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字母文字与汉字具有相同的组构层次。汉字学经典《说文解字》中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理论,完全适用于解析所有字母文字。当然,字母文字与汉字也有不同,其不同点主要在于:汉字是以部首偏旁的象形为基础孳乳字义,而字母文字则是直接以字母的象...  相似文献   

2.
论渤海文字     
唐代渤海国,究竟有无自己的文字呢?这是目前仍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三十年代后,考古工作者在渤海的建筑遗址中采拾了很多陶瓦,其中有些陶瓦上戳印有“文字”或“符号”,这种戳印有文字、符号的瓦,一般称作“文字瓦”。“文字瓦”上的“文字”,多为汉字,也出现一部分字体殊异于汉字的“文字”(以下简称殊异字)和少量的符号。某些学者认为:“文字瓦”中出现的“殊异字”,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渤海造字,是渤海人除用汉字表达思想外的一种补充手段。①但是,由于他们搜集的“文字瓦”数量有限,所以,对“殊异字”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得出的结论也就很难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3.
汉字认知及左形右声合体字形成和发展的神经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字形是汉字认知心理过程和形声合体字研究的起点 汉字与拼音/字母——音素文字(以下简称音素文字)截然不同,汉字以形写意,而且形声义一体,是平面文字。而音素文字则代表声音,形不写意而写音,是线性文字。重形象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习惯,重形(象)也是中国文字的一大特点,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无论是古体的“文”,还是现代的字,都以形为基础,就是占汉字90%以上的形声合体字也是在形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其实形声字中形旁(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汉字已高度抽象化、符号化,但因为汉字由图画文字发展起来的,它至今仍保留象形象意…  相似文献   

4.
原始宗教的结构化呈现──汉字构形的文化解读申小龙在人类的各种文字体系中,汉字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尤其是产生于殷周时代的古汉字,几乎每一个都可以解读一部分文化史,包括字形的解读和字义的解读。在这个意义上,汉字是原始文化的真实镜象。原始宗...  相似文献   

5.
文字改革有其不同的方式 ,一是文字系统内部的局部改革 ,它指针对某种文字系统的明显缺陷进行的调整和改革 ,这种改革是任何一个文字体系都需要经常进行的 ;二是整个文字体系的改革 ,它将涉及到的是与文字有关的所有领域 ,因而此种改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汉字的局部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而整个汉字体系改革的时机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6.
正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已知汉语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最早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研究商周时期社  相似文献   

7.
汉字的立体功能与汉语的多维效应元鸿仁以往研究汉语汉字,多以微观入手,各取一端,故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孳生出了比较文字学①,运用比较文字学方法研究汉字,就可以在广阔的视野上观瞻人类全部文字产生演变过程,以整体上进行比较分类,为各种...  相似文献   

8.
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有数不胜数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语言文字专家,如章太炎、辜鸿铭、陈寅恪、赵元任等等,但他们从未用汉字理论解析字母文字。三千余年的西方字母文字史,经历了无数民族将之与自己的民族语言对应改造的广阔时空,……  相似文献   

9.
马国俊 《社科纵横》2004,19(6):163-164
文字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以其独特的造型功能和长期积淀的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意趣 ,在中国文化史中 ,始终扮演着作为文字交流的实用工具和文人审美的表情手段这两种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学科的不断完善和细化 ,作为汉字这一本来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的文字形式 ,目前已经成为语言文字教育与艺术审美教育共同关注的对象。从书法文化视角和立场入手 ,是深化中小学写字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地方课程的逐步开设和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教材的相应配套 ,是深化中小学写字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张少泉 《社科纵横》2008,23(11):108-109
我们应该以"寻根求源"的思想来指导现代汉字字体设计,也应该以此思想来指导汉字字体设计的研究教学工作.这样我们就能建立起字体设计的原则,这个原则的实质是维护文字字体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们共同认可的审美准则,追求人类共同的美的视觉心理标准,追求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谋求规范化与艺术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王作新 《求是学刊》2002,29(1):91-97
先秦巫道研究对于中华文化史 ,特别是文明的起源 ,包括汉字的起源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由古汉字的结构理据解析入手 ,以文字与考古学有关资料相互印证 ,对原始巫道观念及行事进行了考察 ,为认识先秦巫道及研究先秦史和古汉字提供了有益的认识途径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字的起源、发展、体系、性质及形、音、义的关系,几千年来,历代文学巨匠们,都在挖掘、总结、研究和提炼,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总结归纳为六种汉字规则,东汉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并分别下了定义,进行了举例说明,为后人所公认、学习和运用,如“日、月、山”等文字,属于象形宇,它是随着物体的形态特征演变而来的,“江、河”属于形声字,它是以物体的形和声为特征演变而来的,中国的每一个汉字的形成都在六书规则的范围之内,无一例外。“人”字属于哪一类?按照六…  相似文献   

13.
外国语言学家曾对“汉语是智慧语言”有过论 述。今年年初巴黎世界语言比较交流会上,许多语 言学家对汉语言文字的智慧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中华民族在使用汉语的漫长实践中,更是早已体 味到自己母语的智慧性。那么,汉语方块字是否也 是智慧的文字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汉语方块宇是人类文字史上历史最长、始终生 机勃勃的活的文字。所以如此者,是与汉字造字人 的智慧与包含在方块字中的意蕴密不可分 的。原始汉字,从图画表意到符号表意,再到 “形、意、音三元有序统一的表意文字”的历史发 展过程,完全符合认识论的客观规律性。根据比…  相似文献   

14.
试论日本文字的起源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 ,日本有无固有文字——“神代文字”?自 1 3— 1 4世纪以来 ,学界对此颇有争论。最早见于《释日本纪》载 :存在神代文字 ,其后演变为《伊吕波》。一说神代文字起源于龟卜文。江户时期 ,新井白石称神代文字共五种 ,肯定卜部所传文字。在 1 8世纪前期 ,又有“神代十二支文字说”,1及圣德太子时始以汉字取代神代文字 ,后由弘法大师空海 ( 774— 835)定为47音《伊吕波》2 的见解。平田笃胤则主张 ,神代文字中 ,只有“ひふみ”可以凭信。3按日本“上古之世 ,未有文字 ,贵贱老少 ,口口相传 ,前言后行 ,存而不忘”,4神代文字…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8,(1):133-137
汉字一直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最难攻克的壁垒之一,而汉字教学同样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的薄弱环节。尽管近年来学界在汉字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问题仍不容忽视。基于此,解决好汉字输出前的教材编写、输出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输出后的复习巩固问题,对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长足发展或许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洪仁善  尚侠 《日本学刊》2007,(4):130-137
明治时期日本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文字改革风潮。知识界在废除汉字、削减汉字的前提下达成共识,假名表记说、罗马字表记说、简略英语表记说、神代文字采用说等推波助澜,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场风潮绵延近半个世纪,结果仅限制了汉字的使用数量,日语的表记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的中国汉字,也被运用到标志设计的图形中是极为有效、丰富的设计元素,这种图形化的符号在表意上具有概括、提炼意念及形式美的优势,传统的汉字经过图形化处理后,富有清新、典雅、简洁的特征,具有文化性、时尚感的效果,因此以汉字作为母体设计的标志在商品标志的众多形式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王汉生 《社科纵横》2010,25(1):96-99
中国早期一个音节一般表示一个概念,也即表示一个词,后用一个字加以记录,于是形成了一字一词的格局。声韵调高度融合的汉语音节对记录自己的文字具有特殊的要求:一个汉字最好纪录一个完整的音节,汉字满足了这样的特殊要求。形声造字解决了象形字等难以尽相尽意的问题以及书面语中同音词难以区分的问题,并使汉字发展成一个严谨而庞大的系统,具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古代汉语一字一词、现代汉语一字一素,这是汉语与汉字和谐共振、同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说明汉字一直是记录汉语有声语言的最优秀、最精干的助手。汉字与汉语一起,只应渐变不能突变。  相似文献   

19.
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旗帜。汉字构造的表意形态使其区别于印欧语系,并在“汉文化圈”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汉字的光荣传统;使用标准化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主权和尊严的象征。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汉字失范现象严重。强化民族意识,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汉字规范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丽芳 《生存》2020,(7):0098-0098
在语言汉字的教学中字理认字教学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式。它是从汉字的形、义、音的关系入手,依据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对汉字的结构动因,如面向对象的汉字、理解性汉字、指向性汉字、形声字的分析,着重突破汉字的难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