潮汕歌谣历经漫长岁月的发展,在修辞方面表现得十分成熟。  相似文献   

14.
陕南鄂西北地区地处川、陕、鄂、豫四省之交,是四省重要进出门户之一。境内有秦岭和大巴山两大山系,许多山峰高耸入云,气吞万里,峰峦迭嶂,纵横交错,森林密布,地广人稀,便于机动作战。加之丹江、汉水横贯其中,故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历代英雄豪杰们养兵息马、积蓄力量之所。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1928年刘志丹、唐澍等领导的渭华起义的红军曾进入陕南商洛地区,坚持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15.
<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为传唱的经典的湘西土家族红色歌谣,也是一首中外驰名的民歌,它折射了土地革命时期湘西儿女踊跃参加红军的历史,凸显出边区民众坚定的革命信念,既是一首表达忠贞爱情的情歌,又是一首令人激情澎湃,荡气回肠的革命之歌.  相似文献   

16.
抗战大后方歌谣调查研究是针对抗战大后方历史的一项基础性专题文献考察探索。一方面,用历史眼光来探析抗战大后方歌谣不断演化的历史概念;另一方面,从历史文献保护的视角来探讨抗战大后方歌谣文献整理的紧迫性、必要性及其开发利用的历史需要和时代需要。同时,论述了抗战大后方歌谣的政治威力、艺术魅力等历史影响,并揭示出抗战大后方歌谣搜集整理与研究探讨中出现的词曲分离、视野屏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施爱东 《学术研究》2022,(6):146-154+178
1924年,董作宾根据各地歌谣《看见她》而写成的《一首歌谣整理研究的尝试》,被认为是北京大学歌谣运动最重要的成绩之一,一直被民俗学者奉为歌谣研究的经典。奇怪的是,时隔一百年,经过了多次全国性的歌谣搜集运动,这首被胡适和常惠等人认为风行全国的歌谣,搜集总数依然不足一百篇。究其原因,除了董作宾曾经指出的该歌谣只能流行于南北官话系统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是一首主要由清代旗人子弟带往全国各军事重镇的儿童游戏歌。辛亥革命之后,旗人逐渐星散,这首歌谣也开始走向衰没,1950年之后几乎绝迹。歌谣中对于“理想美人”的夸耀,处处都能看出歌唱者以“贵”为“美”、以“相”取“貌”的审美标准。与其说该歌谣夸耀了一个美丽的女孩,不如说表达了一种对于富足生活的热切向往。  相似文献   

18.
浅谈民间歌谣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歌谣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实践中集体创作的,用韵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在民间文学领域,它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千百年来独放异彩。作为人类早期产生的文化艺术之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歌谣。无论是悠扬高亢、粗犷豪放的蒙古族歌谣,还是热情奔放,一泻千里的维吾尔族歌谣,无论是抒情和谐、委婉动人的藏族歌谣,还是苍劲有力,一唱三叹的傈傈族歌谣,无论是细腻缠绵的吴歌,还是悠远高昂的信天游,等等。它们都以其清新、淳朴的风情,自然和谐的韵律,扣动着人们的心弦,给人一种亲切、纯挚的美的享受。人们喜爱民间歌…  相似文献   

19.
海南黎族歌谣因受文化、经济、语言的影响,其形式已产生一些演变。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受到战争的巨大冲击,包括歌谣、诗歌在内的文学形式的常规发展路径被外力粗暴阻断。"歌谣体"作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文体应运而生。由于在主题、内容、情感、创作手法、修辞技巧、语言表达、创作主体等方面都难以区分谁是歌谣、谁是诗歌,从而导致抗战诗歌与抗战歌谣之间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使二者具有"杂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