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批评史上比较独特的批评家.他的批评主要是沿承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感悟"等方法,同时借鉴吸收现代西方文论中的印象主义批评,强调批评的独立性和文学性,注重深入文学作品的内部,而非远离文本,对当时主流的社会学批评是一种大胆的挑战.他的文学批评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面貌,对多元审美的倡导起到积极的影响.他始终坚持审美批评的独立,不随波逐流,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学批评自觉的开始,对当下的文学批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彝族著名诗人、学者罗庆春的诗学,不能规避的是对其诗歌批评方法的研究与分析。罗庆春在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的创作及发展时,既运用了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方法,也借鉴了心理学批评、原型批评等现代批评方法,为其较为成熟的诗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与理论初创时期。中国现代散文批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0年代的"三足鼎立"———言志说散文批评、社会学散文批评、文本说散文批评。第二阶段,30年代至70年代的政治化散文批评。第三阶段可分两个时期,前期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散文批评开始蜕变,从"自我"解冻深化为启蒙;后期从80年代后期开始,散文批评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从而准确地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曲楠楠  王金胜 《东方论坛》2013,(4):128-128,F0003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研究和撰述较之此前有了较大幅度的进展,众多批评家、批评文本、批评思想、批评方法得到了较为集中的学术关注和学理阐释。如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宽研究的视野,调整研究的路径,以更接近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本体,更有效地阐发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本体建  相似文献   

6.
晚清小说理论批评处在中国小说理论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过渡地带 ,尚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叙事理论品格。但是 ,晚清小说理论批评中的部分文献对现代叙事学中的“客观叙述者”、“干预叙述者”、“同叙述者”及其相应的“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等问题均有所涉及 ,产生了一些虽然稚拙却也精彩的有关小说叙事方式的理论观点。从中国小说理论批评演化的角度审视 ,它们具有不可漠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文学批评理念是辩证全面的文学本体论。它承认文学作为本体的独立地位和价值。在他的批评活动中,贯穿着高度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充沛的现代观念,并因此而有效地实现了传统文学批评资源的现代性转化。朱自清的批评理念、批评方式和具体批评三者之间是多边互动与互渗的。朱自清在不失批评本职的前提下创造了美文式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研究会群体中,茅盾无论批评成就还是社会影响,都是现代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不仅为社会—历史批评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开创了以阶级分析为宗旨的"作家论"批评文体,对左翼批评乃至整个现代文学中的社会—历史批评的建设都有典型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李长之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是一笔丰厚的遗产。他极力张扬批评精神,追求批评的独立品格,其批评理论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充溢着现代气息。而感情的批评、理智的硬性、比较的批评,是他文学批评的突出特点。这使他的文学批评既具有浓烈的情感,又有着理性的自觉,既有印象鉴赏,又有分析判断,呈现出十分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灵魂探险"中的印象之华——李健吾文学批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风格独异的批评家,李健吾对西方印象批评加以修正、衍生、改造,创化出既具有民族文论底蕴,又含纳了现代意识的中国式印象批评话语,呈现出"灵魂探险"的特质,并着意追求美文性,从而享誉现代文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