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银行业发展迅猛,日益国际化。由于金融创新,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增强,国际社会也与时俱进,努力合作寻找银行监管的最佳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加深对我国银行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别探讨新巴塞尔协议、WTO规则对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影响,以及如何改进和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银行体系监管权力主要集中于中央银行。伴随着中央银行权威性和独立性增强,俄罗斯银行监管制度的质量显著提高,尤其体现在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方面。1998年和2008年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极大推进了银行监管制度改革。作为巴塞尔协议成员国,俄罗斯银行监管制度日趋与巴塞尔协议银行监管框架体系接轨。当前西方对俄罗斯金融制裁深化了俄与新兴经济体国家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重新思考俄罗斯银行监管制度的发展和相关改善性做法,对我国银行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银行体系对一国的金融稳定举足轻重。本文对近年来银行体系网络结构的特征及其对金融传染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以期加深对网络结构下金融传染的理解,为提高监管效率、促进金融稳定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袁曾 《求是学刊》2022,(2):119-128
利用美元的全球中心货币地位对他国实施制裁,是美国“长臂管辖”的主要手段。数字人民币具有精准调节货币政策、维持币值长期稳定、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等重要金融通道作用。有效发挥数字人民币正向作用,稳慎推进数字人民币参与境外跨境支付金融体系建设,是我国反制美国“长臂管辖”向我国经济领域延伸的有效手段,但需强化法律配套支持,有效规避因监管边界扩大、国际支付体系重构、信用货币创造等引致的风险。从而强化金融科技的合规管控能力,抢占数字空间铸币权,增强反制“长臂管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注资渠道储蓄一银行信贷单一化的融资体制变动相对滞后,使过去国家财政注资主导型国民经济转变为银行货币同接融资主导型经济即借贷型经济。由于投资和企业的效率远低于银行利率,这种借贷型经济带来一系列后果: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最后将成为全负债资产的企业;货币银行体系中积累越来越多的不良资产,形成日益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银行货币体系的风险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微观资源配置及使用的低效率和宏观经济运行的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和不断出现的金融风险要求监管机构设计并实施基于原则、灵活的监管标准,以确保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并为银行业创新提供发挥的空间,促进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遭遇的"瓶颈"。重新设计以监管提高农村信用社改革效率的路径,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地位决定银行之间不宜开展业务竞爭社会主义银行既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又是国家的金融管理机关。列宁在分析银行作用时指出,银行是现成的“绝妙机关”,是“社会调节机构”,“调节全国按社会主义方式组织起来的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8.
美国共同基金激增的经济后果[美]D.H.戴维美国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金融制度,共同基金正在赶超银行而成为家庭财产的主要储蓄机构,同时也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筹资渠道。美国共同基金现在大约有2万亿美元资产(其金额大约相当于银行储蓄存款的85%)。与共同基金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了《金融危机:20世纪初期的美国》(Financial Crisis: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一书。此书是"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银行与金融机制研究"丛书之一。作者吉尔·亨德里克森(Jill M.Hendrickson)现为美国圣托马斯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此前曾任美国西沃恩南方大学弗兰克·威尔逊(Frank Wilson)政治经济学讲席教授(Endowed Chair)。她已在银行监管、金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供给低效率通货膨胀与货币银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模型上论证了中国目前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微观经济运行的低效率,具体分析了经济低效率通过银行货币体系导致通货膨胀的过程及银行货币体系潜伏的危机。整篇文章分析的政策含义为:总需求控制对于供给低效率型短缺是没有用的;治理低效率型通货膨胀,只能从制度创新、规范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加供给入手。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反思了我国现有银行监管法制的现状 ,尤其是法律体系、法制的价值取向、法定主体权责构造、监管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监督机制、适应银行业国际化等方面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重视立法规划的系统化、立足国情借鉴外国经验、正确处理放松监管、改善监管和严格监管的关系、完善监管主体自身建设相关的制度及其它具体监管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卢伟 《学术交流》2007,36(10):53-56
外资银行法律规制的依据是人们研究银行监管的重要问题。如果说,外资银行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双重性是对外资银行进行规制的直接反映的话,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并流行的银行监管学说则是奠定并完成了外资银行规制的经济学基础。较之经济学的发散性,多样性和抽象性,法律的趋同性、稳定性和逻辑性使其在阐释外资银行监管这一社会现象方面更具优越性。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金融监管理论,除了继续以市场不完全为出发点研究金融监管问题之外,人们开始更多的从金融的本质属性和金融体系运行的特殊性着手研究银行监管问题。因此,可从经济学、法学以及外资银行本身三个层面来看待我国对在华外资银行进行法律规制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影子银行与美国影子银行相比,具有很多独特性.旺盛的融资需求与居民财富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以及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使得中国影子银行在起步之初便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影子银行一方面扩大了金融体系的效率边界和服务群体,缓解了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却具有期限错配、高传染性和隐蔽性等风险属性,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新风险更加剧了影子银行金融风险的复杂程度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在当前"实体经济下行、金融风险上行"的形势下,对中美影子银行的产生背景进行对比分析,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计量、潜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进行讨论,提出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监管之道来规范和引导其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简政放权的监管转型背景下,监管当局赋予市场更多的权力,证券行业应不断完善风险监管体系。作为盈亏自负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亟须建立一套内部管理体系,平衡资本、收益与风险,适应行业发展。基于国内外监管机构及先进金融机构的实践经验,提出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监管资本相配合,实现证券行业全方位的风险管控。建议监管机构完善监管资本的计量方法和限额管理方案,证券公司逐步推动经济资本在证券公司内部发挥管理风险限额、指导绩效考核、优化资本分配的作用。而监管机构通过培训、传导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管理方案,推动两者相互协调配合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维护安全、人权保障、程序规制、监管权限、监管机制和责任分配等公法挑战,需要公法规制予以回应。美国人工智能的公法规制体系包含了公法规范体系和权力结构体系两个部分,展现出一种综合性的公法规制路径,将立法、行政和司法相结合,力图构建一种全过程的监管机制。为弥补私法路径之不足,我国有必要提倡人工智能规制的公法路径,将人工智能系统视为一种公权力行使系统,充分且审慎地考量一些国情变量,采取综合性的公法路径来对人工智能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6.
孙龙建 《日本研究》2008,13(1):49-53
20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了严重的银行业危机,此后,银行及其监管体系经历了巨大变革。缺乏对银行管理者决策有效的市场约束,普遍被认为是导致其过度冒险进而引发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以制度分析为视角,针对日本主银行制度和银行监管制度进行分析,显示多种制度因素阻碍市场约束发挥作用。在总结日本银行业案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中有效发挥市场约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一是在补贴的发放方式上,可以实行粮食补贴和农业税征收“两条线”的办法;二是各级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专户管理、拨付直补资金,由银行监管:三是广泛宣传粮食直补政策;四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三农"弱势性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难题.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理论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为转轨经济国家运用现代金融服务农村发展提供了先进理念和规范程序.波兰农村银行体系的改革确立了法律基础,调整了合作银行组织架构,允许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扩大业务,以盈利能力作为重要指导原则,引入欧盟银行监管标准,现已成为中东欧各国合作金融最成功典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以农信社为主体,其演进历程与波兰有相'似之处.波兰合作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业绩指标要优于商业银行,而我国农信社与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差距仍然较为明显.为此,深化农村信用合作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对我国经济转型深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致了金融监管理论及实践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其中理论变化的核心是金融监管应当化被动为主动,以弥补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不足与缺陷,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监管范围理论、监管重点理论、危机救助理论以及国际监管合作理论五个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在实践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监管职责、监管方向以及监管模式的转变上。  相似文献   

20.
殷志军 《浙江学刊》2015,(1):173-177
金融风险内生于影子银行体系,但隐藏在各类金融活动中,不易被捕捉到。本文通过考察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刻背景,发现诱发影子银行风险的三个关键因素,即全业务链风险评估缺失、风险积聚的正反馈效应和银行评估交叉业务风险深度不足。结合这三个因素并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结论是我国目前影子银行引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很小,应加大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力度,促进影子银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