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学德语学习中,中国大学生汉语的迁移作用不可忽视.德语是一种拼音文字,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迥然相异,所以汉语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德语学习.运用语言迁移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德语写作中经常出现漏用词复数、忽略格变化、主谓不一致、误用冠词、词汇干扰、疑问句词序错误、生成不足或过度等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大学德语写作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对比法、突出法,并将德国文化融入教学中,逐步提升大学生德语写作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词汇积累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直接决定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学习一门语言,能了解词语的根源和理据,顺藤摸瓜,找到其"家族词语",就能很快掌握大量词汇,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旨在从英汉两种语言词汇构成的理据性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各自词语的构词规律,减少对那些把英语或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的来自母语的干扰,使他们对英汉词汇系统脉络有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学习外语过程中母语对目标语言的干扰是几乎所有的外语学习者都会碰到且深感头痛的一个问题,所以很久以来一直是众多语言学家、外语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这种干扰源于两种语言中相关语言项之间存在的差异。本文在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搭配、名词的数、动词、词汇语义等容易产生干扰的几个方面的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其间的差异。这种语言间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教师预知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及可能犯的错误,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克服母语的干扰。文章最后指出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汉语对英语学习干扰的特点与性质,以及我国英语学习者的两大通病——阅读量的严重不足与阅读内容的脱离现实。  相似文献   

4.
外语学习与汉语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学习者在掌握了自己的母语 (汉语 )的基础上学习英语时 ,在词汇、句法、语用等方面都受到汉语的干扰 ,通常把汉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带到目的语的学习和运用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都有着丰富的词汇文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很容易将汉语的词汇文化内涵迁移到英语词汇中去。本文以Kellerman的心理类型标记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语言迁移现象,对英汉词汇内涵从表层文化迁移和深层文化迁移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期待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语言现象,从而为英语词汇教学挖掘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外语会受到本族语言的干扰和影响 ,但是如果能以科学的方法对两种语言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 ,分析其异同 ,说明其译法 ,就会将母语的干扰变成促进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能力。用对比语法学的研究方法 ,对英语和汉语的被动语态进行了概括地对比分析研究 ,使学生对英、汉语法的结构、用法及特征的异同有所了解 ,从而找到英语学习的有利途径 ,提高英语和汉语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7.
汉语为主体型思维,英语为客体型思维,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英汉语的主语上,主要表现为:主语突出与主题突出、物称与人称、一致与非一致、被动态与主动态。英汉主语差异的思维对比研究将有利于预防和排除母语的干扰,克服英语学习的盲目性,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着重分析了汉语负迁移对中国英语初学者在句法学习方面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提高汉语语言文化修养和注意句法训练的应对方法,帮助英语初学者尽可能避免受到负迁移对其在句法学习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海方言也称沪语,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也是吴语的重要代表,其发音和国人的母语——汉语发音特点各不相同。通过阐述汉语、上海方言及德语发音的普遍规律,对三者进行语音的对比,发现上海方言对上海地区的学生学习德语发音产生的语言迁移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海方言和普通话对德语发音的影响,提出一些语音练习方法,以达到减弱负迁移的作用并且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上海地区的德语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德语发音和口语表达,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翻译的质量与译者对英汉差异的掌握情况休戚相关,有力论证了用英汉对比研究的成果去指导翻译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通过对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笔者也深切感受到英汉对比研究对整个英语教学的重要指导作用。通过英汉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克服汉语对英语学习和输出的干扰,从而促进目标语的学习、提高目标语输出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