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东干学部邀请 ,我刊主编杨怀中研究员 ,副主编、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所长马平副研究员 ,顾问、西安三宝双喜集团公司总裁沙鹏程 ,办公室主任贾保平先生一行 4人 ,2 0 0 1年 5月 15日赴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市 ,参加东干族著名作家、诗人亚瑟尔·十娃子诞辰 95周年纪念活动。亚瑟尔·十娃子是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文学、前苏联东干族文学的伟大奠基人和开拓者 ,著名的诗人、作家、语言学家、文献学家、翻译家。年轻时期曾作为随军记者 ,到枪林弹雨的苏联卫国战争前线 ,参加战地报道。战后 ,他又参与过创制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学界 ,“东干”专指中亚少数民族东干族。而国外一些东方学研究资料中 ,“东干”一词既指中亚东干族 ,也泛指中国回族 ,这是沿袭了早期俄罗斯文献的传统称谓。作为中国陕西、甘肃、新疆回族的后裔 ,如今东干族已是中亚地区颇有影响的民族 ,东干文化也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而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女学者法蒂玛·马凯耶娃曾于 1 998年应邀来中国参加了首届回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回国后她将多年收集的有关东干学资料整理出来 ,希望能在中国发表 ,以与中国学术界特别是回族学界加强交流。根据法蒂玛·马凯耶娃的愿望 ,本刊在“东干学研究”栏目中连载她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东干族是中国穆斯林的一支,主要居住在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其祖先于100余年前移居俄国。他们讲陕甘方言,用西里尔字母记录中国话。亚瑟尔·十娃子(1906~1988)是东干族最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和小说,并将俄文和吉尔吉斯文的文学作品译成东干文,为东干儿童编制教材,帮助他们用东干语言进行创作。亚瑟尔·十娃子曾就职于吉尔吉斯国家出版社,编辑过东干文报纸③,并以随军记者身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亚瑟尔·十娃子─—一位苏联东干族诗人的生平与创作》一书记述了十娃子的生平与成就。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传历”,第二章“十娃子所受的影响”,第三章“十娃子诗作”,第四章“散文与戏剧”,第五章“其他著作及成就”。书后附“十娃子作品索引”,并附录“十娃子诗歌、散文创作方法及原理”、“东干字母首末表”、“东干字母音译表”、“英文篇名及词语对照表”等资料。书中还有诗人十娃子同周恩来、老舍、艾特玛托夫、作者等人的合影以及东干民居、服饰、乐器、剪纸等大量珍贵图片资料。本书1991年由德国法兰克福VerlagPeterLang出版社出版,作者斯维特兰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达耶尔博士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资深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4.
应西北民族研究所与省民委邀请,苏联著名东干族学者,现苏联古尔吉斯科学院东干族研究所所长、通讯院干苏三洛·穆哈莫德·牙斯孜教授及夫人于11月15日至18日来我所进行了为时4天的学术访问。 苏三洛先生系甘肃省平凉回民后裔,是苏联东干族著名学者之一,他长期从事本民族研究,几十年来,颇有建树。苏先生对家乡和家乡人民一直怀有较深感情,从50年代以来,曾多次来兰及家乡  相似文献   

5.
丁宏 《回族研究》2002,(4):71-74
自从收到第1期《回族》杂志并以欣喜的心情将之在2001年第3期《回族研究》上作了简要介绍后,就期待着新一期杂志的出版。作为一名自认为对东干族人民有一定了解的普通学者,我丝毫不怀疑东干人做事的执著与热情。但我也深知几位热爱民族文化事业的东干族知识分子在缺少经费、办公条件较差环境下办刊的艰辛。记得当年在中亚实习期间,经常与《回民报》的编辑到东干族聚居区去发送报纸,并收回订阅费以用于下一期报纸的费用。有时钱收不回来,报纸就不能按期发出。由于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经济滑坡,东干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受到一定影响。苏联时期的《苏联回民报》(《十月的旗》)属官办性质,经费及工作人员的工资都由国家拨款,且有不错的办公条件。苏联解体后,东干人没有放弃以报刊宣传民族文化事业的传统,而是在东干协会的大力赞助及东干人民的慷慨支持下先后  相似文献   

6.
东干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习俗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与此有这样和那样联系的研究者和对东干学感兴趣的人。俄国和苏联的、美国和欧洲的汉学家写了不少有关东干学的文章和专著,而中国和日本的东干学家的研究成果更是卓有成效。 大部分东干族(回族)生活在中国。还有为数不多的东干族生活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中,例如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东干族在这些地方被称为回族或中国穆斯林。  相似文献   

7.
东干是苏联政府承认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自称为“回族”。东干是迁居俄国的中国西北回民的后裔。由于二十多年来的政治原因,我们对苏联的东干人已不太了解了。随着中苏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展开,笔者同苏联的东干学者建立了通信往来,搜集有关文献(主要是:俄,英,日文的)达一百余万字。下面,试就东干民族的历史及其现状,从几个方面作一尽可能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亚东干族与中国传统礼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东干族与中国传统礼俗王国杰东干族指清代移居到前苏联中亚地区的陕甘回民后裔,其中多数为1862年由白彦虎领导的陕西反清回民起义军第4代、第5代传人。1917年前这批人不足2万。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承认东干族为少数民族。1990年其总人口不足10万,...  相似文献   

9.
应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东干学研究所邀请,西北民族研究所所长郝苏民教授,于1991年 5月底前往苏联对该所进行了访问讲学.访问期间,郝教授与该所研究人员做了学术交流;访问、考察了吉尔吉斯国立大学的东干语教学;并用一周时间深入吉尔吉斯与哈萨克共和国农村对东干族语言及民俗做了田野考察;与该研究所达成了《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科  相似文献   

10.
丁宏 《回族研究》2001,(3):93-94
1996年 5月 18日 ,在已故东干族著名作家亚瑟儿·十娃子 (Ясыршваза)诞辰 90周年的日子里 ,吉尔吉斯斯坦东干协会机关报《回民报》创刊发行。 5年后 ,即 2 0 0 1年 5月 ,东干族历史上第一份杂志《回族》正式出版。在杂志正文第一页 ,用醒目的字体写着 :“献给东干族书面文学的奠基人、吉尔吉斯斯坦人民诗人亚瑟儿·十娃子诞辰 95周年。”《回族》由“东干族文化与教育”社会基金会创办 ,其主编是《回民报》主编热希德·尤素波夫 (аРашидЮулов)。编辑部由 19名成员组成 ,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东干族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为<东干--人和命运>专著的一章,以整个东干社会为背景,通过对几代东干妇女个人生活史的研究,展示了东干妇女社会生活变迁场景,赞美了她们对民族社会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东干人在中亚地区100多年的生存发展,他们的文化风俗也引起了本地区和国外学者的关注。于是一门新的学科———东干学诞生了。到了50年代,在前苏联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成立了东干学的研究机构,对东干民族的语言、历史、风俗、文化及文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涌现了一批本民族的知名学者。现在东干学已与外界有着广泛的学术联系,并且进行着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东干族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穆斯林民族之一。“东干”是俄罗斯文献及突厥语文献中对中亚回族的称谓,而他们自己则自称“回民”、“中原人”。“东干”显然是他称。19世纪下半叶,有三批回族人在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先后移居到中亚,迄今总人口约10万人,人口数在前苏联120多个民族中倒数第六位。他们多以从事农业为主,兼做小本生意或其他工作。  相似文献   

14.
卷头语     
1991年的本刊,学者和读者诸君可以看到,我们又开辟了一个新栏目:刊布海外友好学术同行的直接来稿.我们一向主张学术不分国界,只要符合本刊宗旨,况且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本期在这个栏目内集中发表了四篇文章:一为《东干学:历史民族学概述> 中文版前言》,作者是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该院东干族研究所所长、著名的苏联东干族(回族)历史学家М·Я·苏三洛博士.他曾应邀访问我所.由于共同的研究领域,我们两所将建立友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他的这本专著我们已翻译为中文,将在本刊连载.这是我国回族研究学界和读者将直接读到的第一本苏联  相似文献   

15.
丁宏 《回族研究》2007,(4):43-46
苏联时期为数仅数万人且分散居住在吉尔吉斯、哈萨克、乌兹别克几个加盟共和国的东干族创制了以基利尔字母(古斯拉夫字母之一,系俄文字母的基础)为基础的东干文,开始了以拼音文字拼写汉语的成功范例。苏联解体后,以往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政策失效,东干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影响。东干语言文字如何继续发展?是仍然保留原有风貌还是学习汉语普通话?抑或是改用拉丁字母?学者们对此展开了讨论,本文即是对各种观点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一)今年1月2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民族文学新人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土家族青年作家向远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手中接过了2002年度民族文学新人奖———金鹰奖杯和荣誉证书。向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至今已在《民族文学》、《星星诗刊》、《湖南作家》等全国百余家报刊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件。民族文学新人奖每年举行一次,每次从散文、诗歌、小说三方面各评出1人,是我国民族文学的最高奖项。(二)十多年前一个夏日,当我一身疲惫地从都市…  相似文献   

17.
穆哈麦德&#183;苏尚洛教授是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著名学者,毕生致力于东干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硕果累累。他曾到甘肃访问,与我所回族学者马通先生等进行了座谈、交流,马通先生也曾应邀前往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学术访问,与穆哈麦德&#183;苏尚洛教授等东干族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明年是穆哈麦德&#183;苏尚洛教授逝世十周年,我们谨发表与穆哈麦德&#183;苏尚洛教授相知相交近半个世纪的我国著名回族学者胡振华教授的这篇文章,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8.
苏三洛与东干族研究文/白述礼苏三洛是前苏联中亚著名的东干族(回族)历史学家、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科学院东干学研究所所长、院士。东干族是100多年前西迁俄国中亚地区的中国回族的一支。1862年至1877年,中国清末回民起义失败后,起义军领袖白彦虎率余部进...  相似文献   

19.
上 一部分我们谈到的东干族著名学者穆罕默德·亚斯佐维奇·苏尚洛、尤素卜·杨哈叶维奇·杨善新、老姐儿·塔伊洛夫娜·沈洛、哈桑·尤素洛维奇·尤素洛夫开创了东干本民族学者研究东干文化的先河。(《西北民族研究》 2 0 0 1年第 4期 )他们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在东干族历史学、民族学及语言学方面。此外 ,他们还积极帮助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东干族学校编写教科书 ,培训东干语教师。在他们的努力和带动下 ,从 50年代后期开始 ,东干学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 50年代末东干文报纸《十月的旗》的发行及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出版社一系列…  相似文献   

20.
第三章 东干物质文化之三——服饰 东干移民带来了自己本民族的男式和女式服装,这些服装显而易见不同于七河地区当地居民的服装。 东干民族的所有服装分成三部分:夏装、春秋装及冬装。它的特点是简易及某些男、女服装相似性:裤子、单排扣服装、双排扣服装、节日的外衣。 东干族男子的服装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已完全过时了。但在初期,生活在七河地区的东干男人穿着满族式服装,并留有辫子。据说,当时七河地区的东干人居住得很密集,且多与外界隔离起来,因而这种服装在一个时期被保留了下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