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治理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的现实要求。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进要准确把握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变化,洞察大学治理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互动与协同的境遇。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了我国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配置结构、运行方式、监督与制约状况以及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政策供给与执行状况等问题。在对大学治理现实状况描述基础上,大学治理的优化路径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并助推大学内涵式发展、引入多元权力主体并探寻教授治学的实践路径,同时发挥民主管理与监督的作用和推动大学的智慧化治理,从而稳步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发展,寓于高等教育活动之中,而高等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社会行动。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来看,高等教育不是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事情,而是社会各个领域共同参与的事情,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大学与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几个基本主体的有效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组织特性及行政与学术权力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既有学术属性,又有科层属性。这两种属性反映了组织活动过程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决定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大学中的客观存在。多年来,行政权力在我国大学的决策与管理中处于主动地位,学术权力一定程度被忽视。正确认识大学的组织特性,研究和探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相互关系,对于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这个特定的系统中,学术权力作为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所拥有的一种权力形式有其独立存在的基础和价值,并与高等教育行政权力形成了高等教育系统的两维。协调二者关系,实现高等教育系统权力之和谐必须突出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学术权力的实现有两个制度根基:一是大学自治,二是教授治校。  相似文献   

5.
大学行政文化改革是我国大学行政改革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一环。当前,我国大学行政文化现象突出地表现为大学行政文化的强势、大学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对立、大学行政丈化无处不在和大学行政的官僚化。它的形成和发展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也受到大学自身逻辑运动的影响。今后我国大学行政文化应朝著以下几个方向发展:由主导变为主体、由前台退居后台、由强势转为弱势、由刚性化为柔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内部权力失衡,行政权力过强,学术权力过弱,导致大学职能异化,学术人员积极性受挫,因此,大力提升学术权力,是实现我国高校学术繁荣、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论题在分析我国高校权力失衡的原因后,从大学的本质出发,对学术权力作了定位,并就如何提升学术权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学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威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威的来源、职责不尽相同,使得两者在运行过程中势必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而当前在我国大学的管理中,两者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行政权力膨胀导致的学术权威弱化和边缘化,进而阻碍了大学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可以通过明确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威的职责范围、完善监督机制、树立行政人员服务意识以及增强基层组织权力等途径,使两者相互补充、有效制衡。  相似文献   

8.
监督行政权力行使或者说对行政机关行政活动实施监督的重要性在古今中外都备受重视,这可归因于行政活动本身的性质。监督的目标是控制行政权力的运用。首先,从行政权力的特征来分析,可以看出对行政权力实施监督的必要性。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行政机关是一个持续性存在的庞大的组织机构,它代表国家、代表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是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进行价值判断和伦理选择的行为;分析了伦理自主性既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需要,也是行政人员人性发展的需要,其来源是行政裁量权为行政人员提供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而伦理自主性的充分获得在于主体对行政伦理必然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行政道德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每个行政人员应该具有的一种价值观。然而,行政人员身份的二重性使得行政道德的遵行往往出现偏差。行政道德监督机制的设立将成为确保行政道德得到切实遵行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提高高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促进高等教育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高校管理人员队伍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提高高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促进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现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高校的未来。提高大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是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刻不容缓。高校中层管理者应充分领悟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高校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终身学习,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具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人沟通,提高协调和沟通能力,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3.
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标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起来。长效机制建设要强化管理者的育人责任意识,完善管理制度与规范,加强制度伦理环境建设,切实提高管理主体的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城模式谈高校资源共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探讨微观层次的教育资源共享课题,分析对比了西方大学城的“自然生成”模式和中国大学城的“主动构建”模式,阐述了大学城的定位与功能,总结了大学城在资源共享方面积累的经验,并对当前我国大学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基础工作。以新时期新形势对高等学校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高等学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工学矛盾”突出、形式单一、认识不到位与实效性不强等现实问题。结合高等学校实际,提出了构建高等学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的基本要求,强调了做好高等学校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四个结合”,并将提高高等学校管理水平和加强干部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外部行政权力来源于法律授权、职权主体授权和举办者授权,其优化途径是通过建立健全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进行治理和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建立各类非营利性的专业同行组织、引入市场机制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高校内部行政权力来源于执行外部行政权力的需要和配置教育资源的需要,其优化途径是建立由专业行政人员和高水平教授共同组成的管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忽视或遮蔽大学德育的根本目的,替换或抽空大学德育的实质内容,依赖或注重于说教、灌输式的德育方式和手段,从而使德育陷入困境,是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之主要危害。从历史根源看,中国传统伦理的政治化倾向仍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大学德育。从社会根源看,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功利化以及教育自身推行的产业化,造就了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从认识根源看,规范性伦理、功利主义思维方式和客体化德育模式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大学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德育观为指导,其基本特征是:具有超越性、主体性和可行性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在校女生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的行为、态度和需求,为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科大学一、二、三年级在校女生185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科大学在校女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殖健康知识,但对于常见的避孕方法“皮下埋植”,知晓率只有14.8%:知道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性病的仅占16%。4.1%的人有过性生活,7.2%的人有过手淫行为。50%以上赞成婚前性行为.19.4%赞成性开放。95.7%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结论:医科大学在校女生的生殖健康知识不够系统全面.性观念比较开放,对生殖健康教育有迫切需求,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就研究方法而论,尚未超越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一般范式。大学的文化个性以及制度与文化的密切相关性决定了文化应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应有视阈。从文化视角研究现代大学制度要关注文化与大学制度的契合性,探明文化与现代大学制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机理。新制度经济学以及教育文化学的相关成果为文化视野里的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提供了可资凭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学定位与大学特色—美国高等教育考察观感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地考察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和马里兰大学这4所大学,它们在大学定位与大学特色方面给予我们颇多启示。就大学定位而言,第一,作为大学管理工作者,必须有清晰而强烈的大学使命和大学理想;第二,大学使命的两个维度"教育"与"学术"或"人才培养"与"知识贡献",通过"大学"这一特定的时空,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第三,大学最重要、最根本的使命是教育,是人才培养。就大学特色而言,第一,大学的特色建设最重要的是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和课程特色,大学优势的形成,最重要的是以专业、学科和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内涵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形成高水平的课程、学科和专业;第二,在强调综合性、多学科、课程门类齐全的基础上,要突出建设高水平的某一门或几门学科,以形成专业、学科、课程品牌优势和特色;第三,学科建设要形成特色,必须强调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和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适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