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玉成 《东南学术》2001,(4):202-207
休谟的自然主义人性论哲学构成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直接哲学前提。他的人性研究启发斯密从人性中寻求人类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他对自然的诉求和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怀疑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而他的同情学说则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道德心理学基础。休谟哲学的影响使斯密的经济学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使其置于深厚的人性论、知识论和道德论基础之上,使其与后来的纯经济分析相比,更能满足寻根究底的智力要求。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奥秘在于人。活跃于18世纪的休谟在《人性论》中围绕人的知性、情感和道德,建立起关于人性科学的一般原则。他根据经验观察的方法,论述情感自然主义,遵循怀疑主义的实践,呈现出丰富的人学思想。百年之后,19世纪的马克思从现实的生活出发,遵循辩证思维,阐释“现实的人”,强调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将人性放置在社会、实践、世界和历史的维度上,实现了对人性丰富的、具体的、动态的考察,实现了对休谟人性原则的现实超越。二位哲学家在人性思想的发展逻辑上形成了递进式的解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人性原则研究甚少。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论应该是囊括了自然主义、理性主义、和德性主义三大思维原则的人性论。他的自然主义人性原则是理性主义人性原则与德性主义人性原则建立的基础,在其人性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人性原则为他的人性论、伦理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 自人类产生以来,人就不仅希望认识外部对象,而且也希望认识自己。近代人本主义和主体性哲学,强调关于人性学科在知识体系中所占的中心和基础地位,认为没有关于认识主体自己本性的真实知识,人们关于其他事物的知识也是不完备的。休谟指出:“关于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因为“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即使数学、自然哲学和自然宗教,也都是在某种程度上依靠于人的科学;因为这些科学是在人类的认识范围之内,并且是根据他的能力和官能而被判断的。”当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并掀起一场哲学领域中的所谓“哥白尼式的革命”时,他也是试图从人的内在结构中寻求认识万物的原则。对于这种人本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来说,人性似乎有某种形而上学的先验结构:这种先验的结构就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基础。康德公开提出了一种先验认识论体系,休谟虽反对超出经验先验观念,但却把人的感性能力视为认识的唯一基础。显然,二者都持人本主义的认识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休谟的道德学在其思辨人学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在西方近代哲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休谟道德学在其哲学中的位置给予恰当定位和对其道德学的两部主要著作《人性论》中“论道德”部分和《道德原则研究》进行比较研究,从理论上梳理了两书的思想理路,说明了两书在任务、问题、方法、结构和论述上的差异,揭示了《道德原则研究》在几个方面对“论道德”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哲学发展中,人性论问题依然是重要的哲学命题之一.由于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原由,人性观念也获得了新的时代意义.康有为在对儒家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吸收的基础上,从人性本于自然、何为人性、人性平等与学的关系、人性与历史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超越了传统的人性论思想.其人性论不能片面的界定为自然人性论,而是自然人性论和道德人性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12):95-102
法治思想是休谟政治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长期没能得到足够重视。休谟为法治提供了基于人类行为特征的法哲学论证。他认为法治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它是人们在演化博弈过程中对集体合作困境破解的结果。政府的使命就是捍卫和实施规则。在法哲学思考以及对英国历史考察的基础上,休谟对法治保护私人产权、限制政府权力、具备形式要素等三重内涵进行了阐释。休谟的法治思想在世俗主义的基础上对法律至上原则予以重申、顺应了商业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时代主题,为底线法治实质主义提供了哲学心理学的辩护。休谟是现代保守主义法治思想传统的先驱,其思想是人们深入理解法治观念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8.
二程(程颢、程颐)从唯心主义理一元论观点出发,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人性理论。特别是关于“性即理”的基本命题,一方面把人性论提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另一方面又奠定了伦理哲学的理论基础,天理论、人性论、伦理观融为一体,从而使理学思想体系愈加完备。本文拟对二程的人性论思想作简略的评介。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常把近代哲学的各种人性理论概括为抽象人性论。导致抽象人性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内容上的,也有思想方法上的,而更为根本的、深层的原因则是在人的理解原则上的知性逻辑的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对近代哲学抽象人性论原因的追问和分析对理解马克思人性理论变革和哲学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伟斌 《理论界》2012,(4):92-95
休谟哲学中蕴含着大量宝贵的政治哲学思想。笔者认为,《人性论》中的真-伪哲学的"二分论"可以作为其政治哲学的基础,因为休谟将这一"二分论"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对17世纪英国的清教徒革命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一"二分论"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休谟的保守主义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