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比较史学、文化比较再到跨文化研究,都表现了历史学家对历史现象的复杂性的认知日益深入。比较史学使历史学家更为清晰地认知一国的历史现象,并有利于那些有社会科学研究倾向的学者获得概括性认知;文化比较研究具有同样的长处,还能使历史学家更为中立地看待文化现象;跨文化研究不把一个国家或文化视为孤立和不相联系的,注意到其相互的影响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作成 《天津社会科学》2024,(2):149-163+176
历史时间观反映了人类对既往历史、当下境遇与未来命运的态度。西方学术界努力超越线性历史时间观念,以话语分析方法探索多元历史时间观的可能性。这既涉及对现代化、全球化历程时间表现的思考,也是在探索一种能够解释当代世界变局的历史时间体制。人类世成为这一探索的当代语境。结合不同时代背景与史学语境,可以历时性地区分出六种历史时间类型:原型时间、循环时间、线性时间、近代史学时间、全球史学时间、人类世史学时间。基于当代学术界关注的议题,有必要从中西史学比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整合、共时性地比较中西有关历史时间问题的认知与思考,阐释其中的共性与差异,辨明其史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西史学思想之比较--以西方历史哲学与儒学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学思想的比较 ,必须置于文化传统中方能进行 ,而中西文化的传统 ,并不是单种和一线的 ,而是多元和开放的 ,无法将之“同质化”处理。中国传统中从儒学到理学的演变和西方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所显出的不同特征 ,都是为人所熟详的例子。因此 ,我们在探讨史学思想不同的时候 ,不应用目的论的眼光 ,用现代史学的特征来概括以往的时代。但若从大处着眼 ,中西史学思想还是表现出三大不同。首先是宗教观念对史学思想的影响有所不同。与儒家思想相较 ,西方基督教和犹太教强调来世 ,于是有一种历史有目的进步的观念。其次 ,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西方史学比中国史学显得更为多元化和具有批判性 ,而中国史学与官僚体制的关系比较紧密。复次 ,西方史学在早期受到系统逻辑思维的影响而在现代则又强调理性思维 ,而中国史学的形而上学思维只是到了近代才有比较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民族主义史学是近现代史学的主要潮流。自 17世纪从西方兴起以后 ,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而走向全球 ,至今不衰。对于非西方地区的史家而言 ,民族主义史学为他们抵御西方军事和文化的侵略 ,从事民族国家的建设 ,起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 ,民族主义本身是西方历史与文化的产物 ,并不完全适用于解释中国和印度等地区的历史。因此 ,需要从比较史学的角度 ,以西方、东亚、伊斯兰和印度等地民族主义史学的发展特点为例 ,分析民族主义史学的共性 ,及其在近年所面临的挑战 ,以展望全球史学在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张利 《河北学刊》2007,27(1):107-109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是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梁启超、马克思都十分重视这一方法。我们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介绍了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概念、意义、条件、适用范围和目的,并辅导学生撰写历史比较研究的论文,总结和认识了许多历史规律,加强了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经世史学萌发于先秦的历史鉴戒思想与孔子的以史入世思想,至汉代正式形成。汉代经世史学的形成既与这个时期封建正统史学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又与这个时期经学研究中的经世致用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邓京力 《学术研究》2008,(3):119-122
20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使得当代西方史学史的研究表现出某些新的趋向,即从跨文化的视角进行吏学比较、总结不同史学传统的经验与成果,并展现其间史学交流的过程与复杂关系,以期建立多元现代性的全球史学史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勇 《中州学刊》2001,(3):156-159
杜维运创立了一套系统的中西史学比较理论,在实践上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中国的中西史学比较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有时他的理论和实践是矛盾的,具体说来,没有完全做到全面公正.另外,有些观点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10.
11.
现象学方法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这种方法结出理论果实的地方(解释学),却可以看出这种哲学方法的最后归宿是反对方法.本文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现象学方法的比较性研究表明,唯物辩证法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与现象学的从"意向意义"到"充实意义",唯物辩证法的中介与现象学的"居间",就方法论而言,虽形似,但其实却是有着本质差别与对立的.现象学方法的无立场、无前提、中止判断等都只能导致一个结局最后以反对方法收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运思可以清楚地表明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论"与唯物辩证法之间的本质对立.  相似文献   

12.
欧阳英 《学术研究》2000,1(6):80-85
在西方,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以自由哲学著称于世的,但是强调自由只是其终极目的,而其真实的存在意义,实际上则在于试图鲜明地表明一种行动观。正因为萨特的存在主义反映了一种行动观,所以,将毛泽东实践观与萨特存在主义实践观作比较研究,是具有可行性的,是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与把握毛泽东实践观的理论内涵与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李学铭 《学术研究》2003,(10):142-145
詹安泰《无词》词序的内容 ,大致可分为记事、写景、抒情、怀人、忧国、论学六类 ,其中以记事类为最多。词序的文笔清新雅洁 ,风格感慨凄郁 ,常常流露出诚挚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4.
陈书良 《学术研究》2000,(1):113-119
本文作者认为,陈寅恪先生不仅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学者之一,而且是一位颇为恋旧的“世家子弟”,这在他的大量诗文与交友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5.
陈其泰 《学术研究》2004,(8):94-104
紧密地结合中国历史的实际 ,灵活地运用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 ,使历史研究达到更加科学和更加本质的认识 ;倡导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潜心钻研的优良学风 ,特别当教条化、公式化的错误潮流袭来的时候 ,敢于挺身而出进行抵制 ,捍卫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尊严 ;自觉地发掘中国历史的特点 ,勇于担负建设中国历史理论体系和探索史学的民族风格的时代责任———以上三项 ,是关系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全局性问题 ,也是 2 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范文澜以其对唯物史观原理的精熟运用 ,对文史典籍和历史考证的高深造诣 ,为科学研究投入全部生命的奉献精神 ,在上述三个重要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我们今天建设 2 1世纪史学仍然具有宝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地改革与国共政权之沉浮(1927-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浙江社会科学》2004,2(3):167-173
本文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共土地政策的制定、推行及影响的评述,分析了两党土地改革的基本属性,探讨了国共政权的得失与土地改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认为国共土地改革的"成败"与政权的得失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自诞生以来,已遭到了各种各样的曲解。历史唯物主义之被曲解,根源于西方近代存在论与当今资本世界的同构性。因此,把历史唯物主义从它的被曲解的状况中解放出来的可能性,就在于人们已有可能从存在论的境域中揭明并批判当今世界的本质原理。本文从“生产力”和“感性意识”等概念出发,分析、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  相似文献   

18.
段云章 《学术研究》2000,1(1):75-83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近代化进程中,常常出现“落后优势论”、“超越论”和“非资本主义发展前途”的各种构想,这是奔腾于世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股进步潮流交汇的产物。它对这些国家的近代化进程有过较大影响,并赋予其近代化道路以令人瞩目的新特色。在这当中,孙中山在这方面的构想,很值得我们认真探究和品味。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庆栋 《阴山学刊》2004,17(1):103-105
历史方法应成为乡镇企业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运用历史方法研究乡镇企业,主要应考察它在各个阶段的经济成因、发展态势、成分构成、素质状况、地域分布、结构布局等情况。把历史方法渗透贯穿于其它研究方法之中,互相结合共同使用,才能在实际研究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政协文史资料有别于一般的历史读物,有其特殊性和特色性。新时期,政协文史工作必须摆脱单一的收集和征编资料的工作方式,正确处理"一般与特殊"、"继承与创新"、"自主与协作"的关系,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