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十年前,钱钟书先生发表的著名的论文《通感》,为修辞学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从此,修辞学家们开始研究钱先生的通感理论,相继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有的同志把通感作为一种新的修辞格,写进学术著作;一些新出版的或修订的现代汉语教科书中,也为它开辟一栏,向读者宣传讲授。不过,也有同志认为,通感是一种心理活动,“不能同修辞格混为一谈,它只是修辞格的心理基础,……只能是某些修辞格的‘深层结构’”,如果“让它在  相似文献   

2.
英语的synaesthesia与汉语的“通感”是对应的修辞格。本文引用了中西文学中的经典名句,对该修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运用加以对比分析,说明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文章还谈及“通感”与“移就”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修辞格一般是从结构形式的角度来命名的。因而每一种修辞格理应具有一个特定的结构形式。而在以往的修辞学著作中 ,同一种语言的结构形式可以是不同的修辞格 ,不同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同一个修辞格 ,这就造成了修辞格划分的混乱局面。为此 ,我们建议将修辞格改称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二年钱钟书先生在《文学评论》上发表了论文《通感》,认为修辞学应该研究这种语言现象。随着修辞学的繁荣和发展,修辞学界对“通感”的探讨和研究逐渐热烈起来。已发表的许多文章,观点的分歧明显而又突出。我们认为“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应当加以总结和探究。但是有些同志却认为“通感”不能构成辞格,是修辞的心理基础,这可以以秦旭卿同志的《论通感——兼论修辞的心理基础》为代表。本文拟就秦旭卿同志所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世界文坛上的一颗明珠,而通感修辞便是其中灵动的一笔。然而,国内对莎翁四大悲剧的通感修辞研究尚少。以《哈姆雷特》和《李尔王》中的通感修辞为语料,发现莎剧中的通感修辞有三个作用:一是使语言更具魅力;二是更有助于人物塑造;三是深化戏剧的主题。而从朱生豪、梁实秋、孙大雨和卞之琳的莎剧译本出发,发现朱生豪主要采用直译法,忽略了通感修辞的形式;梁实秋主要采用意译法,也并未关注通感修辞的特点;孙大雨和卞之琳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忠实原文,也保留了通感修辞的特点。因此,翻译莎剧通感这一修辞的时候,既要忠实原文,又要保留其修辞特点,在此基础上还应保证译文的流畅。  相似文献   

6.
谈英汉转位修饰(移就)修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翔实的材料对英语transferredepithet(转位修饰法)修辞格和汉语“移就”修辞格在类别、结构、语义及修辞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兼叙了“转位修饰(移就)”格不应和“通感”及“拟人”格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新的历史时期,其内涵也有新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发挥巨大的凝聚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要突破原来单纯灌输的形式,着眼于素质养成,提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感现象分为修辞性通感与感知性通感,前者是对后者的模拟与推衍。通感现象为自然语言“音”(语音 或音系)与“形”(文字)的产生提供了部分的发生学理据;同时,“音”与“形”这两种语言形式与“义”(语义内容)之 间的相互确立同样体现了通感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修辞格对文章写作与欣赏有巨大的帮助。叠略是一个新的修辞格。其具体运用就是,在句子中或句子间把字形或语义或语音相同且相连可重叠的词语省略去其中一部分,而各种符合逻辑的意思却并未消失,在阅读理解时能分别体会出不同信息,增加欣赏的层次。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通感研究一直限于修辞学的范畴之中,没有上升至认知的高度,且跨语言的对比研究不很充分.传统的通感辞格究其实质是一种概念隐喻的子类别,其运作方式与其他普通概念隐喻并无二致.鉴于此认识,有必要在大量收集和归纳汉英语言通感隐喻的基础上展开微观对比研究,探索通感隐喻在两种语言中的认知模式和优势分布格局,揭示通感隐喻的普遍性与差异性,进而挖掘其内在的体验哲学及民俗模型性动因.  相似文献   

11.
王力先生对汉语修辞格的论述涉猎广泛、独具特色。在他的论著中,论述到的汉语修辞格计有22种之多,不少是其他修辞学专著没有触及的。无论是讲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的修辞格,他都紧密结合汉语语法来讨论,与一般修辞学者的研究思路大不相同。特别是他讲现代汉语修辞格时,完全摒弃了20世纪30年代讲修辞的著作"先从国外学习了一种体系,然后再在汉语中找例套上"的做法,而是以一部专书《红楼梦》为取材对象进行系统地研究,很少受西洋修辞学框架的影响,因此颇多创见,结论亦都符合汉语修辞的实际。王力先生对汉语对偶格的论述全面而深刻。他对汉语对偶格的论述,既有结构形式上的细致描写,又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与解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汉语的特点非常有启发意义。王力先生对汉语"省略"问题的论述独出机杼,所论内容远较普通修辞学著作要全面周延,揭示了汉语语法与修辞紧密关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修辞格的使用看广告语言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功地运用广告语言是广告创作成功的奥秘之一。在传达广告内容时 ,除了必须准确无误之外 ,更重要的还要有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多种多样的修辞格的使用上。本文搜集了一些具体的广告实例 ,对常见修辞格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作了一些分析研究 ,认为要想创作优秀的广告作品 ,必须精美地选择语言 ,而语言要美 ,就自然离不开各种修辞格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委婉辞格的异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自唐钺《修辞格》一书中作为一种辞格提出后,一直为大多数修辞学著作所承认。但委婉作为辞格却难以成立。其一,委婉不具备特有的固定的语言形式或语言格式。其二,委婉的定义缺乏区别于其他辞格的精确内涵。在具体操作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矛盾。  相似文献   

14.
文艺语体,作为语体的一个子系统,是历史形成的。《伊里亚特》、《奥德赛》和《格萨尔王传》的语音、词语、句法修辞和修辞格,大量而反复使用的表达手段、表达方式均具有形象性、情义性和审美性,开拓创新地成就了完整、规范的文艺语体,在语用体式建构上率先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拈连和英语的zeugma在形式上是极为相似的一对修辞格 ,但在结构上却各有特点。在翻译中既要注意形式上的对等也要注意语义和修辞上的对等 ,力求在汉英互译时译出原文的活泼、简练、生动和幽默  相似文献   

16.
自钱钟书先生指出通感修辞现象以来 ,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把中唐著名诗人李贺诗歌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李贺诗集中通感手法运用的归纳整理 ,认为按心理机制分类 ,通感可分四类 :一、由心理共感与形象夸张形成的通感。二、由直接相似联想产生的通感。三、由间接相似联想产生的通感。四、由对自身生理反应的内省产生的通感。本文对四类通感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细致而系统的探讨 ,试图以新的视觉去接近李贺 ,进一步理解李贺创作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博克新修辞学对立认同说与对照辞格认知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立认同是博克新修辞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照是修辞学中的一个修辞格。修辞依亚里士多德看来主要只具有规劝的意义而按照博克新修辞学的观点却具有规劝与认同的意义。本文认为无论是对立认同还是对立都具有认知上的意义 ,本文即试图对对立认同与对照辞格认知上的意义作一些探析。这种探析不仅深化了对博克新修辞学的理解 ,而且也为修辞格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所谓通感,就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某种新鲜、深刻的感觉,有意沟通各种感觉,从而更形象地描写事物,渲染气氛、意境,表达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通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不同类型.如果从通感的表达方式上区分,可以分为直接式通感、半直接式通感、间接式通感三种类型.一、直接式通感直接式通感即直接用跨越感官(传统的五官)的界线把几种感觉组合起来,创造通感象.它的特点是在两种感觉之间直接发生挪移.不用任何的间接语言过渡,直接式通感在语言表达上常以修饰关系、补充关系、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出现.修饰型的直接式通感在语言上表现…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修辞格的认识还停留在这样一个层次上:即认为修辞格是一种表达技巧,是运用一定的语言因素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修辞色彩的言语表达方式。那么,修辞格具有什么总特征呢?运用修辞格之后的修辞魁力是怎样得来的呢?“变异”两个字可以简明准确地回答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仿拟是为了表现新的内容而对人们熟知的语言形式所进行的修辞性改造。广告为了争夺潜在顾客,常常借助仿拟修辞格。在广告中,仿拟可以分为仿词、仿语、仿句和仿篇。仿拟的生动化和新奇美所造成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正是广告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